2025年开年的手机市场格外热闹。
小米15系列销量突破300万台,华为Mate70系列270万台的成绩单也足够亮眼。
但曾经与这两家掰手腕的荣耀,旗舰机销量刚过百万门槛,在国产高端榜单上成了"第六名钉子户"。

有人说这是换帅的阵痛,可翻开数据细看,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荣耀国内市场份额连跌三个季度,2024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3%,这显然不只是"阵痛"能解释的。
换帅背后:明眼人都看得见的危机赵明1月突然卸任CEO,给行业扔了颗炸弹。
这位带着荣耀走出"华为断供"危机的功臣,在内部信里留下句耐人寻味的话:"人生最艰难的决定"。
明面上说是个人原因,但看看时间线就藏不住真相:2024年Q3荣耀国内份额暴跌22.5%,被华为反超后直接跌出前五。
经销商爆料更扎心:"为了冲销量数据,荣耀渠道假激活比别家都狠"。
高层这时候换人,分明是踩了急刹车。
接棒的李健是个"华为老兵",在非洲、欧洲市场打过硬仗。
董事会看中他两点:能带队伍冲锋,懂全球化布局。
可问题在于,荣耀现在最缺的不是出海经验,而是先把自家后院收拾干净。

荣耀眼下困局,本质是"三驾马车"同时掉链子。
_第一驾:产品定位迷糊_
Magic系列扛着高端大旗,定价却总比华为低半头。
Magic7首销火爆,但生命周期撑不过两个月。
更迷惑的是中端市场,X系列想学红米走量,价格又舍不得放低身段,结果被Realme、iQOO打得找不着北。
消费者吐槽最真实:"买高端不如选华为,买性价比不如小米,荣耀卡在中间当夹心饼干"。
渠道反噬_
线下经销商今年集体倒苦水:
"荣耀压货比谁都狠,完不成任务就扣返点"。
2025春节档靠"国补政策"勉强拉回7.3%增长,但这剂猛药后遗症明显,大量手机积压在渠道仓库,根本没卖到消费者手里。
更尴尬的是,华为Mate70系列缺货时,部分用户确实转头买了Magic7,可这吃的是"华为剩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组织内耗_
从华为独立时精简高效的团队,如今变得机构臃肿。
研发、市场、售后部门各唱各的调,新品上市比竞品慢半拍成常态。
有离职员工透露:"现在做个颜色调整都要过五轮会议,等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新帅三板斧:AI能救场吗?
李健上任后动作倒是很快。
MWC2025直接甩出"五年百亿美金"的AI生态计划,喊出要转型"全球AI终端公司"。
战略听着够宏大,可细看落地动作,三处硬伤肉眼可见:
1. 技术底子薄:
MagicOS 9.0的AI功能还在玩"智能提醒""场景识别"这些基础操作,比起小米澎湃OS的AI影像重构、华为盘古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2. 生态摊大饼:
拉着谷歌、高通搞"智慧之树",可自家平板、笔记本在国补政策里根本卖不动。
没有硬件生态打底,软件创新就是空中楼阁。
3. 用户不买账:给Magic系列承诺7年系统更新确实良心,但眼下Magic V3在马来西亚卖得比三星Fold6贵,国内消费者更关心能不能降价。

黎明前的黑暗?
关键看三件事
说荣耀彻底没戏还为时尚早。
毕竟2024年海外增幅50%、欧洲多国高端市场份额超30%,全球化底子还在。
但要重回牌桌,今年必须做好三件事:
1. 砍掉冗余产品线:学苹果做减法,集中火力打磨Magic数字系列和折叠屏,中低端交给子品牌。
2. 渠道刮骨疗毒:停止压货冲量,学OV深耕县镇市场。2025春节档已经证明,OV吃不到的"国补红利"正是荣耀机会。
3. AI找准突破口:别跟风搞大模型,先把相机算法、续航优化这些用户痛点做透。当年华为"拍月亮"功能就是这么杀出血路的。

手机行业没有永远的赢家。诺基亚、摩托罗拉都证明,船大更要会调头。
荣耀现在最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勇气。
既然赵明时代积累的问题已经暴露,李健不如彻底打破原有框架。
毕竟用户不会为"华为平替"的情怀买单,能让他们掏钱的,永远是实打实的创新体验。
这条路虽然难走,但总比在第六名的位置上躺平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