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陈赓向毛主席求助,说大象屁股推不动,主席:我帮你推一把

青春的逐梦想飞翔 2025-01-20 16:01:51

参考资料:

陈赓在哈军工培养航天人才 人民网

陈赓:“我们干部是端盘子的” 人民网

中央开会批高岗周恩来安排陈赓荷枪实弹坐其身后

这是陈赓一生中少有的骑虎难下,可他没有临阵脱逃,也没有莽撞行事,反而是选择“曲线救国”,跑到毛主席面前告起了御状,而他状告的人也大有来头,当时除了毛主席,几乎谁也指挥不懂这个人。

1952年从朝鲜战场被紧急召回的陈赓,接到组建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当时我们国家尚属一穷二白,想要平地拔起一座专业军事院校谈何容易,可陈赓却凭借着心思活络和八面玲珑的性格,将哈军功的开局工作顺利推进了下去。

可陈赓也有遇难题的时候,当时有一名高级官员死活不愿意陈赓配合工作,为此陈赓只能跑到毛主席面前,说他是大象的屁股推不动,对此伟人会作何反应?又是谁公然让陈赓吃瘪呢?

1952年6月从朝鲜战场马不停蹄赶回北京的陈赓,接过组建高等军事技术院校的重任。自此陈赓的人生出现重大转折,摆在他面前的亦是重重困难,没有教师、没有校舍、没有设备和教材。

陈赓不但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反而立下“办不好军事院校,誓不为人”的军令状。于是在他的一步步推动下,一个个难题被迎刃而解。甚至为了寻找有资历的专家到学院里当老师,陈赓还把周总理堵在厕所里,软磨硬泡成功索要到人员名单。

当然建校除了要有老师外,选址也是个大难题。为此陈赓几经考虑,才把校址定在哈尔滨,谁料,就在陈赓满心欢喜将选址报告呈送到东北军区后,却石沉大海,没回声了。

为此,百忙之中的陈赓只能抽身、亲自到东北军区了解情况,在被对方告知,该地已经被哈医大占用,需要同哈医大协调后。

陈赓又马不停蹄回到办公室,直接拨通东北卫生部长的电话,可这次陈赓却收获了一个晴天霹雳,不是哈医大不愿意搬,而是当时东北的封疆大吏“老高同志”另有打算。

陈赓按捺下心中的焦躁,他左思右想后找到军区副司令贺晋年,希望他来出面和老高谈谈,没想到,纵然贺晋年磨破嘴皮,老高却始终不做任何表态,更不肯在报告上签字同意。

得知消息的陈赓震怒了,他本想直接找高岗面谈,却又怕伤了和气,再三思量后,陈赓连夜奔赴中南海。那么就连周总理都全力配合的建校工作,为何这位老高却要一再推诿呢?

在陈赓奔赴朝鲜前路过沈阳时,老高就专门为他办了个晚宴,由此可见他对陈赓是很有好感,甚至想趁此机会拉近二人的关系。

面对对方的热情,陈赓也不好推诿,他本以为只是一场简单的战友叙旧宴,没想到却还在宴会上安排许多、陪人跳舞的年轻漂亮姑娘。

陈赓一向不喜欢这种莺莺燕燕的场合,于是他便以腿脚不好婉拒了老高的盛情。

在陈赓提出“想向毛主席借一把尚方宝剑”的请求后,毛主席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深知陈赓的决心与担当,也理解这背后所承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毛主席并未直接给予陈赓一把实体上的“尚方宝剑”,而是以一种更为深远和有力的方式,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支持与授权。

他语重心长地对陈赓说:“尚方宝剑不在我手,而在你心。你心中有国家,有人民,有正义,这便是你最强大的武器。去吧,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去赢得尊重。”

受到毛主席的鼓舞与信任,陈赓信心倍增,他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嘱托返回工作岗位。他没有选择直接对抗或报复,而是采取了更加高明和策略性的方法。

他首先通过私下渠道,尝试与那位“东北王”进行了一次坦诚的沟通,阐述了项目的重要性和对大局的影响,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合作与共赢的渴望。

这次沟通虽然起初并不顺利,但陈赓的真诚与坚持逐渐打动了对方。在了解到陈赓背后有毛主席的支持与肯定后,对方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个人的恩怨不应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最终,在双方的努力下,误解得以消除,隔阂被打破,项目选址报告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与处理。

伟人听后扑哧一笑点了点头,算是应承下来。接着毛主席便让陈赓草拟了一份,要求东北地区必须全力配合陈赓筹建军校的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复杂的局势与棘手的难题,机智的陈赓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外交手腕。

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偏见与阻力,于是,他首先选择将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呈递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当即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迅速召集了涉及各方的关键人物,召开了一场紧急而高效的协调会议。

会议上,周总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严谨的逻辑,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既阐述了项目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又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他强调,任何个人恩怨都不应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绊脚石,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才是正道。在周总理的积极斡旋下,各方代表逐渐达成了共识,承诺将摒弃前嫌,共同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老高在得知这一连串的动向后,尤其是当他亲眼见到那份由伟人亲笔签名的文件,以及中南海内密集而高效的会议报告时,内心的震撼与敬畏油然而生。

他深刻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与态度不仅违背了党的原则与纪律,更可能影响到整个大局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他主动找到陈赓,一反常态地表达了自己的悔意与决心,郑重承诺将不遗余力、全力配合陈赓在东北的所有工作,以实际行动弥补过去的过失。

在周总理的协调与陈赓、老高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事情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不仅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党内外的团结与和谐。

而那位身心不正、党性不强的“东北王”,在失去了群众基础与党内支持后,其行径逐渐暴露无遗,数年后终于迎来了应有的覆灭结局。

这一事件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次深刻教育,提醒大家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与使命,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立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