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女儿很聪明,不到两岁已经能条理清晰地给我大概描述发生的事儿,我跟她讲道理,她也能认认真真地听,还会按照我说的去做。而且遇到事情,人家小脑袋一转,自己就先琢磨出各种办法去解决,22月龄儿保检查智力大运动已经在26个月了。
这小家伙,那可是全家人的心肝宝贝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姨姨舅舅,那真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溺爱得不行!从宝宝一睁开眼,那夸奖赞美就跟不要钱似的,噼里啪啦地往她身上砸。
本来一开始,我还挺高兴,觉得孩子优秀,大家喜欢夸也是正常的。可谁能想到,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问题就慢慢浮现出来了。我发现啊,必须得严禁家人再一味地夸她聪明了!因为我发现她开始:
👣心里脆弱接受不了自己失败,稍微遇到那么一点点小挫折,就完全接受不了,立马就发脾气。就好比搭积木,要是有一块没搭好,整个就炸毛了,小脸憋得通红,哇哇大哭,那脾气上来得比火箭还快!
👣讨好型人格,做很多事情压根儿不是因为自己真正喜欢,也不是为了真正把问题解决好,纯粹就是为了讨大人们的夸奖。比如说画画,画几笔就抬头看看大人,眼神里满满的期待,就盼着我们赶紧夸她几句。这哪是享受画画的乐趣啊,完全变味了!
👣变得特别自负!对好多事情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觉得自己啥都会,简单得很,根本不用认真去学。学新东西的时候,心浮气躁的,根本没办法平心静气地完成。就拿拼图来说吧,刚拼了几块,就不耐烦了,把拼图一扔,还嘟囔着“这太简单了”,可实际上根本就没拼完啊!
所以我和家人交流,可以夸宝宝,但不要只“敷衍”地夸宝宝聪明,引导宝宝去做我们鼓励夸奖她做的。
🍭【夸过程】
👉场景:宝宝自己把鞋子脱掉了。
✗“宝宝真棒,会自己脱鞋子了,太聪明了”
✓“哇,宝宝可以自己坐好小板凳拉开鞋子扣,脱掉鞋子了,没有急躁 也没有哭鼻子,还把小鞋子放到架子上,也太棒了!”
💖细化夸奖我们需要宝宝学会的动作——忽略问题,引导答案,夸奖优点,夸的越具体,越细节越好。
🍭【夸进步】
👉场景:宝宝搭建乐高。
✗“宝宝积木垒的真好”
✓“宝宝今天比昨天厉害耶,今天搭的比昨天高(搭建了新模型,给新模型想出来新创意…)”
💖用自我对比法,今天比昨天厉害,这周比上周强,这次比上次成功,找到新亮点夸宝宝,让她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夸感受】
👉场景:借助小棍子把茶几上的玩具拨下来。
✗“宝宝太聪明了,都知道用棍子把玩具拨下来”
✓“宝宝你好棒,够不到玩具没有哭鼻子 也没有发脾气,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呢”➕️“宝宝你好棒,可以冷静下来和妈妈一起想办法,急躁解决不了问题对不对,我们要冷静的多想想办法”
✨宝宝解决不了问题难免会发脾气,家长要适当安抚情绪后加以引导,忽略发脾气过程,放大冷静下来的情绪和动作。养娃就是升级打怪,波折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