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4 月 3 日,想要搜集中国军事信息的 3 名菲律宾“间谍”,被成功抓捕。
但说到外国间谍,还得是美国。
自建国来,美国等外部势力不知道派遣了多少批次的间谍,妄图扰乱中国的领导。
但中国的方式,却让美国叫苦连天。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品完整存在虚构成分,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猖狂的美国·】——
现在美国情报局(CIA)想要拉中国人当间谍的行动,也不掩饰了。
在 2024 年 10 月,他们直接在 X、Facebook,甚至暗网等平台,发布招募文件。
还制作专门的中文视频,跟那些潜在目标保证会给他们“安全和福祉”,连联系方式和所谓的安全建议都写得清清楚楚,可谓嚣张至极。
在 2010 年到 2012 年,CIA 在中国弄了个情报网络。
谁知道,不管是这个情报网络,还是那三十多名间谍,全被中国识破,最终破灭。
倘若说这个还是实力的话,那 2008 年的,就是国运了。
当时 CIA 派了四名特工前往我国南海挖掘机密。
谁知,这四名特工还在海上漂泊的时候,就碰上了热带风暴“海高斯”,直接就丢了性命。
那么,中国为何手段,不断让美国间谍碰壁?
——【·中国的反击·】——
现在的间谍背后可有一个完整的团队。
从技术专家负责攻克网络防线,语言学家解读复杂信息,还有分析师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有价值情报等。
此外,这些间谍活动,大都会和境外势力勾连。
并且也不再像之前那般,必须要有个“接头人”。
网络、电子邮件、社交媒体,还有加密通信都能用来传递情报。
所以为了防止间谍通过网络传达机密,中国在网络上就做出了层层防范。
一些涉及国家重要科研成果的数据,科研团队都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并且进行定期备份。
就算想要拿出来,也要通过输入复杂密码、刷脸识别等多重验证后,才能查看数据。
同时,采用访问控制技术,给不同人员划分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
此外,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更是能及时发现异常网络行为。
拿某邮件系统厂家运维人员李某来说,他因为图方便,在工作电脑上记录了客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
境外网络间谍通过分析一些公开信息,锁定了他的身份,然后对他的电脑实施攻击,窃取了账号密码,进而对上千家重点单位的邮件系统进行窃密。
但只要有完善的网络监测与防护,防火墙就能挡住攻击,入侵检测系统也能及时发现异常。
除了技术方面,如何保密和甄别间谍,也是重中之重。
比如某军工单位,每季度都会组织员工参加保密培训。
就算离职了,在脱密期内,单位也会限制他访问一些敏感数据系统,定期检查他的电脑等设备,确保他没有带走单位的科研数据。
当然,在判断间谍上,人民群众也发挥了主要力量。
新闻、广播、电视、文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单位,让大家从小就有安全意识。
而且,鼓励任何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之前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某某,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跟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合作”,违规出售5种亲本稻种。
就有位细心的群众,发现他的行为不对劲,偷偷观察后,觉得很可疑,就赶紧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了。
最终,朱某某因“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除开这些技术层面的,在法律法规上更是严格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就说某机场航务与运行管理部的运行指挥员吴某某,他在二手闲置平台上晒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就把自己工作岗位这些敏感信息给暴露了。
这一下,就被境外间谍组织代理人“鱼总”给盯上了。
“鱼总” 主动凑上去跟吴某某套近乎,还拿金钱当诱饵,诱惑吴某某。
吴某某没扛住诱惑,鬼迷心窍,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一次又一次把政府机关重要人员的行程信息偷偷提供给“鱼总”,前前后后收了26000元间谍经费。
后来经过鉴定,他提供的这些信息里,有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
最终,吴某某为自己的糊涂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还被剥夺政治权利4年。
吴某某的这些行为,就已经严格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结语·】——
敏感数据安全不容小觑,关乎国家兴衰。
中国从法规、技术、管理、宣传各方面严防死守,已见成效。但间谍窃取手段不断翻新,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捍卫者,要时刻绷紧保护敏感数据这根弦。
大家齐心协力,让间谍无机可乘,共同守护国家的安全底线,为国家稳定发展筑牢坚实的数据安全屏障。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5年4月8日,菲律宾质疑间谍在华被抓,中方严正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