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异常艰苦,15岁警卫员偷吃朱德腰带,他知道后自责不已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3-10-28 18:31:22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遭遇失败的红军,由中央决策开始万里长征。

当时,红军总人数有86,000人,他们从江西的瑞金、古城等地开始,踏上了这场波澜壮阔的25,000里长征。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红军队伍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在会宁会师的时候只剩下7,000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损失?

实际上红军在长征初期就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红军的指挥者是博古和李德,但他们两个人的军事才能不够,只知道实施逃跑避战路线。

在这种错误的战略指挥下,红军刚开始的长征就处在被动的位置,长期遭到国民党大军的追击和拦截。

红军最初的计划是与湘鄂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蒋介石已经猜到了红军要转移的路线,在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天罗地网。

更糟糕的是,红军在长征的时候,博古等人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军作战方式,而是选择了像搬家一样的方式。

这时的红军,不仅携带了大型且笨重的武器,而且还带着许多无用的设备,这使得红军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尽管红军队伍有86,000多人,但并非所有人都是战斗部队,其中没有枪械武器的部队人数高达50,000人,超过一半。

错误的指挥、无效的战略和战术,以及武器弹药的匮乏,让红军在长征初期,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此外,还有食物短缺的问题,有一段话这样描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在长征的过程中,士兵们面临恶劣的环境、遥远的路途、粮食的匮乏,只能靠着挖野菜、嚼草根、啃树皮来充饥。

在这期间还有很多事情发生,作为人类,如果没有食物将会饿死,而当年在过草地的时候,别说吃的了,连活物都看不见。

1935年,在到达苍溪之前,15岁的赵德仁本打算逃荒到嘉陵江西岸,但在一位红军宣传员的劝说下,他参了军。

不久后,赵德仁被调到徐向前的身边,当起了警卫员,徐向前称他为“小鬼”。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会师,之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一个叫两河口的小镇上召开了扩大会议。

赵德仁所在的警卫连,负责外围警戒,会议后他随朱德指挥的左路军,向阿坝开进。

在草地行军的时候,赵德仁成了朱德的警卫员,当时粮食非常稀缺,甚至朱老总也忍饥挨饿。

由于年纪小,身体正在发育的赵德仁,饥饿得头晕目眩,走路都开始变得困难。

有一天晚上,赵德仁太饿了,突然发现朱老总的腰带放在那里,后来偷偷拿了过来。

这条腰带是用牛皮制成的,只要烤一烤,就可以吃,因此赵德仁壮起胆子,偷了腰带,和其他几个警卫员一起吃了起来。

许多年后,赵德仁依然记得清楚,他说:“味道不错,烤起来有点香,但是嚼不烂,不好咽,嘴里全是黑水。”

朱老总得知这件事后,没有责备他们,这几个警卫员都是十多岁的孩子,看他们饿成这样,朱老总心里也很难过,甚至感到自责。

红军队伍用了一年时间,走过了11个省份,总行程25,000里,终于取得了胜利。

最初的86,000人的红军,现在只剩下7,000多人,其中还包括途中加入的红军,所以真正能一路走下来的人数不足7,000人。

这支红军队伍能最终逃出包围,无疑离不开毛主席的明确指挥,及时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尽管损失巨大,但是在长征路上坚持下来的人,一个个都令人敬佩,他们已经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同时战斗力也得到了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红军只剩下了7,000人,但后来就是靠他们,燃起了后续抗日根据地的希望,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最终走向了胜利,我们应该始终记住长征精神,坚韧不屈,向那些老一辈的革命英雄致敬!

3 阅读: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