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飘忽不定的“统制”,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

历史爱杂谈 2024-08-05 16:25:00

《水浒传》作为金圣叹钦定的“才子文”,什么都好,就有一点存在瑕疵——那就是关于官职的描写飘忽不定,甚至存在前后矛盾。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距离书中年代背景——北宋,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施耐庵作为野生小说家,根本没有机会查阅官修权威资料,,只能根据部分笔记资料之类的捕捉到宋朝官制的一鳞半爪。

而且即使是施耐庵有机会接触到元代修订的《宋史》也没用,因为《宋史》是与《辽史》、《金史》同步修撰,总编撰阿鲁图的活儿干的实在是有些糙,在职官方面并未不完整。

所以,施耐庵写的各种杀人场面确实是得心应有——因为有亲身经历。但是一写到官职,就抓瞎了。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统制”这个职务,实在是一言难尽。

01

在《水浒传》当中,“统制”这个官职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不论是前期小说情节的推动发展,还是后期征讨方腊班师回朝之后的论功行赏,都涉及到“统制”官职。

在第三十四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当中,因为青州兵马都监黄信在花荣那里吃了大亏,于是跑回州城搬出自己的师父——霹雳火秦明。

书中明确说秦明的官职是“统制”,而且总管青州兵马,是青州地界最高军事长官,在品级地位上,表面看是与青州知府平级:

“便差人去请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秦统制,急来商议军情重事……听得知府请唤,径到府里来见知府,各施礼罢。”

用的是“请”,而且是互相施礼(实际文武殊途,文贵武贱,这是有用到秦明的地方才客气一番,心里想的还是“贼配军”)。

可见,青州只有一个秦明这一个统制官。

而到了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同样是一方州府,那高唐州却有多个统制。

先出马的是统制于直,结果被林冲一枪挑落马下;然后又出来一个统制温文宝,被秦明当头一棒,把脑袋打稀碎——前统制打杀了现统制,相煎何太急……

这还没完,后来还有一个统制薛元辉,被花荣一箭射死。

敢情高唐州的统制是和韭菜一样,杀不完——根本杀不完……

02

以高唐州为分界线,再出现的统制却都会加一个“都”,即“都统制”,比如上梁山之前的呼延灼,担任汝宁郡都统制,是汝宁郡最高军事长官,麾下有兵马八千(书中明确说是“本部兵马”);还有建康府水军都统制刘梦龙,麾下有水军一万五千。

而之前青州统制秦明麾下的兵马却少得可怜,征讨清风山使大劲才带了五百小卒。

那么,统制到底是不是一个州府的最高军事长官?既然秦明、呼延灼是,那么于直、温文宝凭啥就不是?

而且,之前镇三山黄信是青州兵马都监,属于秦明的部下;而同样是都监,东平府的董平却是最高军事长官,可以与知府程万里直接对话。

到了最后封赏官职时,花荣是应天府兵马都统制,李应是中山府郓州都统制,阮小七是盖天军都统制……甚至就连李逵这黑厮,都当上了镇江润州都统制,麾下有三千兵马——跟着这样的长官混,肯定能大开眼界吧……

可见,统制这个官职,实在是飘忽不定。

实际上,在真实历史当中的宋朝确实是存在“统制”、“都统制”的官职,只是在职权与属性上,都与《水浒传》无法对应。

“统制”是出现于北宋中晚期,但最开始并非常设职务,就如同明朝的巡抚一样,属于临时性差遣——即在大型军事行动当中,为方便统一指挥而临时任命某某人担任一路军的负责人,称“统制”,即“统一管制诸军”的意思。

这主要是因为北宋一直在搞“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不但兵权分散在多个机构,就是兵力也是散在140多个地方兵马司,各州府的将帅包括总管、钤辖、都监、监押等。

一旦需要开展大型军事行动,就必须任命一个统一指挥的官职,于是就有了“统制”。

比如在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北宋对西夏发起作战,在环州方面出击的主力就是由种朴担任统制,负责节制环庆路三万兵马。

而在“统制”以上有时候也确实会根据实际需要设立“都统制”,比如宋徽宗宣和四年(1123年)童贯伐辽,就是由种师道担任都统制,节制各路主力,算是“统制之上的统制”。

由此可见,北宋时期的“统制”与“都统制”其实是临时性官职,而且职权也远远不是一个州府最高军事长官能比的。

03

到了南宋时期,统制开始成为正式官职名称,但仅限于中央直属部队,从高到低有:都统制、统制、同统制、副统制。

当时最典型的统制官,就是那位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岳飞从建炎元年(1127年)开始,先后在王彦、宗泽、杜充的麾下担任过统制,此时大约算是师长级别,属于中等偏上的将领。

后来岳飞看杜充实在不济事,于是选择单干,带出来一支能征惯战的岳家军。虽然此时有“精锐之士近两万”,但却并不具备正式番号,类似于民团。

终于在绍兴元年(1131年),南宋朝廷给“岳家军”定了正式番号:“神武右副军”。

这个“神武副军”与“神武军”并不一样,前者是“御营军”改编而来,后者是“御前军”改编而来。

但两者在编制上基本一样,都是分为“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中军”。

岳飞此时的官职就是“神武右副军统制”。

后来“岳家军”升格为“神武副军”,而岳飞官职也升为“都统制”,即 “神武副军都统制”,是“神武副军”最高长官。

而到了绍兴三年(1133年),伴随着“岳家军”军力的进一步壮大,立下的战功也越来越多,“岳家军”番号改为“神武后军”——“神武军”规格明显高于“神武副军”,是直属三大军之一,所以从“神武副军”变成“神武军”的一个下辖单位,属于是升级。

“神武军”作为高规格的三大军,下辖五个单位的长官都是“都统制”,而不是“统制”,比如韩世忠就是“神武左军都统制”。

但此时岳飞的官职却变成了“统制”,这可不是降职,因为此时岳飞的寄禄阶升为“镇南军承宣使”。

之所以从“都统制”变成了“统制”,是因为南宋朝廷取消了“都统制”,同一时间的韩世忠,也一样从“神武左军都统制”变成了统制。

由此可见,北宋、南宋关于“统制”、“都统制”的官职设定,就与那一套无比蛋疼的官制一样,都是令研究者头皮发麻——事实上,在宋朝时候有很多官员,他自己个都搞不清本人到底是属于什么官……

而施耐庵老先生估计也早看晕了,所以在《水浒传》当中才出现了“统制”、“都统制”飘忽不定的情况。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