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从1952年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整,到2000年左右又进行再次合并,两次重要的变革对高校的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大量高校都借此机会实现腾飞。
以前我们总是听到985高校进行大规模合并,最终成为巨无霸类型的大学。比如吉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曾经合并过三所以上的高校,所以如今综合实力很强。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也有大量的211高校当年进行过合并。许多高校合并前都是没有机会竞选211工程大学,但是通过合并后却获得这样的资格,并在最近20年实现逆袭。
比如当年的苏州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等综合性高校都是进行大规模合并,如今,整体的发展势头都很迅猛。但提到中国合并最成功的211高校,却并非是这三所大学。
通过中国最近三年的高校排行榜、学科评估结果、科研平台及科研成果、生源质量等综合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合并最成功的211高校应该是位于重庆的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当年是由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来,两所高校2005年合并以后,最终才被教育部批准成为211工程建设高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211工程大学的评选通道即将要关闭,2008年实则是最后一批,而且全部都是属于偏远地区的照顾性211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都没有机会被评上。
当年西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西南农业大学是农业部直属高校。两所高校的起点都非常高,且又分别属于师范和农业领域根本没有交集,当时也确实没有想过合并。
但是依靠两所高校的实力,又很难单独被评为211高校。比如师范类部属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农业部直属高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等。
因此,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都没有办法在1996年拿到211高校资格,当时也面临被下放的风险。鉴于这样的情况,重庆市才促进两所高校进行合并,并统一划归到教育部进行管理。
虽然大家对于西南大学这个名字有一定的质疑声音,但整体来说还是符合双方的利益,西南大学成功之处也是很值得大家参考。
西南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川东师范学堂,西南农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创立的私立相晖学院。正如前面所提到那样,两所历史名校都在关键的时间点做出正确选择,这是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其次,师范高校和农业高校合并可以说是实现优势互补。如果单纯是师范类高校,主要是专注于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基础教育研究,科研实力方面会显得比较薄弱。如今人口减少,未来师范院校会面临诸多问题。
如果单纯是农业类高校,当年又没有被评为211高校,发展会变得更困难。即使拥有985高校或者211高校标签,拥有强悍的科研实力,最近20年大量的农林类高校都没落。即使当年的西南农业大学很辉煌,也难以独善其身。
因此,这两所高校进行合并后,西南大学利用自身的公费师范生和师范专业优势,能吸引到大量高分学生报考,掩盖自身农林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低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生源质量。
另一方面,西南大学又利用农林类专业提供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支持,可以提高学校在国家以及第三方机构的排名,让自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西南大学位居全国第37名。ABC中国大学排行榜,西南大学位居全国第53名。目前西南大学已经属于上游211高校。
根据网络统计的2024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排行榜显示,西南大学理科平均分为587.9分,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名62。文科平均分数线为587.6分,在全国高校里面位居第70名。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
生源质量在211高校里面依然属于中上游,里面师范类专业明显分数线更高,而农林类专业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学校的分数线,所以最终综合得到一个比较均衡的分数线。
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来看,西南大学的保研率为12.8%,主要保研名额集中在农林类专业。这也从侧面说明,农林类专业的学生科研实力更强,对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更加有帮助。
从就业角度来看,西南大学的毕业生在我国的教育系统和农业系统都拥有极高的认可度,60%以上的毕业生都是到这两个行业工作。由于学校的综合实力强,也经常会入选各省的定向生选调高校名单。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暨南大学当年的合并确实非常成功。既拿到211高校的名额,又能实现优势互补,能不断的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相比于其他高校合并的锦上添花,西南大学合并的好处,可以说是非常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