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牺牲了很多人,他们在家乡都是有妻子和孩子的,在1953年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牺牲。
18年后,一个叫董耀东的人意外得知自己的身世,自己不姓“董”而姓“蔡”,他是抗美援朝烈士蔡正国的遗孤叫蔡小东。
为何要让蔡小东隐姓埋名呢?这些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为国捐躯蔡正国是在1929年投身革命,1933年加入共产党,之后就跟着队伍南征北战,也曾经历过致命伤,但他都坚持下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抗美援朝爆发,他奉命入朝作战,本来蔡正国是第40军副军长,但是由于第50军是长春起义的60军,即使训练了几个月,战斗力依旧不能和其他志愿军比。
而且第50军因为打了败仗有些失落,之后的战斗更是没有士气,于是彭老总便让蔡正国去到第50军担任副军长。
在蔡正国的带领下,他们一个军对抗英国的坦克营,丝毫没有输了气势,最后硬生生将坦克逼停,最后他们缴获不少的坦克。
其实第50军一直想证明自己,只是军长曾泽生情绪也十分的低落,好在蔡正国的到来,为他们鼓气加油,才有了如今的成绩。
在后来的战斗中,第50军越挫越勇,1951年直接攻下了汉城,这不仅提高了志愿军的士气,更让远在北京的群众,都为之欢呼,毛主席也称赞他们厉害。
当然这还不是他们最好的成绩,他们在修理山打一场阻击战,整个战斗持续了十天十夜,哪怕人数不断的减少,哪怕子弹都打光了,他们依旧抵住了敌人的进攻。之后甚至开始了肉搏,最后他们用生命为横城反击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可是很可惜,蔡正国本该前途一片光明,可在1953年,敌机发现了50军的军部驻地,直接投掷炸弹,当时的蔡正国正在给妻子写书信,这封书信也成为了他的遗书。
而蔡正国的妻子张博,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就收到丈夫的书信十分开心,于是张博写了封信给丈夫,并准备上前线,给丈夫一个惊喜,就在手续都办好后,却得到了蔡正国牺牲的消息。
张博得知丈夫牺牲后,整个人昏死过去,等缓过来后,一心只想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让他们和他们的父亲一样保家卫国。
蔡正国的遗体也被迁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但是仅过了一年蔡正国和张博的大儿子也因为意外去世。
组织对蔡正国的家属还是很照顾的,每年都有来看望他们一家,后来张博和战地医院的政委董凤奎在一起了。
董凤奎也很尊敬张博,两人婚后没有孩子,他也把蔡小东当自己的儿子对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张博还把“蔡小东”的名字改成“董耀东”。
不过即使他们一家都这么宠溺董耀东,他也没有长歪,甚至还想参军入伍,父母都支持,在1960年他如愿入伍。
在1968年进入到64军192师,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一点也不比父亲蔡正国少。而他的身世直到1971年才被揭开。
这天蔡正国的战友邓岳来看望张博,并提出想看看蔡小东,于是他们一起来到部队营地,邓岳这才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叫蔡小东的人。
张博告诉邓岳她给“蔡小东”改名为“董耀东”了。邓岳瞬间就明白了,于是接着问:
“小东到现在都不知道他父亲是谁吗?”
张博摇摇头,邓岳表示:
“孩子现在成年了,接受程度也很高,应该告诉他真相了。”
张博也明白小东现在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他有权利知道真相。
而董耀东得知真相后也不敢相信,可看着母亲这认真的模样,他才知道都是真的,然后他提出要去祭拜亲生父亲。
当然也并没有因此冷落继父,虽说他把名字改回“蔡小东”,但他同继父的感情也没有变。
烈士子女在革命的道路上有很多的革命战士牺牲,他们的妻儿组织都不会忘记,就像毛主席儿媳刘思齐也是烈士子女。
刘思齐的父亲在革命时期被国民党逮捕,不管国民党怎么逼问他什么都没说,最后英勇牺牲。
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也是革命战士,当时她和丈夫一起被抓,因为已经怀孕,所以被保释出来,可刘思齐出生没多久丈夫就牺牲了。
后来张文秋改嫁陈振亚,生下了邵华(毛岸青的夫人),在1941年陈振亚也牺牲了。
刘思齐和邵华都是烈士子女,他们都在党的保护下长大,之后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还有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杜光华,他牺牲时也才40多岁,他还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尚在妻子腹中的孩子。
当时三保临江战役打响后,杜光华临危受命,阻击敌人的进攻,他带队奋力抵抗,可敌人越来越多,不过他们并未放弃,坚持守护阵地,最后杜光华牺牲。
但因为当时战事紧张,所以杜光华牺牲的消息并未第一时间传递出去,直到为他举办追悼会后,他的妻子陈玲才得知丈夫早就去世了。
陈玲也是一位八路军战士,她自然知道战场上牺牲经常有,只是丈夫的牺牲对她来说一个重大的打击。
好在组织一直照顾他们一家,后来组织也为陈玲介绍了一个人,那就是杜光华的战友贺东生,贺东生也表示自己会好好照顾杜光华的遗孤。
结语战场上牺牲是必然的,就如同毛主席所说:“战争,总是要有伤亡的!”而烈士的遗孀组织都会好好照顾的,就连战友都会每年去看望,这就是托孤。
董耀东参军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继续保家卫国,他很在军队学习也很刻苦。
董耀东是不幸的,在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英雄父亲,还有一位默默付出的继父和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那个年代不知道有多少孩子都没有了父亲,但组织都没有忘记他们,而他们也走上了父亲走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