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摊牌!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市场赏饭吃的时代结束了

青衫书生娱乐 2025-03-28 01:11:49

作为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在某一段时间内,确实是春风得意。

富士康的工厂,能招收数万人,而他也更是说出了是他赏大陆饭吃这样的话。

然而如今时过境迁,富士康如今的境地再也比不得当初。

事实让富士康明白了,原来不是富士康赏大陆饭吃,而是富士康离不开中国的工厂!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富士康被创办

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在1950年的时候出生在中国的台湾省。

在1974年的时候,郭台铭在中国台湾成立了鸿海精密工业,这个厂子,也就是富士康的前身。

在刚开始的时候,郭台铭也没有找到自己公司的定位。

所以这个厂子就以生产电视机塑料旋钮为主,但是当时他们在这个行业也不是太出众。

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厂子订单不够,没有订单也就没有钱。

而厂子在运转的时候,也是需要钱的,为了能够维持运转,郭台铭不得不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然后进行筹资。

到了80年的时候,厂子才开始迎来转型的契机,当时那个年代,正好有很多的电器正在发展。

郭台铭敏锐的看到了这个契机,于是富士康就开始做一些连接器,或者是电脑零组件这样的代工业务。

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富士康有一批货物因为质量问题被退回。

郭台铭在知道这样的消息之后,就带着团队几天几夜的将那批货物进行返修。

也就是在那之后,富士康的名声才正式被打响,到88年的时候,富士康得以在深圳开展第一个大陆工厂。

当时内陆的政策也好,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也低,所以富士康工厂也得以快速扩张!

富士康的崛起

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富士康也得以迅速积累起资本,甚至到后期,竟然成了世界级的工厂。

后来郭台铭也得以成功登上美国“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

再之后,富士康成功拿下了苹果的代工,要知道苹果的出现,在当时那个年代势头到底多猛。

有相当多的国家的人都知道苹果的存在,也有不少的人购买苹果。

而作为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也能够从这些之中获得不少的利润。

于是后来郭台铭说出了那句:是我给大陆赏饭吃!

当他这句话说出口之后,便迅速引来了人们的议论,人们觉得郭台铭之所以能够成功,他自己本身确实有一定的努力。

但是能让郭台铭乘风而起的,是大陆的政策、土地资源,以及人力方面的资源,才能造就他的成就。

而郭台铭当初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还是因为他拥有“底气”。

在富士康高峰期的时候,单只是河南郑州等地方,雇佣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35万人。

全球有七成的iPhone组装任务,都是由富士康代工,由此可见,富士康在当时是有着垄断地位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台铭就认为,是富士康创造了如此多的就业岗位。

他将这样的关系扭曲成为了一种“施舍”的关系,但其实双方之间是相互成就的。

有的人觉得,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之中,就算不是富士康,也会出现其他的代工厂。

而人力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其他的国家,要么没有这样的人力资源。

要么就是有,但是没有我们的人力资源好。

这一点,从富士康向美国,以及印度转移产业却失败就可以看出来。

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

富士康的探寻

由于富士康本身的定位就是代工厂,所以富士康在运作的时候,自然是需要有无数的人去支撑的。

大陆的劳动力确实是比较廉价,但是郭台铭也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于是也就琢磨起了去中国化。

早在2017年的时候,苹果就表示,要让富士康在印度建厂。

后来郭台铭也确实带着富士康去到了印度,为了在印度建设富士康的厂房,郭台铭投入了好几个亿。

对于郭台铭这样的做法,印度那边自然是同意的,因为富士康能为印度带去数十万的就业岗位。

而郭台铭也对在印度建厂这件事信心满满,毕竟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

所以印度的劳动力,相对来说自然也是非常廉价的,更何况,富士康在中国成功了。

现成的例子让富士康模仿,富士康还能真的不行?

但是事实证明,不是中国还真是不行,印度工人和中国工人在素质方面,确实是差了不少。

要知道我们国家,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这也使得人们在一些任务上,可以迅速领悟并上手。

全球那么多的国家,能够做到这样程度的国家,也确实不多。

印度的情况和中国就不太一样了,印度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也就是说,底层人民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文盲。

这些人连最基础的读写都是问题,在下达一些命令的时候,执行方面也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仅如此,印度的工人还会经常发生一些暴动、罢工这样的事情。

也不只是这样,印度工人所做出来的良品率,和中国工人做出来的良品率,确实是差了不少。

河南郑州的良品率,是能够达到98%的,但是印度的良品率,是低至34%的。

当然,工人的问题也只是一部分的问题,印度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国家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

就比如电力和运输等方面,都可以有保证。

但是印度那边的电力确实是很难得到保障,工厂在运作的时候,是需要电的。

可是印度的电力,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办法供应上,更何况是富士康这样的大工厂……

所以说,在没有电力的时候,工厂就算是有人,也是很难再运行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印度在整个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外资坟场”。

要想在印度投资创办企业,是需要投入至少五亿美元的。

而且在印度创办工厂,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击检查。

有的时候印度的政策虽说看起来适合投资,但是在进入到印度之后,这个政策就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于是又不少的企业试着在印度建完厂之后,就纷纷逃离。

由于富士康在印度的订单有的时候完不成,而交货的日期又在那放着。

所以有的时候,富士康在印度完不成的一些订单,就会转移到中国处理!

不过富士康也不仅仅只是在印度建厂,富士康也在美国建厂。

当初美国政府为了吸引富士康建厂,是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

这些都让郭台铭心动,也是也就做出了在美国建厂的这个决定。

但是富士康在美国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就是成本上的问题。

美国的人工成本是比较昂贵的,与此同时,美国人在制造的速度上和中国确实是差了不少。

就算是工作的时间,美国的工人也不会因为工作量大而有着急的心态。

还有就是人员流动比较快,人才招聘上也是有一定的压力的,就算可以招到,也需要付出不小的成本。

后来富士康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在工厂建设方面也确实是支持不下去了。

后来一些工程的建设,也确实是按下了暂停键。

通过富士康的这几次尝试,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其实富士康是对大陆的产业链有一定的依赖的。

然而在经历过几次的尝试之后,富士康也确实是赔了不少钱,如今的富士康,也早已不复当初……

如今的富士康

如今富士康代工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了,因为比亚迪收购了捷普集团,所以比亚迪也得以进入到苹果的供应链之中。

而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这些消费电子代工领域的供应链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5%,这也使得富士康的优势被削弱。

也不仅如此,如今的富士康,依靠智能手机代工的业务增速,也在不断减缓。

至于苹果那边,其实也对富士康垄断的地位一直耿耿于怀。

所以苹果也一直在推动着“去富士康化”,于是苹果就将自己的一部分的订单给了立讯精密。

苹果这样做,这是为了分担一定的风险。

不过如今的富士康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只是这些,富士康曾经出价8000的月薪,抢人进厂。

但是比亚迪一个月就能够招满五万的员工,还有宁德时代等这些技术企业,人们对这一类的企业也非常有好感。

人总共就那么多,富士康曾经还有过“赏饭吃”的言论,于是政府也比较倾向扶持一些国产供应链企业!

如今的富士康,已经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临转型,但是富士康要是转型的话,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参考资料:

【1】界面新闻——《富士康10亿加码中国大陆,印度为何逐渐“失宠”》。

【2】经济日报——《产业园为何难在印度落脚》。

【3】金融界——《投资郑州动力电池工厂,富士康调整方向?》。

0 阅读:0

青衫书生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