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秋分来临,关于如何种植大蒜总能引发不少争议。
有些人坚持传统的露地种法,认为自然的更好;而另一些人则力推地膜覆盖种植,说这样能显著提高产量。
那么,地膜种植大蒜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的几个关键技巧。
整地与施肥——这些细节不容忽视地膜种植大蒜,我们首先要谈的是整地和施肥这两个基础环节。
许多人觉得种大蒜跟其他作物差不多,无需特别讲究,其实不然。
大蒜喜欢松软且无坷垃的土壤,如果地面坷垃太多,地膜就贴不紧,很容易被风吹破,破损除了漏气漏温,还会影响保温效果。
整地的步骤要讲究细致,用心程度决定成效。
地面要精细耕作,确保没有大的坷垃。
地膜下面的土也不能有大坷垃,否则大蒜种下去后根部扎不稳,很难顺利萌芽、发苗。
深耕细耙达到“上无坷垃,下无卧垡”是目标。
说完整地,再聊聊施肥。
底肥一定要施足,这可是追肥时方便了事的关键呢。
具体来说,每亩地要施3到5方优质有机肥,还得加点饼肥和复合肥,尤其是硫酸钾型复合肥。
大蒜特别喜欢硫,肥量控制得好,大蒜的长势才会旺。
蒜种选择:那些适合地膜栽种的品种选种是关键,那么栽种地膜大蒜究竟选什么品种呢?
这个可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我们要选择抗逆性强、喜光耐寒、早抽苔、早生的品种,例如苍山大蒜、太空2号、华蒜六号这些,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抗逆性好、喜光耐寒的品种在地膜环境下更容易扎根发芽,而且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会更好。
至于那些早中熟大蒜品种,则能有效避免天气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确保产量和质量都稳妥。
播种时间和方式:掌握正确的步骤关于播种,时间和方式也同样重要。
地膜大蒜通常比露地种植晚约10天,因为地膜能提高地温,使得大蒜苗早生长。
如果播种太早,苗子可能长得太旺,冬季时容易遭受冻害。
所以,一般大蒜播种期应选择在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之间,这样有利于它在冬季健壮生长。
至于播种方式,有两种:先种后盖膜和先覆膜后播种。
大多数人采用先种后盖膜,这样做不仅方便操作,还能更好地保持地膜的完整性。
选择行距和株距时,一般按品种和生长特点来定,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比起25厘米行距的要更利于通风透光。
封闭除草也是播种后的一个重要步骤。
播种后,在盖膜前要进行封闭除草,用40%甲戊-乙草胺乳油均匀喷洒在地面上,然后再盖膜,这样能减少后续的草害问题。
田间管理:从出苗到收获的全过程田间管理是贯穿整个生长期的重要环节。
大蒜出苗前要确保地膜完整,防止畜禽踏破。
特别是大风过后,要及时检查修补破损的地膜,用土压住破损处,保证保温效果。
出苗时,我们要及时帮助蒜苗破土,人工破膜并放出蒜苗。
尤其是芽苗出来后,顶破地膜的地方要立即用土压住,防止漏风降温。
地膜大蒜从种到收,需要浇三次重要的水:12月初越冬水、三月返青水和抽苔后的一次水。
视天气情况进行调整,确保供水量和供水时间准确。
施肥方面,返青后可以追一次肥,主要是硫酸钾+尿素。
如果底肥施得不足,每亩还需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
在大蒜抽苔后,再次施肥。
病虫防治也是不能忽视的一环。
大蒜的主要害虫如蒜蛆、蓟马、潜叶蝇,以及病害如锈病和叶枯病,都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处理。
具体操作可参考专门的防治方法。
结语:选用地膜栽种大蒜无疑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技巧的过程,从整地、施肥、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但只要用心去做,掌握了这些细节,大蒜的产量和品质都会有显著提升。
栽种大蒜不仅仅是一项农业活动,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种植户找到最佳的耕作方法,用心种植,收获满满的成果。
未来或许还有更多创新的种植方式,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