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高发,猪肉吃太多是“祸根”?提醒:3个部位真的要少吃

芷文聊健康 2024-03-03 12:13:38

宋先生,52岁,他从年轻时就很爱吃肉,几乎顿顿离不开肉食,尤其是烧烤、油炸和熏制肉品,他都尤为喜爱。

并且他一直都有便秘的毛病,但他并没有过多地在意,直到最近,他发现自己的大便带血,且腹部时常有不适感,他还当作是痔疮出血,但自行用药后发现并无好转,甚至还时常有乏力感。

于是宋先生来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腹部有压痛,并且肠鸣音减弱;宋先生的粪便潜血试验结果显示阳性。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给他安排了结肠镜检查,在检查中,医生发现了一个肠道肿块,并且通过活检采集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个肿块是一种恶性肿瘤,即肠癌。

宋先生对于自己患癌这个结果表示难以接受,他询问医生会不会是因为大量吃猪肉的原因导致的肠癌。

医生了解到宋先生的家属中并无患癌的先例,结合他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向他解释道:恶性肿瘤并不是单一因素、一朝一夕就可以导致的,肉类摄入过多可能是一方面原因;他还时常吃外卖,外卖食物的肉材可能并不新鲜,还很有可能为淋巴肉、脖颈肉等毒素留存较多的部位;长时间的便秘也可能是促进因素之一。

在家属和医生的宽慰下,宋先生逐渐平复了心情,决定全力配合治疗。

目前已经经历了手术,正在接受定期的康复治疗,病情在一天天地好转,这也给了宋先生极大的信心对抗病魔。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癌症问题,近年来,癌症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饮食习惯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猪肉作为我国主要的肉食来源,很多人认为其是癌症高发的“祸根”,这是真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问题吧。

一、中国癌症高发,猪肉吃太多是“祸根”?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全民健康的疾病,根据《2013年全球癌症负担报告》,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群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1]。

猪肉属于红肉的一种,且作为国人主要的肉类来源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

猪肉在2015年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级致癌物”,这表明该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被明确证明会致癌,但在人类个体中的证据却不充分。

国外进行了一项长达14年的随访研究,研究对象近3万人,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摄入超过100克未经加工红肉的人群,会增加11%的乳腺癌患病风险,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会增加17%[2]。

但我国居民膳食相关指南中表示,国人需要摄入肉类来提供能量和营养,每日的摄入量应该在40g~75 g以内[3]。

因此,对于猪肉是癌症“祸根”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猪肉并不会致癌。此外,其烹饪方法也有所讲究,烧烤、熏制或油炸食品都是致癌的因素,食用的猪肉若经过以上加工方式,也是威胁健康的一大原因。

适当地摄入猪肉可以为我们的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猪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对于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它还富含铁、锌、硒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群,这些营养物质对于血红蛋白合成、免疫系统功能和神经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猪的身上并不是每一个部位都可以放心食用的,很多人不了解可能会误食或多食,从而损害身体的健康。

二、医生提醒:猪身上的3个部位要少吃

1.淋巴肉

淋巴是动物的免疫器官,含有大量的吞噬细胞,这些细胞会吞噬各种细菌和病毒,因此淋巴肉中可能会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此外,淋巴肉中还可能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和重金属,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如果食用到此部位的肉类,可能会导致致病微生物和致癌物质进入体内,从而增加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健康,我们应尽量避免食用淋巴肉,尤其是某些商家可能会贪图便宜购买淋巴肉,因此在外就餐或者食用外卖时,最好仔细检查食物,避免误食这种肉类。

2.猪肝

猪肝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中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每100克猪肝中含有约288毫克的胆固醇。如果摄入过多,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此外,猪肝是猪的解毒器官,可能会残留较多的毒素和兽药残留物,若过于追求嫩的口感,在未被烹饪熟透时就被端上餐桌,肝脏中的毒素和药物残留物就会被一同摄入体内,还易造成寄生虫感染,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虽然猪肝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也需要适量食用,每周食用次数最好不超过1次,摄入量需控制在100g以内。在购买猪肝时,应该选择新鲜的猪肝,并彻底清洗干净,烹饪熟透,以确保食品的安全。

3.猪大肠

很多人可能无法接受猪大肠这种食材,但也有部分人群十分钟爱这种特殊的食物。

很多内脏都含有较高的胆固醇,猪大肠也不例外,因此,对于那些已经患有高胆固醇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最好限制猪大肠的摄入量。

猪大肠作为消化器官,还可能携带寄生虫和细菌,如猪肠道细菌、寄生虫卵等。

如果猪大肠没有经过彻底的煮熟,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感染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为了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猪大肠应该少吃(最好控制在一月一次以内),并在烹饪前应彻底清洗和煮透,确保食用安全。

综上所述,淋巴肉、猪肝以及猪大肠这些部位,大家最好要减少食用量,尤其是淋巴肉,一定要避免食用。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过选购猪肉的经历,无论是用来烹饪美味佳肴还是满足我们的健康饮食需求,选择一块优质的猪肉至关重要。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如何挑选猪肉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挑选一块优质的猪肉吧。

三、如何正确挑选猪肉?颜色

健康的、新鲜的猪肉通常呈现出鲜红或深红色,且伴有光泽,这是由于猪肉中的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暴露于空气中,与氧气结合时便呈现出这种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猪肉呈现出深色或发黑的部分,且色泽暗淡,这可能表示肉质已经过期或受到了氧化的影响,不建议购买或食用。

表皮

健康猪肉的表皮应该是光滑的、柔软的,没有疙瘩或破损,破损的表皮可能会导致细菌侵入,增加食品安全风险。表皮的颜色也应呈现出浅粉色或白色,没有瘀斑或暗红色区域。

弹性

轻轻按压猪肉,观察它的回弹性,优质的猪肉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当用手指按下去后松开,肉应该能迅速恢复原状。如果肉质太松软或没有弹性,可能表示它已经不新鲜了。

表面

触摸猪肉时,应该感觉到肉质坚实而有弹性,不应该有任何黏稠或粘滞的感觉。如果猪肉的表面感觉湿滑或黏糊糊的,伴随白色或者黄色的黏液,则可能表示其新鲜度降低或已经受到感染。

气味

嗅闻猪肉时,应该没有异味或腥臭味。优质的猪肉应该有轻微的肉香味,如果猪肉散发出刺鼻或难闻的气味,如酸臭味、腐臭味,则表明猪肉保存不佳,且肉质已经开始腐败。

综上,我们在挑选猪肉时可以观察颜色和表皮,触摸其弹性和表面,以及嗅闻它的气味,经过以上5轮的挑选,相信大家现在都会挑选优质、健康的猪肉了。

宋先生爱吃加工的肉类、作息紊乱、长期便秘,众多原因共同导致了他恶性肿瘤的发生,直到确诊的那一刻宋先生才感到十分懊悔。

由此可见,爱吃猪肉并不是导致癌症的唯一原因,猪肉提供的营养价值丰富,不过对于淋巴肉、猪肝以及猪大肠这些部位,最好限制其摄入量,避免对身体造成影响。

大家应该注意,健康生活的关键在于均衡和多样化的饮食,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审视健康问题,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Fitzmaurice C, Dicker D, Pain A, 等. 2013年中国癌症研究进展[J]. JAMA肿瘤学,2015,(4):505 - 527. DOI:10.1001/jamaoncol.2015.0735.

[2] Zhong W V ,Horn V L ,Greenland P, 等. 加工肉类、未加工红肉、家禽或鱼类摄入量与新发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关联[J]. JAMA内科医学,2020,180(4):503-51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6969.

[3] 曹清明,王蔚婕,张琳等.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践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解读 [J]. 食品与机械, 2022, 38 (06): 22-29. DOI: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