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29日,据多家英国媒体报道,英国英格兰中部城市诺丁汉市政委员会宣布该市已事实性破产,并根据《1988年地方政府财政法》第114条发布了报告。这意味着该市将停止法律规定的服务之外的所有支出。
诺丁汉市为英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贸易集散地,近年来一直受财政问题困扰,此前已被英国政府监管。2020年,该市创办的罗宾汉能源公司出现经营问题,此后诺丁汉市议会一直面临着财务压力。
最新报告显示,2023至2024财年,该市财政开支将超支2300万英镑。该市指出,儿童和成人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无家可归者数量增加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给其财务造成了额外的压力。
据中国新闻网援引BBC称,诺丁汉当局将在21天内讨论后续问题,并在网站上公布最新情况。
此前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宣告破产!
据经济日报报道,当地时间9月5日,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地方议会)宣告破产,引发英民众担忧和市场负面情绪。
伯明翰市政委员会称其无法对总额预计在6.5亿至7.6亿英镑的“同工同酬”索赔履行给付义务,现有债务负担过于沉重,且仍在不断累积,市议会已无法获得新的收入以平衡收支。该市预计2023至2024财年赤字为8700万英镑。
当局发布的“第114条通知(Section 114 notice)”称,除了法定的基础服务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开支外,委员会取消了所有非必要的开支。
伯明翰议会官网发布的“第114条通知”
据英国媒体报道,伯明翰市政委员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护理支出增加、企业税收减少和高通胀,直接原因则与解决“同工同酬”索赔的7.6亿英镑法案有关。
英地方委员会破产率明显上升
近年来,英地方委员会破产发生率明显上升。
据经济日报报道,过去两年英国的地方市政机构频频发出财政警告,部分市政机构陷入破产,2021年自治市斯劳(Slough)的市政委员会因财务管理不善和商业投资亏损爆出“1亿英镑”资金缺口而宣告破产;
今年6月沃金(Woking)市政委员会因改造商业综合体计划投资风险管理不善被迫宣告财政破产。更早的例子还可以追溯到2018年发出114破产声明的北安普顿和2000年的哈克尼。
自2018年以来地方政府破产的案例明显增多,这与中央财政紧缩有关。根据英国智库财政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贫穷的地方市政相对于富有的市政在财政体系中无法获得充足的投资,地方财政分配存在不平衡,长期以来该问题未得到解决,加剧了一批收入较低地区市政机构的破产风险。
据经济日报援引英国媒体报道,由47个地方市政委员会组成的地方议会特别利益集团(SIGOMA)对英格兰北部、中部和南海岸边的47个市政委员会的财务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
有5名成员表示地方财政正处于困境中,考虑在年内发布114通知宣告破产,因为无法获得新的收入应对支出的进一步扩大;
有9名成员表示明年可能将宣布破产,呼吁英国政府向市政当局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其克服财政困难;
另外有12个不属于该集团的市政地方表示很快将陷入财政危机,不得不停止一切非必要的开支,社会关怀、交通、住房和教育等市政府运营的一线服务将被削减。
不仅中低收入地区的市政府面临财政困境,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高收入地区市政委员会也面临财务压力上升的困难。据测算,2023至2024财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方市政委员会的总资金缺口预计将增至20亿英镑。
高通货膨胀或是致命一击
造成英国多个城市破产的主要原因和英国的经济形势息息相关,特别是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给许多城市造成致命一击。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7月,英国通胀达到10.1%,创40年新高。2022年12月,通胀同比上涨10.5%,续刷新高。当前英国通胀率略有下降,但距离英国央行2%的通胀率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据中新经纬报道,英国央行行长贝利11月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可以讨论降息的地步,这种情况没有发生。我们需要看看通胀率向2%回落的最后阶段将如何展开。我们还没有看到足够多的进展,还不能信心满满。”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英国公共债务规模高达2.53万亿英镑,占GDP比重为100.5%。李长安直言,“财政入不敷出是政府破产的罪魁祸首。”
据中新经纬报道,对于政府破产的含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解释称,它主要是指政府财政丧失了清偿债务的能力,并不是政府的职能破产。地方政府破产的目的是使其与债权人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将地方政府的损失降到最低,保障它的公共服务职能还能正常运作。
谈及政府破产和企业破产的区别,李长安表示,由于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性,所以它们的破产在性质上不同于企业破产。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破产后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必须保证政府还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而如果在企业破产后,资产大都会被扣押或者清算。
李长安认为,“政府宣布破产对民众的生活还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府也有可能采取各种办法,将债务和成本转嫁到普通老百姓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