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个叫Ashwariya的印度网友跑到国外问答网站Quora上,非常认真地问:“中国人用什么去除体味,为什么他们身上几乎没有味道?”
此外她补充道:“为什么我们印度体味严重,我能联想到的只有饮食,但是我们在饮食上将食物做成更加容易吸收的粘稠状,再搭配咖喱等香料烹饪,既健康又卫生。
反观中国吃的食物让人难以接受,比如动物内脏和鸡爪子,就连蚂蚱蚕蛹,以及没有破壳的小鸡连同毛发一起吃掉。
而他们吃一些毛骨悚然的食物和辛辣重口味的食材,身上却很难能闻到体味。”
没想到这位印度网友的问题一出,立马就引来了全球网友的围观,评论区也瞬间炸开了锅。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顺带揭秘一下中国人身上几乎没有体味背后的秘密。
第一、我们要明白,体味的源头从何而来,没想到答案竟然是在汗液里。当皮肤上的细菌分解汗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体味就诞生了。
有趣的是,体味的产生多少因人而异,而中国人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去除”它。
第二、科学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真相: 东亚人普遍携带ABCC11基因突变, 这让顶泌汗腺分泌减少,体味自然淡化。
相比之下,欧美人群中仅0%-3%有此突变。 换句话说,中国人从出生就自带“无味光环”!
第三、基因只是起点,习惯才是关键。
中国人对洗澡的执念深入骨髓,早晚一次,夏天甚至更多。
有位知乎网友甚至调侃:“不洗澡睡不着!” 这种全民清洁运动,让体味无处藏身。
第四、除了洗澡,中国人还有秘密武器——天然香料。
经常看古装戏的观众都知道,古人特别在腰上别上一个香囊。这种香囊通常是由桂花、茉莉花制成的,既优雅又实用,轻轻一挂,体味拜拜。
所以到了现代,我们用的沐浴露、肥皂等等大都提取了天然香料。
微博上有人戏称:“洗完澡后就像行走的空气清新剂。”
第五、在饮食方面以蔬菜、米饭为主,肉类只是配角。
这种清淡模式减少了脂肪分解,体味自然无从滋生。
反观西方几乎顿顿都是高蛋白饮食,简直是滋生体味的“最佳助攻”。
第六、别忘了口腔也是中国人的另一战场。
饭后漱口、刷牙,几乎是全民习惯。 豆瓣小组里,有人总结:“口气清新,体味减半。”
这细微之处,透露出中国人对“无味”的极致追求。
揭秘完中国人身上几乎没有体味背后的秘密后,我们来看看外国网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首先一位来自韩国名叫Hannah Jung的棒子说:“关于体味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和饮食有很大关系。韩国料理相对清淡,蔬菜和发酵食品比较多,可能这有助于减少体味的产生。
个人卫生也很重要,我们韩国人很注重洗澡,每天至少洗一次,夏天甚至会洗两次。
但是中国应该达不到没有体味这个程度,因为他们每天都为生活奔波,并且生活在脏乱差的条件下,做不到我们韩国这样保持个人卫生,我们韩国人身体甚至有体香的存在。”
荒谬!在谈论中国时,大多数韩国人都有着盲目的优越感。而事实是,洗澡在中国是日常仪式,卫生观念比韩国人想象的更硬核。
另一位来自南非名叫Sibusiso David的网友评论道:“我们非洲人,特别是黑人朋友,因为基因和汗腺的原因,体味可能会比较明显。
这没什么好避讳的,这是我们的一部分,在南非,我们通常会用一些天然的方法来减轻体味,比如使用含有茶树油或芦荟成分的沐浴露,这些成分有抗菌和舒缓的作用。
印度人的身体里也是传承着非洲人的基因,所以有体味很正常,不必太过在意,因为中国女孩说,我们黑人的体味是男子汉的味道。”
一位来自德国名叫Leonie Klein的网友说:“在欧洲我们很多人会用除臭剂,能有效抑制身体的体味。
中国人基本没有体味,一晒就黑,一捂就白,并且体力耐力却一点也不输白人。而且能抗饿,几乎无过敏原,适应性极强,这就是他们老祖宗身上继承下来的良好基因。”
德国网友的依旧中规中矩,非常理性,不像韩国见不得中国好。
一位来自芬兰名叫Lisa Kohonen的网友说:“确实这点我很羡慕中国人,他们身上没有任何异味。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中国人普遍体味较轻的核心原因是东亚人群基因是大汗腺分泌物减少,使体表细菌无法分解产生异味物质。
而白人与黑人身上大汗腺多,小汗腺由于毛发过多无法完全排解,因此大汗腺分泌物过多,加上毛发滋生细菌,导致体味巨大。”
看了国外网友的评论,我想说“无味”不只是生理现象,更是文化符号。
中国人认为,清新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这种理念渗透生活,让“无味”成为一种无声的社交语言。
在我看来,中国人“无味”是个奇迹。
不仅基因开了挂,而且文化也加了buff,最重要的是爱洗澡的良好习惯。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