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回家奔丧,归队时,村里的父老乡亲,竟送给我200张煎饼和5斤花生!

告别旧时光 2024-10-07 15:41:59

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

我十七岁那年,响应国家的号召,离开了山东微山县农村的家,来到了军营。

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到团汽车连,当上了汽车驾驶员。

在我入伍的第三年,一天中午我吃过饭,正在宿舍和战友聊天,忽然有人喊我的名字,说我家里人拍来了电报。

我当即跑了出去,打开那封加急电报后,看到了另我无法接受的五个字:父病危,速回!

父亲有老胃病,为了不让我分心,在给我的信上都是说:家里平安,父母健康。其实,我早就有预感,父亲有胃病,母亲是老慢支,他们都是积劳成疾落下这两个病。

如今,父亲若不是病危了,是不会给我发电报的。我把电报递给连长、指导员,两位领导很理解我,当即批准我回家。从营地离我家有600里地,乘京沪列车也要几个小时。

战友送我到火车站,先是直奔购票处,问有最早最快的车次吗?答曰:想早走就只能买站票。站票也行。我急急地付了钱,拿了没有座位的票,和战友一起飞一样地上到火车上。

火车上的站客已经把通道挤满了,座位之内也塞了人,真是有点人挨人、人挤人了。站了两个小时,有人下车,照说我可以坐下了,可是我穿着一身军装哪好意思坐,就让旁边站着的一位旅客坐下了。

其实,就是不穿军装,作为军人的我,也不会去坐的。

站了四个小时后,我听到话筒里播道:薛城车站到了,有下车的旅客请下车。我从人墙中硬是挤出一条缝来,下了车。

从薛城车站到微山县城是30里路,我小跑似地赶到了薛城汽车站。

坐汽车也要先买票,票口的人给我说,去微山的车马上要开了,你要快点。

我买了票,快速挤上了公共汽车,车内也是拥挤不堪,好在站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微山县城汽车站。

从县汽车站到我那个小村庄就没有公共汽车了。我只好步行。

15里的路程,也没有觉得多累、多远,就到了家。

一进家,搁下提包,就跪到了父亲的病床前。

也许人就是一种信念支撑的,父亲已几天不能言语了,可觉着我来了,嘴张动了,眼流泪了,似乎听到在说:儿子,你终于回来了……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抱着父亲哭成一团。

第二天父亲走了,出殡那天,我哭成了泪人,作为军人,我保家卫国,但却不能在他患病的人尽孝,这也是我人生一大遗憾。

葬礼结束后,我也该归队了。归队的路费却成了难题。正当我为之发愁时,姐姐说别愁,姐姐编织的两顶苇席卖了,就够你的车票。

我记得那苇蓆长5米,宽3米,姐姐废寝忘食地连赶了两天,编了两领,一领五块钱,共卖了10元。

更令我感动的是,乡亲们在我走的那一天,竟一起出钱给我买了两百张煎饼和五斤花生,说是家乡的特产,到时带到部队后,让其他的战士们也尝一尝。

接过煎饼和花生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中的感激。

随后,我拿着这10元钱,火速赶到了汽车站,买上汽车票,站了半小时,赶到了薛城火车站。

薛城火车站虽然不大,却是山东最南端的一个站,当年铁道游击队炸日本鬼子的火车就是从这里驶出的。我买上薛城通往安徽蚌埠的火车,又是站了一半的路程,才得到座位。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往返时的购票经历,让我今生难忘!

时光飞逝,如今我也从县长的位置上退休多年了,但没想到当年从部队回家奔丧的一幕,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那时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是刻骨铭心的,那时的父老乡亲们,真的很淳朴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