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3人,今年重马的破三人数,而在去年,这一数字是1121人。
今年重马的破三人数,可在国内排到第三,前两位是去年锡马的3423、北马的3004。年初的厦马,也才2481人。
我一直觉得,作为国内顶级赛事,你总得在某一方面能排得上号,否则,会给人名不副实之感。重马今年这片新天地,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自身积极求变带来的。
大家知道,去年3月24日,重马与锡马、汉马同一天,虽然三场赛事报名时间并不重叠,但跟另两大人气赛事同一天,严重影响了大家对重马的关注。
今年,重马就将档期提早到三月初,不跟你们凑热闹了。选择一个适宜的档期,对一场赛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厦马,能有如今地位,档期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3月2日国内也有一些比赛的,不过量级能跟重马相提并论的没有,这就成了属于重马独美的一个档期了。跑者没有选择上的困难,破三高手乌央乌央都来了,数据飞涨也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最重要的,是吸引了国内跑者的眼球。没有了其他顶级赛事分流,重庆能够通过马拉松,更充分地展示在大家面前,重马的点点滴滴,能够让大家静下来回味一番。
起码从今年这个变化看,重马是赢家。其往后如果能固守三月初,那就将是春节后国内第一场大赛,可以有更多、更大作为。
重马从2011年创办以来,除了2020年特殊背景下是11月办的外,其他都在3月份的。
首届是3月6日,第二年中旬、第三年下旬,此后基本就是3月倒数第二个周日,大多情况下都是下旬,也出现过2017年时3月19日。2018、2019两年,却又都是最后一个周日,一次3月25日,一次3月31日。
也就是近几年,重马名声鹊起,基本固定在3月下旬的档期了。这个档期,跟锡马是重叠的。
锡马2014年首届,4月13日,第二年3月15日,此后常态下便是三月中下旬。2016年3月20日,便与重马是同一天。开了这个头后,此后,2017、2018年都是,2019年差一周,2023、2024年又是同一天。
锡马、重马一个东,一个西,毕竟每年适合的档期并不多,国内两场大赛同一天,倒也有不少,大家各自生长、发育,看上去也没有太大影响。
2024年,汉马来了,这就麻烦了。一个是中国马拉松大满贯的难堪,本就四站,两站还同一天,让大满贯的脸往哪里搁?另一个是跑者的遗憾,好比赛只能三选一,尽管每个中签率都很感人,但总是个念想嘛。
汉马在2024年前,办过五届,都在四月。其2020年那届,原定4月12日,后来延期到12月6日,也没办成,最后取消。2023年还是4月16日,2024年突然放弃了惯常的四月上中旬档期,来到了三月下旬。
2024、2025两年,锡马、汉马在报名人数上已远远领先国内其他赛事,可谓高高在上。与这两家挤在同一天,吃亏的是重马。面对汉马这个“闯入者”,重马明智的话,回避为上。
在2023年底,同一天的重马、汉马和锡马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三场赛事报名、出签不重叠。重马先来,你没中的话,可以接着报汉马,汉马还没中的话,仍有锡马能够报。
2024年底,还是重马率先启动,宣布了档期前移,其报名人数也达到了238569人,其中全马人数221436,跟前一年的151662比,涨了不少。难能可贵的是,221436这个数字,还是国内首个全马报名人数突破二十万的。
不管是全马赛事,还是夹带着其他项目的综合性赛事,此前都没达到这样的高度。即便今年汉马创造了惊人的450744的国内新纪录,但其全马是192089人,尚比不上重马。
到了锡马,报名人数429447,达到了仅次于汉马的国内第二,其全马221509,仅比重马多73人。这是目前国内全马报名人数的最高标准。
就数据来看,汉马和锡马目前所处的高度,不只重马,国内其他任何一场赛事,都还有着明显维度上的差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避免跟其正面竞争,是理性的。
重马档期前移,有其合理性。去年重马也是偏热,赛前还临时提早了起跑时间。今年跟去年比,提早了三周,高温天气的概率自然就小了很多。
重马的档期变化,看似被动,被逼无奈,实际上这一主动之举的背后,带来的是完全不同于去年的竞争态势,也给自己留足了展示的时间、空间。
今年在破三人数上的突破,我觉得对重马而言,只是一个开端。一场赛事,想成为顶级赛事且不断精进,需要锲而不舍地打造些标签。以前重马或许是不能想、不敢想,今年看来,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但需要一个契机。如今,美好的未来,在向重马招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