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进入澳洲周末票房前三

春风追剧 2025-02-23 10:59:24
《哪吒2》进入澳洲周末票房前三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最近在澳大利亚上映,首周末排在澳洲票房榜第三名,这个数据好像在讲一个有点不可思议的故事,中国动画居然可以在澳洲市场跟好莱坞大片掰掰手腕。

《哪吒2》在澳洲拿到235万澳元的周末票房,这个数字看起来可能不是特别震撼,但当你把它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去看,那就很有意思了,因为排在它前面的《美国队长4》和《BJ单身日记4》都是西方观众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IP,一个是漫威宇宙的重要角色,一个是风靡全球的浪漫喜剧系列,而《哪吒》作为一个带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角色,能够挤进前三,已经打破了很多人对中国动画在海外市场表现的预期。

这个票房数据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观众的口味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或者说多元化的内容正在被更广泛地接受,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反映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观众审美的多元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跟影片本身的质量是分不开的,虽然没看过《哪吒2》,但从第一部的表现来看,制作团队在视觉效果和故事叙述上的功力是得到了认可的。

记得几年前,中国动画走出国门基本上都是抱流学态,能有几家海外影院愿意排片都算是一种成功,而现在已经可以用商业语言来衡量它的表现了。

具体到这个235万澳元的票房,它背后代表的是91家影院的排片,对比一下好莱坞大片,虽然总票房差距不小,但每个影厅的平均产出和上座率却超过了《美国队长4》,这个细节很值得玩味。

91家影院的支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海外发行方和院线对这部影片有信心,预期它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这种信心不是凭空而来,可能来自前作的口碑,可能来自市场调研,也可能是近年来中国电影整体质量提升带来的溢出效应。

从业内角度看,这是近20年来中国电影在澳洲市场获得的最大排片规20年便说说的,它意味着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电影在这个市场的存在感从未如此强烈过。

说起《哪吒2》在澳洲的表现,最让人惊讶的莫过于它的单厅票房和上座率超过了《美国队长4》,这个消息第一次看到时,我也是有点不敢相信,因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同样一个影厅里,选择看中国动画的观众比选择看美国超级英雄的观众还多。

单厅票房高,一般可能有两种情况,要么是票价比较高,要么是观众数量多,考虑到动画电影的票价通常不会高于普通商业大片,所以很可能是第二种情况,也就是上座率确实不错。

这种现象其实挺罕见的,尤其是对中国电影来说,在海外市场能有这样的表现,确实值得深入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可能是营销策略得当,也可能是当地华人观众的支持。

如果从文化角度分析,这或许反映了东方神话体系开始被西方观众接受和理解,毕竟《哪吒》的故事背景和角色设定对西方观众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电影语言是全球通用的,好的视觉表现和情感表达不需要文化背景也能打动人。

进一步思考,单厅票房超过《美国队长4》这个现象,也可能反映了一种新鲜感优澳洲观众来说,漫威电影已经看了十几年,套路和风格都比较熟悉了,而中国动画电影带来的是全新的视觉风格和故事类型,这种新鲜感可能成为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本地华人群体的贡献,澳大利亚有相当规模的华人社区,他们对中国文化题材的内容自然会有天然的亲近感,尤其是《哪吒》这种耳熟能详的传统角色,更容易引起共鸣。

但即使考虑华人观众因素,单厅超过美国大片这个成绩也很了不起,因为华人毕竟只是澳洲人口的一部分,不可能支撑起超过主流大片的上座率,说明必然有一定比例的非华人观众也选择了这部电影。

要说《哪吒2》在澳洲最震撼的数据是什么,我觉得是它开画首日就超过了《哪吒1》在当地的全部票房,意思是说,第一部用好几周甚至可能是整个上映周期才达到的票房成绩,第二部仅仅用了一天就超过了,想一下这个提升幅度有多惊人。

这种情况其实在电影市场是比较罕见的,通常续集想要超过前作是需要更长时间的,因为大部分情况下,续集的质量难以超越前作,或者说难以提供同样的新鲜感,但《哪吒2》显然打破了这个常规。

从市场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说明第一部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让很多人在续集上映后迫不及待地去观看,可能还带上了朋友和家人,这是品牌效应的典型表现。

另一个解释是,两部电影上映之间的时间差可能让第一部有了更多渠道被人了解,比如通过流媒体平台、口碑传播等方式,扩大了潜在观众群,当续集上映时,这些人都变成了实际观众。

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个澳洲观众,之前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第一部,但后来通过网络或朋友推荐了解到这是一部很棒的动画,当续集来临时,你可能会直接选择去电影院支持,这就形成了开画首日的强势表现。

首日超过前作全部票房,这个数据也侧面说明了发行策略的成功,包括上映日期的选择、排片数量的争取、宣传渠道的拓展等等,都可能比前作更为成熟和有效。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内容在海外接受度的提升,不再选择,而是能够与好莱坞大片一争高下的正常选项,这种变化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不能把特殊情况当作常态,《哪吒》能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本身质量过硬,另一方面可能也有特定市场环境和时机的因素,不能简单推广到所有中国电影。

说起《哪吒2》的海外发行,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华人影业有限公司,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家由华人创办或主导的公司,这点很有意思,因为它反映了华人在全球电影产业链中的参与度正在提升。

华人影业能够为《哪吒2》争取到91家影院的排片,这背后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因为海外市场的院线资源是有限的,每周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新片上映,要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很强的行业资源和专业能力。

段伟这个人物,作为华人影业的助理总监,他的言论中提到单厅票房和上座率超过《美国队长4》,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其实代表了整个中国电影行业从的心态变化。

海外发行一直是中国电影的弱项,即使是国内票房大卖的电影,在海外市场往往表现平平,一方面是因为文化差异和审美差异,另一方面也与发行渠道和营销策略有关,《哪吒2》的表现或许能为行业提供一些经验。

华人影业这类公司的价值就在于,他们既了解中国电影的特点和优势,又熟悉海外市场的规则和受众心理,能够在两种文化之间建立桥梁,让中国内容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华人在全球电影产业中的角色正在从单纯的观众、投资人向产业链各环节延伸,包括制作、宣发、院线运营等等,这种参与的深入会逐步改变国际电影市场的生态。

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来说,有这样一批了解中西方文化、精通行业规则的华人从业者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可以帮助中国内容更精准地对接海外受众,提高作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当然,海外发行的成功不仅仅依赖华人力量,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的竞争力,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发行策略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哪吒2》能有这样的表现,说明它在内容层面确实有过人之处。

《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个片名中词,对西方观众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他们可能连怎么发音都不确定,更别说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东方文化色彩的故事,居然能在澳洲电影市场获得如此不俗的表现,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哪吒2》的成功其实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IP的国际化潜力,哪吒这个角色虽然根植于中国神话体系,但其反抗命运、追求自我的主题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这可能是它能够跨越文化界限打动海外观众的原因之一。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优先的艺术形式,天然具有跨文化传播的优势,相比于依赖对白和文化背景的真人电影,动画能够通过视觉表现和情感刻画直接触动观众,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动画可能比其他类型的影片更容易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选择澳洲作为海外发行的重点市场之一,这个策略很聪明,因为澳洲市场规模适中,文化多元,华人比例较高,是测试中国电影海外接受度的理想样本市场。

如果放在十年前,很难想象一部中国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能在以白人为主的海外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这种变化反映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多元文化共存的趋势。

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影可能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它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直接呈现一个文化的价值观、审美和人文关怀,比起学术交流和官方文化推广,往往能够更自然地触达普通受众。

《哪吒2》的海外发行不仅仅是一次商业行为,更是一次文化传播的尝试,通过商业电影的形式,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角色和故事,这种润物细柳播方式可能比直接的文化输出更有效。

当然,文化传播是双向的,在向海外输出中国文化的同时,中国电影也在学习和吸收国际电影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标准,《哪吒》系列的成功正是这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2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