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拒签矿产协议,美国可能上当了,乌克兰还不如归顺俄罗斯

听枫谈乐娱乐 2025-03-14 04:24:11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茶杯还冒着热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拂袖而去。

这场原定签署矿产开发协议的会面,在2月28日演变成美乌领导人相互指责的闹剧。

特朗普将签署文件摔在桌上,质问对方是否要"让美国纳税人继续当冤大头",而泽连斯基则坚持要求美方先提供"白纸黑字的安全保障"。

这场争吵的导火索是份长达200页的矿产开发协议。

按照条款,乌克兰需将未来50年稀土、锂、钛等战略矿产收益的半数注入美方主导的基金,美企还将获得关键矿区永久开采权,甚至有权在矿区部署安保力量9。

更令人瞠目的是,协议规定若乌克兰收复东部失地,俄控区域的矿产收益66%需上交美国。

乌克兰方面披露的矿产数据确实存在蹊跷。

其宣称的"欧洲最大锂矿储量"至今未启动商业化开采,稀土储量评估仍依赖苏联时期的勘探报告,部分矿区坐标甚至标注在俄军控制的顿巴斯地区710。

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前十大稀土生产国名单中从未出现过乌克兰的名字,这与其宣传的"价值14.8万亿美元"矿产资源形成鲜明反差。

协议文本暗藏的陷阱更值得警惕。

美方要求所有争议交由纽约地方法院裁决,乌克兰需以两倍金额偿还未来接受的援助,而美方承诺的"部分收益用于重建"却无具体比例39。

这种单方面受益条款,连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都看不过去:"这哪里是合作协议,分明是资源掠夺的现代版本"。

耐人寻味的是,欧盟在事件发酵后紧急表态支持乌克兰立场。

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欧洲要摆脱对美依赖,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提议召开紧急峰会4。

这种微妙态度转变,暴露出西方阵营内部的利益分歧——当美国试图独吞乌克兰资源蛋糕时,欧洲盟友显然不愿沦为旁观者。

战场上的残酷现实正在压缩泽连斯基的谈判空间。

乌军前线指挥官透露,星链系统若遭切断,无人机作战体系将立即瘫痪。

而特朗普已放出狠话:"两周内断供,基辅政权撑不过春天"。

这种生死存亡的压力,或许能解释为何明知是饮鸩止渴,乌克兰仍要与美国周旋。

莫斯科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

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调侃:"特朗普居然没动手,真是外交史上的奇迹"5。

这种隔岸观火的姿态,暗示俄罗斯正静待美乌矛盾激化。

毕竟,顿巴斯地下的矿产无论最终归属如何,当前实际控制权仍在俄军手中。

这场资源博弈暴露的不仅是地缘争夺,更是现代国际关系的荒诞现实。

当乌克兰士兵在战壕里啃着过期军粮时,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政客们却在为尚未开采的矿产争得面红耳赤。

或许正如基辅街头出租车司机说的:"我们地下的宝藏,终究成了别人桌上的赌注。

"

(互动话题:您觉得乌克兰最终会彻底倒向西方,还是寻求与俄罗斯和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解)

0 阅读:0

听枫谈乐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