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的辛勤工作,换来的却是一纸辞退通知。
江苏淮安,一所县小学的副校长老陈,早年曾为先天小儿麻痹的儿子小陈争取到一份文印室的工作。谁也没想到,自己退休后,学校竟然毫不留情地将孩子辞退,理由是——“只是照顾,并无劳动关系”。
这番话一出,网友炸锅:“16年工资、社保都交了,怎么突然说不是劳动关系了?”
2006年,小学文印室缺人,老陈想到让儿子顶上。
彼时会电脑操作又愿意做这类工作的人并不多。
小陈虽行动不是那般便捷,但是却能够十分娴熟地运用电脑,而且他还有着高中学历,如此一来,他完全是具备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的。
但老陈并没有“靠权力一手遮天”,而是按照正规程序一步步申请——
先与县残联协调,确认符合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条件。
向上级教育部门报告,未被驳回。
学校内部会议讨论,全体教职工同意后才正式安排小陈入职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已经是合规的流程。
因为行动不便,小陈住在文印室,每月领取620元工资,远低于普通文印人员的薪资。
他不需要考勤,但是必须随时在岗,负责学校的打印工作,以及编排统计文件,甚至还要浏览上级部门的通知——这样的话,工作量其实并不轻松。
期间学校不但按时发放工资,而且还提供了诸如节日礼品、困难职工补助之类的各种福利补贴,并且在2019年竟然开始为他缴纳社保。
这一切难道不是劳动关系?
不过16年过去,老陈退休了。
小陈的工作,也在父亲离职后戛然而止。
学校的态度陡然有变,而且竟直接以“未签合同”“仅仅是给予关照”这样的缘由,将小陈给辞退了。
网友愤怒:“如果只是照顾,为何要让他工作?如果没有劳动关系,为什么发工资、交社保?”
更让人寒心的是,一审法院,竟判决小陈败诉,认定他确实只是“被照顾”,而非“被雇佣”。
小陈不服,继续上诉。
二审法官重新审视了这16年的细节:
小陈的工作是学校日常运营的一部分
每月领工资,且没有其他工作
学校有缴纳社保,发放福利补助
最终法院认定小陈与学校2006年9月至2022年2月存在劳动关系,判决学校支付6万元赔偿。
判决一出,许多网友直呼“终于公道了”,但更多人感慨:
“这6万块,换得回一个残疾人的工作机会吗“
副校长的“特权”是走后门还是尽父责?我们看看其他人怎么说,认为小陈能进学校,本身就是副校长的“权力运作”,如果没有这个身份,或许根本进不去。
但也有更多人表示:“如果我是副校长,我也会这么做。”将“是”用“身为”进行了替换,使表达更丰富,与此同时在“如果我”后加入逗号,让句子结构更清晰。
毕竟父母为孩子争取工作机会,无可厚非。
何况这并非什么“肥差”只是一个待遇低于市场水平的普通岗位。
更值得反思的是:一个残疾人,在这漫漫人生中,兢兢业业地工作了16年,不过最后竟因为没有所谓的“靠山”就这样被无情地抛弃了。
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宽容度,究竟在哪里?
如果连这样努力工作的人都难以被善待,那又有多少残疾人能真正融入职场?
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公平的考验。
希望未来的职场,能少一些“人走茶凉”,多一些温情与公正。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