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军大授衔,这份“横空出世”的名单自然受到了蒋介石的关注。
他看着名单上的“十大元帅”,静静地没有说话,说实话,这十人中颇有之前蒋介石瞧不起的人,但现在人家却成了开国元帅,蒋介石此刻内心五味杂陈。
其实,国民党内部也有过一次授衔,他拼凑出的“十大元帅”和我们相比,到底有怎么样的不同呢?

在1931左右,国民党内部就有授衔了,但是因为时局混乱,任何有点权力的人都可以给自己的下属授衔,非常乱套。
有时候,一个地区的小小军阀就敢自称是少将,要知道,那个时候张学良可是才从东北军混成旅长,拿到了少将军衔,相比之下,毫无正规可言。
于是,在国民党军中,就出现了很多“自封”的将领,有些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只要巴结好上级,就能获得一个可有可无的军衔。

甚至大家都默认了这种状态,任何人都可以被授予军衔,不管是不是蒋介石亲封的,因此,这也就导致军中有了“少将满地走,中将到处有”的传言。
而在国民党军中,他们的最高级别是特级上将,接下来就是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等等。
其实,能够做到特级上将的只有蒋介石一人,而他的五星也是早在北伐之后就获得了,蒋介石当时已经是国民党中的最高军事长官了,给不给他特级上将的头衔都是一样的,但蒋介石还是为他自己特别设立了一个。

而蒋介石也独享这个头衔40年之久,一直到他去世后,国民党当局才明令取消了特级上将的军衔。
那么,对于一级上将来说,自然是在国民党军中,深得蒋介石信任,又有过战功的人才行。
1935年,一级上将共授予9个人,他们分别是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陈绍宽。

先来说阎锡山,是一个在山西地区称霸了三十几年的人,此人不同于只知道蛮打的军阀,他非常能够审时度势,看准时机。
阎锡山先是跟着袁世凯打天下,开始提升他在军中的地位,被袁世凯封为“一等侯”,而后又投靠到北洋的段祺瑞身边,改任山西督军。
他在段祺瑞的手下,一面打击异己,一面讨好段祺瑞,左右逢源,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山西的大权全部揽到了身上。

到了抗战前夕,他在山西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官僚体系,资产有2亿银元。
随后,在抗战过程中,他也算是出了一份力,和蒋介石紧密配合,打下了一片天地,这也让蒋介石对他颇为信任,后紧紧跟着蒋介石反共剿共,被授予上将军衔无可厚非。
第二位是冯玉祥,他在国民党军中是一个很特殊的人,因为他与蒋介石是结拜兄弟,作为一个老军阀,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打仗是一把好手。

他从小在军营中长大,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北伐,都是带队冲在最前方的人,尤其是在抗日期间,他更是积极响应抗日爱国的号召,参与了“福建事变”,在调停西安事变上还做出了贡献,这个一级上将给他也是名副其实。
第三位就是张学良,他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东北王,他继承了父亲的东北军,又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又对蒋介石听之任之,在抗日初期的时候,顺从蒋介石的政策,得了个“不抵抗”将军的名头。

但是不得不说,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一力逼蒋抗日,说不定那个时候国共之间的内战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下一位就是何应钦,黄埔军校的人,从最开始就跟着蒋介石,北伐的时候,他担任东路总指挥,在福建松口战役中大获全胜,一直北攻到上海,颇具军事才能。
又与蒋介石称兄道弟,蒋介石曾说:“这天下有我蒋介石的,就有你何应钦的”,这句话表明了蒋介石的态度,但是何应钦是个野心非常大的人。

从他“逼宫”的那一刻开始,蒋介石就不再信任他,甚至到了后来已经完全形同陌路。
再有一个就是李宗仁,他算是国民党军中的最具实力的军阀之一,无论是从资历还是魄力来说,都是国民党军中排的上号。
两次参加北伐,敢与蒋介石争权夺利,被蒋军击败后,仍旧死心不改,联合陈济棠反蒋,这些都足以说明李宗仁绝不是一个耽于享受的人。

后来,在台儿庄一战中,歼灭敌军两万余人,是抗日名将,后又数次参加战斗,升任国民政府汉中行营主任,但其实明升暗降,空有名头,没有实权。
内战结束后,被迫流亡美国,后新中国成立后,才受到毛主席邀请回到了国内。
再有就是陈济棠、唐生智二人,他们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唐生智在北伐中主攻吴佩孚,在湖北地区的战役上,表现得非常出色,全歼吴佩孚的部队。

经此一战,唐生智的大名在军阀中传开,众人闻风而逃,在北伐中有不小的战绩。
陈济棠,他当初是粤军中最强的,后联合桂系军阀发动两广事变,要求中央抗日,但是失败后被免职,远赴香港和欧洲。
最后两位就是朱培德和陈绍宽,朱培德也是国民党中的元老级别的人物,反清起义、护国战争和北伐,他都参加过,但早早病逝,令人唏嘘。

陈绍宽则是国民党一级上将中的唯一一个海军元帅,曾在解放战争后拒绝赴台,策动了官兵起义,后在福州病逝。
结语这就是国民党的“十大元帅”,蒋介石和九个一级上将,看起来,与我们的“十大元帅”是毫无可比性的。
国民党中的每一个人的结局都令人唏嘘,甚至是好几个都是反蒋的,但是我们的十大元帅都是各位将军实打实用战绩拼出来的。
而“大元帅”之名,也早就被毛主席婉拒,与蒋介石“特设”的特级上将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中华民国时期的“十大元帅”---美篇
国民党的“十大元帅”,看看你认识吗?--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