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退伍女兵杀同村男,被拘324天后获赔18万,检察长当众道歉

南柯归洵 2025-01-04 11:19:06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2019年春节刚过,一场命案打破了云南丽江某小村庄的平静,退伍不久的女兵唐雪,原本计划和家人过一个团圆的新年。

但因为一起纠纷,一名男子被唐雪用刀捅伤之后失去生命,而她也被羁押,面临法律的审判。

然而唐雪最终不仅被无罪释放,甚至此案还以检察长公开道歉和国家赔偿落幕。

唐雪究竟为何会持刀伤人?明明有人死在了她的刀下,为何她不仅无罪,反而还获得了道歉和赔偿?

案件的发生

2019年2月8日,唐雪和朋友驾驶车辆回家,就在村口,醉酒男子李德湘挡在了她们的车前。

李德湘不仅拍打车辆,还对唐雪进行辱骂,出于避免冲突的考虑,唐雪选择无视对方的行为。

事情看似平息,但李德湘的挑衅没有结束,唐雪到家后将刚才的遭遇告诉了父亲。

父亲不忿女儿受到这样的欺负,便决定带她去找李德湘理论,然而理论的过程中争执升级,李德湘对唐雪的父亲实施了殴打。

为了保护父亲,唐雪试图阻止,但冲突很快引来了围观的村民,才将双方拉开。

唐雪和父亲随后回了家,事情本该结束,可是李德湘却不肯善罢甘休。

他回到家中,拿了一把菜刀,夜晚再次来到唐雪家门口砸门、叫骂。

醉意上头的他,丝毫不听朋友的劝阻,反而变本加厉,威胁唐雪一家。

深夜的喧闹吵醒了唐雪,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拿起了厨房的削皮刀和水果刀防身。

唐雪打开院门试图查看情况,却遭到了李德湘的再次袭击,在混乱中,她用刀刺中了李德湘。

这一刀让李德湘受了重伤,他挣扎着离开现场,但最终因失血过多身亡,警方介入后,唐雪因涉嫌故意伤害被羁押。

法律的认定

唐雪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警方控制,被羁押在看守所内长达324天,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为由对她提起刑事诉讼。

然而案件的复杂之处在于,李德湘的行为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行凶”,唐雪的行为究竟是故意伤害还是正当防卫。

根据法律规定,正当防卫需要满足几个重要条件,首先对方必须实施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其次防卫行为需要与侵害行为之间具有紧密的因果关系,最后防卫的手段和程度必须在合理范围内。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检方发现了多处关键证据,根据目击者和李德湘同行者的证词,李德湘在事发当晚酒后情绪失控,不仅在唐雪家门外砸门叫骂,还多次威胁唐雪及其家人。

虽然李德湘手持菜刀前往唐雪家门口,但有目击者表示,事发时他已经被朋友夺走了菜刀,这导致关于“是否持刀行凶”的认定出现分歧。

唐雪并不可能在深夜的混乱中预知这些细节,她拿刀防身的行为是一种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

2019年12月,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经过重新审查,认定李德湘的行为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行凶”,唐雪的反击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不负刑事责任。

随着这一决定的公布,案件的争议逐渐平息,唐雪得以无罪释放。

在以往的类似案件中,正当防卫的认定常常面临严格的标准,导致防卫者反而成为被追责的一方。

正当防卫的边界,在唐雪案中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与此同时社会舆论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案件曝光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一些人认为唐雪的行为完全是基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本能反应,属于典型的正当防卫。

也有人担忧,如果司法机关对防卫过当的界定过于严格,将会压制公民在面临危险时的自救行为。

社会的反响

唐雪案公开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热议,正当防卫的界限、法律的适用与舆论的影响等问题,被推到了公众面前。

案件初期,大众对唐雪的羁押表示不解和愤慨,一些媒体报道了案件细节,唐雪在面对醉酒闹事的李德湘时,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被迫出手。

然而她却因“故意伤害”罪名被羁押,这一事实让很多人感到不公。

支持唐雪的声音居多,认为她的行为是正常人的本能反应,而她的羁押则反映了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过于苛刻。

从唐雪羁押到案件重新审查,多个权威媒体持续跟进报道,以事实为依据梳理案件真相,为社会讨论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信息支撑。

同时一些法律专家通过媒体发声,普及正当防卫的法律标准,帮助公众更清晰地理解案件的复杂性。

随着案件的深入审理,检方最终认定唐雪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无罪释放。

法律并非冷冰冰的条文,它应当维护正义,保护那些在极端情况下选择捍卫生命安全的普通人。

为了回应公众关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这一文件明确了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强调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公民的自卫行为只要符合法律标准,就应当受到保护。

唐雪案的反响远超案件本身,它既是公众对个体权利的关注,也是社会对法治进步的期待。

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类似的正当防卫案件并不少见,这些案件不仅关系到具体的当事人,也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对防卫权的反思和法律适用的争论。

2018年发生的“昆山反杀案”中,刘海龙因道路纠纷持刀袭击张某,随后张某夺刀反击,致刘海龙死亡。

案件最初被认为是“防卫过当”,但随着案件细节曝光以及舆论的持续发酵,司法机关重新审查了案件事实。

最终认定张某在面对不法侵害时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无罪释放,这一案件当时迅速成为社会热点,并推动了公众对正当防卫法律边界的关注。

另一典型案例是“于欢案”,于欢因母亲在催债过程中受到侮辱,情急之下刺伤催债者,导致一人死亡。

案件初审中,他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但在社会广泛关注下,案件被重新审理,最终改判有期徒刑五年。

当事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或暴力时,都选择了自卫,最终的法律认定也都经历了事实还原与法律界定的反复推敲。

正当防卫的认定,不仅要考虑行为本身,还需结合侵害者的行为背景和施暴强度,以及防卫者的心理状态与反应能力。

2021年,经过律师的代理和一系列法律程序,唐雪向当地检察机关提出国家赔偿申请,要求对其因错误羁押所遭受的损失给予补偿。

最终,检察机关确认其诉求合法合理,同意向唐雪支付18万余元赔偿金。

这笔赔偿包括因324天被错误羁押导致的自由损失补偿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赔偿不仅是金钱上的弥补,法律和公正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当地检察机关的检察长还亲自出面,向唐雪和她的家人当面致歉。

这一举动在法律意义上是一种责任的承担,更是一种对受害者尊严的回归。

检察长表示,案件的初期处理确实存在瑕疵,唐雪的无罪释放不仅是司法纠偏的结果,也体现了法律对正当防卫的保护态度。

在媒体报道中,唐雪没有过多言辞,她只是接受了这份迟来的正义,同时表示希望此事尽早翻篇,让自己和家人都能回归正常生活。

18万的国家赔偿无法完全抚平唐雪及其家人所遭受的创伤,但它是法律对错误的一种修正,也是对她人格和权利的正式确认。

结语

在法治社会,错误可以被纠正,正义终将得到伸张,而那些在极端情况下选择保护自己的人,也将被法律所拥护。

正当防卫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如何在危急关头掌握分寸,既保护自己又符合法律要求,这始终是一项需要学习的能力。

唐雪案的最终判决,不仅为她个人争取了清白,也为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人民资讯在2021年10月26日《“丽江反杀案”迎来大结局:被羁押324天的“90后”退伍女兵获赔18万》的报道

中国青年网在2021年10月21日《“丽江反杀案”当事人唐雪,获国家赔偿18万》的报道

0 阅读:10

南柯归洵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