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古今中外,上至皇帝、王侯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在千百年来追求长生不老,在我国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西游记》中,更是将人对长寿的追求演绎到了极致。
人人都渴望长寿、享受更久的幸福生活,但真正能够活到90岁高龄的人却并不多见。尤其是在环境污染加重、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现代社会,70岁似乎就成了“高龄”。
一项通过对数百位9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长寿老人在70岁之前就已经主动放弃了三件事:过度操劳、情绪内耗和不良生活习惯。

主动放下的智慧,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健康长寿的奥秘。长寿是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必然的,是长期自律和智慧选择的结果。
一、不要过度操劳,该休息就休息长寿老人在70岁之前就已经明白,生命不是一场无休止的马拉松。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要知道,这个世界离开谁都会正常运转,你的工作永远都做不完,就算每天做家务也永远不可能随时保持整洁,孩子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
于是他们主动调整工作节奏、放缓生活节奏,不再追求过度的物质积累,而是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的身心健康。

一位92岁的退休教师说:我在68岁那年就决定不再接任何课外辅导,精神立马就放松了下来,吃饭也更有滋味了。生活习惯上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可见适度的休息,让身心松弛下来是保持长寿的一个秘诀。
长寿的人不再被工期追赶,不再为琐事焦虑,而是建立起规律而从容的生活节奏。将以往没有时间欣赏和感悟的美好重新以新的角度审视一遍。他们学会了早晨散步、午间小憩、傍晚阅读,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规律,实际上是对生命节律的尊重和顺应。
爱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异常是保持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善于识别身体的疲劳信号,及时调整状态。

长寿老人普遍具有情绪管理的能力。他们在70岁之前就已经学会不为小事纠结,不因他人评价而困扰。没有了年轻人的焦躁和急功近利,他们学会了和时间做朋友,学会了和自己的灵魂对话。
一位91岁的老人说:我现在回想起来,70岁那年放下对子女的过度操心,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世界再大,都没有我的健康重要,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更加长寿了。
心理压力的释放是长寿老人的必修课。他们不再把烦恼闷在心里,而是通过与人交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及时排解。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有时候调节情绪的方式是熬夜、蹦迪,结果身心没有得到放松,反而更累、更焦虑了,这一点年轻人需要多向老年人学习一下。
自信乐观是长寿的一个助推器,长寿老人普遍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不给自己设限,不要用年龄将自己禁锢,生命的质量在于宽度,我们要用心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三、放下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长寿老人在70岁之前就已经戒除了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他们深知这些习惯对健康的危害,并表现出惊人的自制力。一位96岁的老人回忆道:我在69岁那年戒掉了40年的烟瘾,虽然很难,但现在看来非常值得。

在饮食结构的调整上,长寿老人普遍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老年人本身的消化能力和新陈代谢会降低,和年轻人相比,他们应不再暴饮暴食,而是选择营养均衡的饮食。
他们喝粥、吃麦片、吃清淡的炒青菜,而不是学着年轻人吃火锅、吃烧烤等油腻、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切记不要吃得太饱,以免消化不良。
适度运动是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他们在70岁之前就养成了规律运动的习惯,并根据年龄调整运动强度。

这种科学的运动理念,值得每个人借鉴。在此提醒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可以学习,培养一到两种运动爱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让身体和精神容光焕发。
长寿不是偶然,而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之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高度自律。90岁老人在70岁之前就放下的三件事,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智慧。
过度操劳、情绪内耗和不良习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实际上正在悄悄侵蚀着我们的生命。学习长寿老人的智慧,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健康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更长久、更有质量的人生。

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生命的质量更值得追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习放下,学会选择,用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长寿人生。
参考资料:
[1]《很多慢病长在一根“藤”上!老年病专家分析「多病共存」的原因》.生命时报.2021-04-28
[2]《人到七十古来稀,70岁是老人的寿命坎?这两件事要知道!》.健康时报.2023-03-03
[3]《能活到100岁的老人,大部分在60岁后不做这3件事》.老年日报.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