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对不起,是我没用,走到这一步。"
吴教授颤抖着手挰着这张遗书,60多岁的老人瞬间崩溃大哭起来。
他的儿子,一个年仅28岁的武大博士选择了轻生。
"不对,这不可能是小凯写的!"
作为从教三十年的大学教授,他太熟悉儿子的笔迹了。
那些年批改的无数篇作业里,儿子特有的笔迹早已刻在心里。
面前这封遗书,虽然模仿得惟妙惟肖,却总觉得少了儿子笔迹中特有的那份飘逸。
2009年10月的一个清晨,武汉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吴凯被发现在实验室自缢身亡,当时的报告显示,这是一起再普通不过的研究生自杀案件。
学业压力、感情问题,都是常见的推测原因。
吴教授从北京赶来料理儿子的后事,他记得,那是儿子博士论文即将答辩的日子。
前一天晚上,他们还通过电话,吴凯说自己的实验有了重大突破,声音里充满兴奋。
"论文完成了大半,就等最后的实验数据。爸,等我答辩完,我请您和妈妈来武汉吃饭,带您们去黄鹤楼看看。"这是儿子最后的话。
"怎么会这样?"吴教授站在实验室门口,看着警戒线内的一切,喃喃自语。
儿子从小就是个阳光开朗的孩子,从来没有过轻生的念头。
实验室里一切都整整齐齐,仪器都摆放得很规整,连平时最常用的实验记录本都整齐地码在桌角。
这反常的整洁让吴教授心里一沉,他太了解儿子了,做实验时总是全神贯注,实验台上总是凌乱不堪。
整理遗物时,吴教授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儿子的笔记本电脑被格式化,实验记录不翼而飞,就连平时做实验时习惯戴的录音笔也不见了。
书桌抽屉里,那份整整齐齐的遗书显得格格不入。
"小凯这段时间都很正常啊。"同寝室的张明红着眼圈说道
"前天晚上他还兴奋地跟我们说要请吃饭,说是有好消息要宣布。他还特意打电话订了东湖边上那家江鲜馆的包间。"
"对,小凯说他的实验有了重大突破。"另一个室友李浩接话道
"他最近一直在实验室泡着,有时候凌晨两三点还在做实验,说是灵感来了,停不下来。"
吴教授联系了儿子的导师李教授。
"小吴啊,节哀。这孩子太要强了,可能是压力太大。"李教授叹息着
"他最近的实验一直不太理想,我劝他放松些,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这话让吴教授愣住了。儿子明明说实验已经成功了,怎么会...?
"李教授,小凯前天还跟我说实验有重大突破..."
"哦,这个啊,"李教授略显尴尬地摆摆手
"可能是他自己觉得有进展吧。不过我看过他的数据,还差得远呢。"
吴教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开始仔细搜寻儿子生前的痕迹,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在翻找衣物时,他在儿子最常穿的那件白大褂内侧发现了一个夹层,里面藏着一张被叠得很小的纸条。
纸条上潦草地写着
"304实验室,第三个柜子,注意..."
后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吴教授的手微微发抖,这字迹才是儿子的风格。
当天晚上,他借口要收拾儿子的实验用品,独自来到304实验室。
第三个柜子里只有一些普通的实验器材,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眼角瞥见柜子侧面有个不起眼的夹层。
这个发现让他想起儿子小时候最爱玩捉迷藏,总喜欢找一些隐蔽的地方。
夹层里躺着一个黑色的U盘,上面用记号笔写着"真相"两个字。
就在这时,走廊里传来脚步声
"有人在实验室吗?这么晚了。"是保安的声音。
吴教授赶紧把U盘揣进兜里。"是我,在收拾孩子的东西。"他故作平静地回答。
回到宾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笔记本电脑。
当U盘插入的那一刻,屏幕上突然跳出一段视频
昏暗的实验室里,儿子吴凯正在做实验,突然有人从背后接近...
视频戛然而止。这短短的十几秒钟,却让整个案件出现了转机。
吴教授立即报警,警方调取实验室监控时发现,案发当晚恰好有长达两小时的"设备故障"。而电脑鉴识科发现,吴凯的实验数据被人为删除,且手法专业。
"最近这半年,小凯的行为确实有些反常。"一位研究生师姐回忆道
"他总是把实验记录锁在柜子里,见到人就把电脑屏幕合上。有次我无意中问起他的研究,他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警方调查发现,吴凯生前正在研究一种新型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如果研发成功,将彻底改变现有的工业生产流程,让某些化工产品的成本降低90%以上。
"他前段时间找过我。"实验室的王师傅抹着眼泪说
"说有人警告他,让他别再继续研究下去。我劝他报警,他说没有证据,怕打草惊蛇。"
更令人震惊的是,警方在吴凯的床板下发现了一个密封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份完整的实验记录和一个录音笔。
录音里记录着惊人的对话:
"吴凯,你很聪明,也很有才华。这项研究如果到此为止,公司愿意给你500万。"
"我的研究是为了科学进步,不是为了钱。"
"别这么天真,你知道这项技术一旦公开,会有多少企业倒闭吗?会有多少人失业吗?"
"那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因为既得利益就阻碍科技发展。"
"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录音的最后,是一声重物倒地的闷响。
专家鉴定结果显示,遗书上的笔迹是经过专业模仿的。
而吴凯颈部的勒痕特征与自缢不符。他是被人先打晕,再伪造自杀现场。
真相终于大白,原来吴凯的研究威胁到了某些化工企业的核心利益。
他们先是利诱,继而威胁,但吴凯始终没有屈服。
最令人心寒的是,他的导师李教授竟然一直在充当内应,为企业监视吴凯的研究进展。
在得知实验即将成功后,李教授联系企业,促成了这起谋杀。
"他太天真了。"李教授在审讯时说,"这个行业,不是靠理想就能生存的。"
警方最终抓获了所有涉案人员。这起轰动一时的"天才博士自杀案",实际上是一起蓄意谋杀,是学术腐败和商业利益之间的黑暗角斗。
"我儿子的遗志,我替他完成。"吴教授强忍悲痛,联合多位院士专家,将儿子的研究整理成论文发表。
这项成果不仅为吴凯正了名,更推动了整个领域的革新。
如今,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实验楼前,立着一块特殊的纪念碑。
碑上刻着吴凯生前的一句话:"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哪怕倾其所有。"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操守与担当。
每年清明,都有无数学子前来献花。
他们知道,正是有无数像吴凯这样的人,愿意用生命捍卫真理,科学才能在黑暗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