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伦敦峰会遇冷:是真情援助,还是政治作秀?

墨染流年情难断 2025-03-06 15:20:40

在光鲜亮丽的唐宁街10号,泽连斯基的面色恐怕比泰晤士河的河水还要阴沉。本以为是一场“及时雨”般的峰会,结果却变成了“鸡肋”般的寒暄。欧洲的领导人们热情洋溢,口号震天,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恐怕只有那几张合影和一堆外交辞令。

开会伊始,英国首相斯塔默那句“我们将制定一个和平计划,然后与美国讨论……”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泽连斯基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这哪里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峰会,分明是给美国“打下手”的预备会!泽连斯基左手托腮,面色铁青,心中恐怕早已翻江倒海:难道我又被“忽悠”了?

事实上,这次峰会的“含金量”确实不高。达成的四点共识,听起来冠冕堂皇,无非是老生常谈:继续援助、确保主权、阻止入侵、发展联盟。但关键问题,钱呢?军火呢?兵源呢?这些泽连斯基最迫切需要的“干货”,却迟迟不见踪影。

泽连斯基此番求援,颇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味道。眼看美国的大选局势风云变幻,特朗普随时可能“王者归来”,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向这位曾经的“冤家”示好。一句“谢谢川普”,背后隐藏着多少无奈和焦虑?

但即便泽连斯基放低姿态,特朗普也未必会买账。毕竟,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更看重的是利益。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或许能让他心动,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他的“美国优先”原则。如今,特朗普对这份矿产协议已显露倦意,泽连斯基要想挽回,恐怕难上加难。

欧洲的“空头支票”,更是让泽连斯基感到失望。法国和英国提议的“停火一个月”计划,看似美好,实则空洞。在战场上占据优势的俄罗斯,怎么可能轻易同意停火?单方面的停火,无异于自缚手脚,拱手让出已经取得的战果。

更可笑的是,英国提供的26亿英镑援助,竟然是“贷款”!而且,这笔贷款还被指定用于“强化国防能力”,而英国BAE系统公司,恰好是乌克兰155毫米炮弹的独家供应商。这哪里是援助,分明是“援助—军售”的闭环,把战争变成了稳赚不赔的生意!

马克龙扬言要在欧盟峰会上为乌克兰融资数千亿欧元,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欧洲各国自身都债台高筑,哪来的余钱慷慨解囊?指望冻结俄罗斯在欧洲的资产?恐怕这笔钱还没到乌克兰手里,就已经被各国瓜分殆尽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二战前,英法对盟友的承诺,最终变成了一纸空文。当德国索要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时,英法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了盟友的利益。如今,欧洲对乌克兰的承诺,又能否经受住考验?

1. 历史的教训:

* 当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弱小的盟友往往会被牺牲。* 口头上的支持,远不如实际行动更有价值。* 政治利益,往往凌驾于道义之上。

2. 美国的角色:

* 美国是乌克兰最主要的援助国,其态度至关重要。* 特朗普的回归,可能会改变美国对乌克兰政策。* 美国更倾向于通过军事援助来影响局势,而非直接介入战争。

3. 欧洲的困境:

* 欧洲各国经济状况不佳,无力提供大规模援助。* 欧洲内部意见不统一,难以形成统一的对俄政策。*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更多扮演的是“啦啦队”的角色。

在乌克兰危机中,各方都在玩着自己的“政治游戏”。泽连斯基为了自保,不得不四处奔走,寻求援助。欧洲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但真正的付出却少之又少。而美国,则始终站在幕后,操纵着这场棋局。

与此同时,哈以冲突的硝烟也未曾散去。以色列宣布停止所有货物和供应品进入加沙地带,并威胁哈马斯,如果不同意延长停火,将会有“更多后果”。这无疑是在加剧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将无辜的平民推向绝望的深渊。

以色列指责哈马斯拒绝释放人质,而哈马斯则表示,只有在以色列释放更多巴勒斯坦囚犯、实现永久停火和以色列撤军的前提下,才会释放人质。双方的僵持,让停火协议岌岌可危。

希望以色列早日铲除哈马斯,结束这场无休止的冲突。但要实现真正的和平,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力,更需要各方的理解、妥协和尊重。

总而言之,泽连斯基的伦敦之行,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突破。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弱国往往只能任人摆布,寻求自保之路,困难重重。乌克兰的未来,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

希望世界和平,战争不再。

0 阅读:5

墨染流年情难断

简介:衷心感谢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