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志愿军刚入朝时,由于参战仓促,后勤体系尚未建立,弹药主要依赖前期的库存和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旧武器。
因弹药严重不足,志愿军第39军在面对美军王牌部队时,步兵只能依靠手榴弹和轻武器近战,等到近身后再用刺刀与敌人肉搏。
然而,在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弹药越打越多,就连美军都称:“他们似乎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所需的弹药。”
为何志愿军弹药越打越多?幕后功臣都有谁?
弹药越打越多的原因
志愿军刚进入朝鲜作战时,手上拿着的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万国牌”武器,主要有三八式步枪、九二式重机枪、掷弹筒等。
当时全国兵工厂虽有一定的规模,但技术水平低、产能有限,且面临国民党残余势力破坏,难以快速实现武器生产。
1950年全国的兵工厂月产步枪仅1万支,且型号杂乱,弹药规格也不统一。
此外,志愿军最初只有陆军,且主要是持轻武器的步兵,炮兵也不多,更没有坦克、装甲车。
志愿军弹药越打越多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战场上缴获敌人的武器,1950年11月,志愿军第38军113师强行军14个小时穿插至三所里,成功阻击敌人。
这一战役志愿军截获美军第25师12辆军火卡车,每车都装载了240箱步枪弹药,另外还缴获了500发炮弹,这些军火相当于113师当时弹药库存的3倍。
1951年2月,志愿军第42军124师突袭韩军第8师辎重队,缴获榴弹炮40门、炮弹2万发,这些弹药直接分给了前线炮兵队伍,大大扭转了战场局势。
志愿军还专门设立了“弹药搜集组”,任务就是在战斗间隙清理战场,一点一点“拾荒”枪支弹药,然后再统一保管、统一调配,避免枪支与弹药不匹配。
志愿军还多次渗透进美军弹药库,盗运美军的TNT炸药、储油罐等军火,这些炸药被拆解后制成集束手榴弹,在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志愿军后勤战史》记载,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期间,志愿军累计缴获各种枪支25万支、炮弹48万发、子弹2128万发,相当于国内同期弹药产量的43%。
当然,国内也没有闲着,从1951年6月起,全国掀起一场“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工人、农民、工商业者纷纷慷慨解囊,为志愿军捐钱捐物。
鞍山钢铁工人将集体收入全部捐献给国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义演17场捐献一架飞机,截止1952年5月,全国各界共捐献人民币5亿元,可购买飞机3000架,这些捐款也源源不断转化为前线的弹药、药品和装备。
苏联还向志愿军提供1.7万辆卡车、1250万发步枪弹、660发冲锋枪弹,直接缓解了志愿军的弹药压力。
国内的军工厂日夜不停制造武器,军工厂根据战场上缴获的M1步枪、巴祖卡火箭筒等武器,逆向仿造出50式冲锋枪、51式火箭筒。
沈阳、太原兵工厂还改造生产线,提高产能,甚至将民用化工厂转为军用,工人们“三班倒”,手榴弹月产量从20万枚提高到200万枚,迫击炮弹月产达15万发。
这些枪支弹药初期主要是通过汽车运输、肩扛人背等方法,从大后方源源不断输送至前线,但是会时常遭到美军轰炸,导致供给线断裂。
之后,志愿军开始建立地上地下三维立体运输网络,通过修建修建防空洞、增设兵站、优化运输路线,逐步提升弹药补给能力。
在平壤至前线的主干道下方,志愿军工兵用200天时间修建了总长1200公里的地下铁道,夜间由伪装成运粮车的牵引车通过液压装置推送弹药集装箱。
上甘岭战役期间,这条地下动脉日均输送弹药12吨,即便地表公路全被炸毁,前线仍能保持持续补给。
1953年金城战役期间,志愿军集中了1483门火炮,发射炮弹190万发,对敌人形成战役级火力压制,摧毁敌军90%的地堡和工事,成功扭转了战场局势,这标志着志愿军弹药供应已经达到了新高度。
幕后功臣都有谁?
1950年冬天,在零下40度的长津湖战场上,38军运输班长王德福率领骡马运输队将弹药运往前线,时不时就会有美军战机投下的照明弹,他下令让战士们将积雪覆盖在运输车上。
在快到达前线后,战士们用冻裂的手掌扒开积雪,将一箱箱弹药搬下来,突然一发燃烧弹在他们附近爆炸,他们紧急转移弹药,手脚趾都被冻烂,最终将8000发弹药运抵前线阵地。
在三所里战役中,后勤专家张明远带领战士用刺刀在美制弹药箱上刻下“△”步枪弹、“○”迫击炮弹、“□”手榴弹的符号,解决了缴获弹药的混淆问题。
他还将缴获的枪支和弹药进行打包,然后让穿插部队在急行军中随手就能抓起能用的武器,这让美军感到不可思议,称志愿军的弹药“越打越齐整”。
1951年,在咸兴兵工厂,年仅22岁的钳工吴全福正在修复一支炸膛的莫辛纳甘步枪他小心翼翼地将铜液注入裂缝,用缴获的美军机床进行冷挤压修复。
他说:“每多修好一支枪,就能少消耗十发子弹”,他的工作台边堆着273个修复后的枪管,这些修复好的武器会重新送到前线,志愿军一个步兵连用老旧枪械硬是阻击美军装甲部队 12个小时,直到弹尽粮绝仍阵地不失。
1952年上甘岭战役,38军7连炊事员庞万生的扁担两头不再是饭桶,而是满满当当的手榴弹。
当敌军炮火切断补给线时,他揣着20枚手雷爬进战壕分给战士门,这个从未摸过枪炮的炊事员,在战役中累计运送弹药1.2吨,配合炮兵摧毁4个火力点。
正是这种军民协同的强大力量,使得志愿军的弹药越打越多,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24-09-20:照片里的兵工故事:抗美援朝,有这样一支弹药保障力量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学习时报:2022-11-28: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技术革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