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铸警魂!安徽籍海南“铁汉”胡永平的故事

宛在江淮 2025-03-04 20:08:39

今日头条•江淮传真 3月3日电(作者 赵国庆)胡永平,1954年出生在安徽定远一个老干部家庭,沐琅琊山清风,饮来河水长大。

1970年当兵,次年入团,1974年入党,1976年退伍在滁县地区公路总站工作。

1978年通过招干考试进入滁县地区公安处刑警大队,历任民警、科员、滁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长。

1991年经组织选拔调海南工作,开始了他的“独闯天涯之旅”。他先后任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宣传科副科长 、科长,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政治处负责人、公安厅科技处副处长兼技防办主任、公安厅禁毒处副处长、总队政委。凭借着祖籍河北人的耿直秉性和血脉相传,在琼岛艰苦环境中冲冲打打,屡见奇功,曾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党龄50年,从警38载,党徽警徽齐闪烁,被誉为“警营铁汉”一生辉煌。

2015年退休后,他被聘为中国禁毒基金会名誉理事、深圳安防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海南滁州商会总顾问。如今剩下的流连,小酌秋月观云舞,终于过上了闲云野鹤自我清欢的日子。

在故乡的日子里

少年时期的胡永平,受家庭的良好教育,如红日初升,自小便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爱表达且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行。他多才多艺,刚直不阿,爱憎分明,敢与向不良行为说“不”!口齿伶俐,幽默诙谐,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叙述,出自他口便口吐莲花而不俗,是同辈中的佼佼者“领头羊”。“文革”时期,他不随波逐流,坚定地站在群众一边。他是文艺骨干,一边积极参加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一边不忘独自读书学习。虽品学兼优,然“十年动乱”使他无法跨进大学校门,而于1970年走进军营,当了一名卫生员。退伍回滁县地区公路总站当了驾驶员。

胡永平不忘父辈的教诲: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他年轻气盛,三年如一日,像雷锋同志一样驾驶着“老解放”不辞辛苦地把筑路材料送往皖东城乡各个角落,陶陶然乐在其中,喇叭声声伴着一路汗水奏响了条条道路的通暢,人称“快乐胡三郎”。

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招干考试到滁县地区公安局任民警。他白天跟着“老警”学实战,晚上挑灯,啃学法律知识、公安条律,不久后便能熟练的独立办案,成了一名“老杆子”;与此同时,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摄影,掌握现场抓摆拍照和暗房冲洗一整套技艺,摸索着追求“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从那时起,他的新闻、艺术摄影作品及通讯报道、文学作品便频频在省、市级媒体上亮相并获好评。他文武双全,从事过刑侦、治安、滁县地委警卫、交通管理、追擒逃犯。舞文弄墨、摄影摄像得手应心,是当时公安战线一名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独闯海岛”谱华章

1991年,正当胡永平事业上“春风得意马蹄疾”,生活上拥有温馨甜蜜家庭时,海南岛改革的春风号角召喚着神州大地的有志之士,海南省公安厅在全国选调民警。“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胡永平毅然决然站出来,誓“跨海斩长鲸”让组织挑选。不少亲友好言相劝:“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背景离乡,到那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自讨苦吃……”胡永平掷地有声:“多谢各位善意,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况爱妻范广华鼎力支持,我意已决,自当蓬舟吹取三山去,马行千里,不洗沙尘。”就这样,胡永平怀揣着万丈豪情与梦想,背起了简单的行囊,仰天大笑勇闯天涯路去也。

一踏上海南这片多情的土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新鲜,又是那么的陌生。哪顾得上多看一眼美丽的沙滩,婀娜的椰林,水洗的蓝天,胡永平便一头扎进繁杂工作里。 他兢兢业业,干事不畏艰险,雷力风行,先从交警总队宣传科副科长起步,到科长、到高速公路公安局政治处当负责人、再到省厅科技处任副处长、禁毒总队政委,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坚实了“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豪迈。

刚去海南,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大街上鲜有红绿灯、斑马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淡薄,偶有一两个穿着Y字型拖鞋的交警在值勤,交通宣传更是一张白纸。胡永平抓宣传轻车熟路,一切从头再来,先从宣传栏、街头橱窗、街头喇叭、散发传单、安全讲座开始抓,广播电视报纸“海陆空”齐头并进,一年后,在厅、局领导重视支持下,城乡的交通面貌发生质的变化,一派莺歌燕舞。

那时的他,一条“单身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办公室兼宿舍,放张床,床下堆放方便面;干起事来不分昼夜,苦也乐累也乐。他说的好:“干活忙起来,就不想老婆孩子了。”后来公安厅领导为他忘我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我们的干警决不能劳燕分飞而累倒!”经组织出面,让这对“牛郎织女”在海南团聚。

此后的胡永平家有贤妻和爱女,自觉幸福感爆棚,工作劲头更足了。组织上就喜欢这样“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一身凛然正气的热血铁汉,因此每次有艰苦和棘手的重担便让他挑。他也不负望,指哪打哪,危难之处大显身手。在2024年海南省公安厅召开的“50年党龄座谈会”上,胡永平身披绶带和勋章,自豪而又坦然地说道:“我从警抓捕,手里没有嫌犯逃脱;我办案从未出现错案冤案;我步步竞争上岗,没有给什么领导送过钱,也从未收过任何人钱。这是我这个有50年党龄老党员做人的底线。另外众所周知,我还有个观点 曾在全国禁毒战线引起反响与肯定,那就是要带兵如子,不要拿我们民警的生命去换毒品!我对好大喜功、 冲冲打打的言行一向厌恶并坚决抵制,因此凡有收网等重大行动, 我都会紧握出征干警的手,滿含热泪, 再三叮嘱:亲爱的战友,亲爱的兄弟,一定要注意防护!一定要安全回来啊

“铁汉柔情”乐助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胡永平知命不惧,日日自新,经过数10寒暑的风雨博击,终于在美丽的海島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而名声鹊起。在海南的安徽老乡为之骄傲,引以为豪;在安徽老家的各级领导和亲朋好友为之鼓舞,有口皆碑。安徽省著名书法家宣玲康曾题书“一身正气清白做人,一心从警勤恳做事”赠予。1997年3月,安徽电视台《天下安徽人》栏目组追踪到海南拍制“战士双脚走天涯”专辑,多层次、多视角再现了“铁汉民警”胡永平披荊斩棘走天涯的足迹。2013年,安徽卫视又二下海南,回访追踪采访“好人胡大哥”。影像以大量的动人事实为依据、精彩的场镜为依托,鲜活立体地诠释了“胡政委是安徽人的楷模”“胡政委家是安徽人的中转站”“胡政委是大家的润滑剂”“胡政委的铁汉柔情”,一经卫视播出,在省内外公安战线引起强烈反响。

是的,胡永平在島34年,一听说“家乡来人了!”就激动上头,不亦乐乎。上至各级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他都视为座上宾,虽有权而从不用公款接待,带回家中自有好茶饭,美酒一樽歌一曲。此情此景不逊色当年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母亲“截发留宾”的慷慨热肠。

胡永平夫妇除了朋友来了有好酒外,还热情地帮助有的是来招商引资的、有的为讨债要债打官司的、有的是来島打工谋生的、有的是来观光旅游的,不一而足。他的家名符其实成了家乡人的中转站、办事处,还全家总动员,让女儿女婿都上,为家乡人民搞服务,忙得颠颠的嘎嘎的,乐此不疲。

2015年,慈祥仁爱的时光老人终于把老胡送到了一觉睡到自然醒的退休行列。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了平日里看书读报发表文章,島内的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几大商会、关工组织,纷纷伸出橄榄技,聘请他发挥余热。日久他乡是故乡,他欣然志愿帮其忙滿其足。然老胡一直心存愧疚,此生对不住的乃是青梅竹马、举案齐眉、又善相夫教子的老伴范广华,我的军功章有她的一半哦!天下谁人不识君,我老胡朋友遍天下,何不抽出时间带老伴天南地北浪一回。于是三次进藏、三次入川、内蒙草原策马驰骋、喀什古城嗅着苹果香、登越泰山、泛舟西湖、徜徉丽江……并借以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战友们“久久不见,久久见”欢聚一堂,“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搏风击浪几十年,铁汉归来仍少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愿我的乡友邻居胡永平夫妇:老者永远不老,好人善者无敌,一生平安吉祥!

【编发:刘国新】

0 阅读:0

宛在江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