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数字化“行动派

恨松轻 2024-04-14 02:21:28

这家百年大行,正在逐步构建自身的数字金融新底色:强大、韧性、安全。

·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简单的物理学定律,往往暗含着深刻的启示。

在量子力学中,光的照射下,原子不断吸收光子能从低能态跳到高能态,这被称为“量子跃迁”。这种正向的“量子跃迁”,大有厚积薄发的意味。

对于当下面临新一轮分化的银行业而言,想要实现新的跃迁,做好数字化重塑是最佳路径之一。近些年每年科技投入超200亿元的大型银行,其数字化转型一举一动更受行业关注。

多年来,在四大行中保持最高金融科技投入占比的中行,在这轮数字化浪潮中始终勇立潮头,大刀阔斧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改革。从中行2023年年报中,也可以感受到中行数字化转型的系列布局正在收到积极成效,让数字化成为银行业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的强劲驱动力。

01

构筑数字金融新底色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各大银行的战略重点,也成为未来银行利润增长点。

《中国银行家调查2023》调研显示,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是银行首要战略重点,也是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措施,得到高达61.2%银行家的投票;推进利润增长的途径中,51.9%的银行家选择了“金融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增长”。

在历次信息化革命中,国有大行都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对于早在2011年就在年报中将构建“以科技为引领的全球服务体系”写入工作要求的中行来说,如今的数字化转型早已进入新篇章,数字金融在科技实力与能力、客户至上、成长性与安全性方面的新底色正在形成。

要打造强大的数字化能力,高科技投入必不可少。2023年,中行信息科技投入223.9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60%,共有科技条线员工1.45万人,占比为4.74%。轻金融发现,2023年,中行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相比前一年进一步上升,连续多年在四大行中金融科技投入占比处于最高水平。

中行深知硬核科技实力对于数字化的重要性,一直致力于构建强大的数字化能力。

一方面,中行的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3年,中行继续实行“东数西算”战略,加快“多地多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技术架构转型,云平台服务器总量达2.65万台,新建应用上云率达100%。

同时,还加速实施企业级架构建设,在企业级公共基础能力建设上,已纳入产品工厂装配的可售产品超过2700个,完成借记卡、信用卡、养老金、票据等基础金融产品的架构重塑和服务升级等。

另一方面,则是打造系统的数字化支撑能力。数据运用能力是银行数字化能力打造的重点,去年,中行建设了“中行一表通”,2023年末,“数据纵横”平台全行用户数达24万人,实现“集中用数”和“自主用数”结合的数据应用服务模式。

此外,中行还不断加大新技术应用,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隐私计算、OCR识别、RPA流程自动化等新技术平台建设,覆盖总分行1800多个场景。通过构建产品场景创新生态,强化互联网生态的营销能力,积极推广中银全员营销系统。

衡量一家银行金融科技实力的标准有很多,这方面国有大行一直是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风向标。“轻金融”根据央行最近三年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统计发现,中行最近三年共获得3个一等奖,合计15个项目获奖,获奖数量居全行业第二;在2023年,全年专利新增申请4122件,新获授权1056件。

梳理中行的数字金融发展可以发现,如果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是“底”,根本出发点则是建立在客户至上理念的基础上。

“坚守客户至上的理念,持续提升服务质效。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做好产品创新、流程优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在年报致辞中表示。

“以客户为中心”推进数字金融,是银行未来发展深度经营的核心,也是银行能够从流量到用户、到客户再到产品销售的价值转化的实现途径。中行坚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推动全渠道转型升级,打造更具场景整合能力的线上渠道和更具价值创造活力的线下渠道,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金融非金融无缝衔接的业务生态圈。

保持成长性与安全性,是银行在数字金融发展中能够稳健经营的保障。2023年,中行业绩增长凸显韧劲。去年末,中行总资产达到3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5%;营业收入6228.89亿元,增长6.41%,净利润2463.71亿元,增长4.07%。在行业净息差困境下,中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内地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在中国内地人民币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达到74.14%。

在保持稳健业绩增长的同时,风控是底线。2023年末,中行不良贷款率1.27%,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1.66%,比上年末上升2.93个百分点。通过数字手段助力防范化解风险,中行重构升级集团一体化反洗钱事中系统,串联监控全流程,以数据赋能助力风险精准防控。

数字金融决战正酣。在这股浪潮中,中行正在逐步构建起自身新底色:强大、韧性、安全。

02

数字化引领全面价值创造

经过多年深入布局,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在逐步进入全面价值创造时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业务效率、丰富业务场景、拓宽获客渠道、促进利润增长等。

“坚持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中行把数字化战略作为做好价值创造的有力武器,加速数字化变革创新,推动业务模式、科技能力和数据要素融合互促,为客户提供精准、便捷和智慧的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是中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也是推进其他各大领域发展的基础。在数字化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中行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在2023年也取得了快速增长。

共为6.8万家科技型企业授信1.47万亿元,提供综合化金融支持累计超6100亿元,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制造业贷款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0.94%、74.35%、28.05%;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34%。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境内绿色债券承销位列银行间市场第一;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3.17%,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普惠贷款客户突破百万户,比上年末新增32万户,增速43.21%;搭建完整的养老个人金融产品体系,升级手机银行“银发专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新增22.49万户。

“发展数字金融的目标是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正在给银行带来提质增效的成效。

中行主动融入数字产业生态,深度推进对公开放银行建设,丰富“中银企业云直联”服务场景,推出“云代账”“云财务”“云直汇”“云薪资”四大子品牌等,升级“中银企业e管家”一站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2023年,中行内地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60.96亿元,同比增长8.48%。年末,中行企业网银客户数达81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31%。

在个人金融领域,中行坚持科技引领,推动业务系统性集合和产品服务一体化融合,朝着打造全栈式个人金融领先银行更近一步。2023年末,内地商业银行全量个人客户超5.25亿户,同比增长3.80%,增速领先可比同业。内地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40.54亿元,同比增长7.52%。个人全量客户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4.29万亿元。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达8776万户,全年手机银行交易额达5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46%。

在中行最具特色化的全球业务中,数字化赋能也在提升贡献值。

2023年,中行搭建“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协同管理平台,全球网络布局持续优化、业务稳健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丰富跨境服务、经营质效提升等;中国境内机构国际结算量3.37万亿美元,稳居同业首位。“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过1000个,累计提供授信支持超过3160亿美元。

中行的全球数字服务渠道也不断完善,面向境外个人客户,中行发布了个人手机银行6.0版,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截至2023年末,境外企业网银覆盖5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14种语言服务;境外个人手机银行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12种语言服务。

数字化转型引领银行全面价值创造的序幕,才刚刚拉开。银行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业务,能否深度挖掘到价值,带来新的利润增长,还要考验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能力与智慧。

03

做行动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在银行业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转型如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中,难度与成效各异。

对此,中金公司认为,按照业务逻辑差异、组织人力多寡等角度综合考虑,数字化转型相比其他战略难度更高。这是因为,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业传统组织架构、战略制定和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说,数字化除了考验银行的战略定力和执行力,能否深度融入实体经济、能否助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能否构建强大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决定了一家银行数字化水平的上限。

中行的答案,是做“行动派”。在强大的战略定力之下,数字化转型引发的一系列变革必将深入到银行全行的变革中。中行的数字金融发展战略,以科技和数据能力提升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融入数字经济生态为突破,以风险防控为根本,深化“业数技”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在数字化落地过程中,需要银行将数字化思维与能力,融入整体组织层面和业务层面。只有将数字金融发展的底色深入到全行,加快体制机制变革,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引发全行在数字化转型战役中同心、同向、同鸣。

这方面,中行不断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2023年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产出26项优秀攻坚成果。开展“硕果行动”创新复制,28项基层优秀成果快速入库,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行则持续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数字化重塑银行业商业模式的大趋势不可逆转。银行只有做全面的行动派,才能在数字金融发展中,抓住机会实现跃迁。百年中行,不断擦亮数字化底色,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

0 阅读:0

恨松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