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生”,又称 “天日节”“天皇诞”,与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紧密相连。玉皇大帝,统御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与人间万灵,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天。对“天公”的崇拜,历史久远,可追溯至古代。西晋太康年间,便建有玄妙观以奉祀。诸多史书、诗文之中,亦不乏 “天公”的记载。如《晋书・五行志》里“百姓谚云:当年食白饭,今日食麦麸 ,天公诛谪汝,教汝捻咙喉”,足见 “天公” 之名早就在民间口口相传。在传统易理里,一为阳数之始,九为阳之尊,故而正月初九被视作玉皇大帝的诞辰,承载着人们对天地主宰的敬畏与尊崇。
历经岁月的沉淀与传承,“天公生”的相关传说、信仰及祭拜活动愈发丰富且完备。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降圣下界,视察万物众生的善恶,道观会在此时举行隆重道场迎接;而到正月初九 “玉皇圣诞”,玉皇大帝回鸾返回天庭,道教宫观又会举办盛大法事,诵经礼忏,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原本是道观内的法事,随着民众前往道观进香,逐渐影响到民间,在一些地方演变成春节的庙会活动。
在“天公生”这一天,民间有着极为隆重的祭拜仪式,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初九午夜零时到凌晨四点,是举行祭天公仪式的时刻。家家户户在正厅摆下祭坛,将八仙桌用长凳垫高,称作 “顶桌”,供奉玉皇大帝神位,以及五果六斋、扎红绳的面线、清茶三杯。
顶桌下的 “小桌”,则供奉天公的随从诸神,摆上五牲、红龟粿等供品。全家老小皆整肃衣冠,按长幼尊卑依次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而后烧金箔、放爆竹。更有虔诚者,会奔赴附近天公寺庙,再行虔诚礼敬。“拜天公” 至今仍是福建、台湾以及闽南人聚集之地过年期间隆重而盛大的活动。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正月初九“天公生”,别犯了祖宗禁忌。
“七不出”
一种解释是指农历正月初七这天不要出门做生意或办事情。按照传统观念,初七还未到正式开工或办事的时机,此时出门可能会遇到不顺,事情难以办成。另一种解释则更为深刻,它指的是在家人出门之前,必须确保家中的七件大事已经妥善安排,即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是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只有家里安顿好了,出门在外的人才能安心。
“八不归”
一种解释是指出门在外的人不要在农历正月初八这天回家。因为“八”寓意着“发”,而归有“完成”之意,人们认为在发财的时机不应该有“完成”或“结束”的意味。
另一种解释则更为注重道德层面,它指的是如果出门在外的人没有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条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就不要回家面对家人。这八条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高标准要求。
“上九办事”
“上九办事”则是指农历正月初九这天可以出门办事。因为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认为在神灵的庇佑下,办事会更加顺利,容易取得成功。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办理一些重要的事情或难题,以期得到更好的结果。此外,由于“九”与“酒”谐音,有些地方还会在这一天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畅饮,以庆祝玉皇大帝的生日。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