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特朗普宣布要实施对等关税,其中的汽车关税让欧洲正忙着找应对之策,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于是它们将希望寄于我们身上,连夜派人赶往中国,这或许会让特朗普感到大事不妙。

欧洲这波高官和企业代表扎堆来中国,说白了就是被美国关税大棒和中国反制措施两头夹击,实在扛不住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法国外长巴罗这三路人马最显眼,奔驰董事长康林松这种商界大佬也连夜飞过来救火,说白了都是来找中国当“避风港”的。
西班牙前首相主打“深化合作”牌,想借着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个由头多捞点基建和新能源项目,毕竟西班牙现在失业率飙到18%,得靠中国投资拉经济,法国外长巴罗就盯着葡萄酒出口解禁,去年法国白兰地对华出口暴跌60%,酒庄库存压得喘不过气,这次来恨不得直接开集装箱现场推销。

最惨的是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半年前刚带头发起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制裁,现在反过来求着中国别断供锂电池——欧洲车企被美国加征25%汽车关税后,要是再失去中国供应链,整个产业都得停摆。
3月27日晚,我们在钓鱼台国宾馆与欧盟的谢夫乔维奇会面,核心是给中欧经贸摩擦踩刹车。
我们上来就提了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摆明想用历史友谊冲淡现实矛盾,双方谈得最实在的就是怎么处理电动车、光伏这些敏感领域的贸易摩擦,中方明确表态愿意“妥处分歧”,相当于给之前中欧互相加关税的僵局递了个台阶。

欧盟那边谢夫乔维奇的态度也放软了,嘴上说着要“深化合作”,实际上是被自家后院起火逼的,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法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再加上美国对欧洲加征关税的威胁,欧盟现在急需和中国达成某种“停火协议”,两边这次特意强调要“共同抵制单边主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在内涵美国搞贸易保护那套,中欧虽然互有摩擦,但面对美国掀桌子行为倒是站到了同一阵线。

这次会面还有个隐藏重点在“经济安全”议题上,谢夫乔维奇作为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双料委员,专门跑来谈这个,说明欧盟既想和中国做生意,又怕关键技术被卡脖子,不过从会后声明看,双方暂时搁置了这类争议,先集中解决眼下的贸易纠纷,毕竟再不松绑,欧洲企业真扛不住中国市场萎缩带来的冲击了。

奔驰董事长康林松这趟算是“打脸之旅”,去年还跟着欧盟喊要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结果自家车在中国销量暴跌40%,现在直接带着140亿投资方案来表忠心,连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七款新车设计图都揣包里了,这背后是欧洲企业集体觉醒:美国那边特朗普关税说涨就涨,中国这边市场又大技术又强,再跟着美国混连汤都喝不上了,就像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之前还是对华鹰派,现在改口说“中欧要扩大贸易”,说到底就是被现实逼的——美国对欧洲钢铝加税、汽车加税,中国反手限制欧洲车进口,两头挨揍谁受得了。

这场访华潮最讽刺的是,欧洲自己去年搞制裁时还嘴硬,结果中国光伏产业反手把欧洲市场占有率从70%干到50%,电动车电池技术突破让宁德时代市占率冲到45%。现在欧洲终于明白,跟中国硬刚不如合作,至少能在美国关税大棒下保住点市场份额。就像法国媒体说的:“当白兰地换不来欧元时,价值观就得给现实让路”。
欧洲这波高官和企业代表扎堆访华,在特朗普眼里简直就是集体“叛变”,原本他抡起关税大棒想同时敲打中国和欧盟,结果欧洲人掉头就往北京跑,活生生把贸易战打成了“三国杀”。

这波操作直接动摇了特朗普的关税威慑力,原本想用25%汽车关税逼欧洲车企回美国建厂,结果车企却来中国找解决办法,更尴尬的是,美国自家车企也没捞着好处——通用汽车股价在关税消息公布后反而跌了,因为资本市场看穿了这种保护主义根本挡不住中国新能源车的攻势。

特朗普现在陷入两难:要是继续强硬,等于把欧洲彻底推向中国,失去制衡中国的棋子;要是松口减税,又等于承认关税大棒失效,所以最近他突然改口说“对取消对华关税持开放态度”,还急着派贸易代表跟中国通电话,明显是被欧洲的“东方突围”打乱了阵脚,但欧洲人这招釜底抽薪已经见效,特朗普只能生闷气。
这场博弈最讽刺的是,特朗普本想用关税分裂中欧,反倒促成了双方抱团取暖。就像德国车企现在说的,交25%关税把车卖到美国,不如在中国多造两座工厂,这话传到华盛顿,估计能把关税打印机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