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一个朝代都会有一些奇人异士,这些人的出现可以对当时天下的走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东汉末年就出现了许多的谋略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诸葛亮、司马懿等等。
这些人的思想不但在当时有关键的引领作用,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后人从中汲取光芒。司马懿是真的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是有意放过诸葛亮?临终遗言道出了实情!
提到军事谋略,许多人认为司马懿不如诸葛亮,司马懿策略多半追求稳定胜利,无法与诸葛亮的奇谋媲美。因此,虽然两人都是各自阵营的谋士,但是司马懿的声誉和知名度远不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逝世后,三国局势迅速结束。这两位谋士多次交手,诸葛亮屡屡击败。最具代表性的是空城计,正是由于在这次较量中失败,使得很多人认为司马懿不如诸葛亮。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司马懿率领15万人围攻了诸葛亮坐镇的城池。尽管诸葛亮施展了“空城计”成功地避免了失败,但有些人对他的心计能力表示惊叹,而有些人则有所疑虑。
作为与诸葛亮多次交战的老对手,为什么司马懿对这次行动没有任何察觉呢?实际上,仔细分析起来,司马懿其实早就猜到了诸葛亮的计谋,并通过将计就计、装傻的方法,不去做无意义的反应。为什么司马懿作为敌方长官放过对手呢?这不是叛国吗?当时司马懿指挥着15万军队,攻下这座城池易如反掌。但是司马懿为何选择这样做,能获得什么好处呢?他的儿子司马昭对此也感到不解。
司马懿临终前说:“我为魏国效力多年,人们都怀疑我背叛魏国,我曾怀过惊恐!”这短短17个字解释了为什么司马懿明明看出诸葛亮的计谋,仍然选择进入他的陷阱,给自己带来了胆怯战绩的声誉。
经验丰富的司马懿早已明白,他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诸葛亮,也不是蜀国,而是他所属阵营中的同僚,即曹睿,当时的魏国君主。
无论是曹丕还是曹睿,都没有将司马懿视为自己人,对他们而言,司马懿只是一个用来打败蜀国的工具。兔死狗烹,只要蜀国被攻破,司马懿也将变成被舍弃的棋子,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所以尽管司马懿身边有15万大军的支持,他仍然选择饶过诸葛亮,这并非因为对诸葛亮的同情,也不是胆怯,而是为了确保自己能保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