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关于春晚的讨论依旧未曾停歇。虽然比不上去年《上春山》的热度,但“秧歌机器人”和“后春山学时代”也给观众带来了不少乐子。
当然,春晚不仅是一个团圆与欢乐的舞台,更是向世界展现历史、文化、情怀与立场的窗口。
无锡分会场的《无锡景·家国情》,从传承千年的文脉,到实业报国的热血,再到奋楫扬帆的激昂,展开无锡前世今生的画卷,诉说着绵延不断地家国情怀。
古运河上,摇橹船缓缓驶来,船头的倪妮手持团扇。一身红衣,端庄秀丽,花船上舞蹈演员翩然起舞,彩色鱼灯从四面升起,船只过桥,两岸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不夜天。镜头延伸至遥远的千年以前,南长街上灯火辉煌,顾恺之、范仲淹、苏轼、徐霞客等历史名人一一登场,运河静静流淌,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吴侬软语的小调中缓缓流传。
短短几秒钟镜头,伴随着《无锡景》的悠扬小调,倪妮的出现让太多人回想起14年前的惊鸿一瞥。
当年歌女赵玉墨站在破碎山河中低音秦淮景,今天演员倪妮站在太平盛世里高歌无锡景;
当年的玉墨妩媚妖娆中自有商女亦知亡国恨的英勇桀骜,如今的倪妮有国泰民安时洗尽铅华的从容大气。
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是一个演员的沉淀与成长,也是一个历经苦难的角色终于生在了好时代。
斯业虽贱 爱国则一
1937年,南京。
短短一行字,昭示着中国近代史上最深重的伤痛。
2008年,张艺谋导演在北京奥运会前夕读到了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随后便买下版权。
这个从金陵传奇风尘女子切入的故事,最终表达了宏大的家国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
小说以后人的口吻围观,而电影则以亲历者、幸存者的视角叙述,使得观众对事件的感受更直接、更具有冲击力。
张艺谋希望能够带给观众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的感受,因此与原著相比,加入了一条表现国人浴血抗争的故事线索,以展现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
但同时,依旧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没有过于强调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用细节打动观众。
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秦淮河畔。日军入侵南京,战火蔓延,六朝古都顷刻沦为炼狱。
南京城沦陷后,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佟大为饰)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机会。
幸免于难的书娟(张歆怡饰)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殓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克里斯蒂安·贝尔饰),和一群强行闯入的“秦淮河女人”。
13个秦淮河上躲避战火的风尘女子,13个象牙塔中尚未见识过世道险恶的女学生,一个假冒神父的入殓师,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伤兵,都在教堂中寻求短暂的庇护。
其中,精通英语的翠禧楼头牌赵玉墨(倪妮饰)一直在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然而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依旧面临着生死选择。
长相甜美,温婉秀丽的豆蔻,身在烟花之地,但内心善良单纯,说话放肆、做事张扬,心智不甚成熟却又勇敢泼辣。在逃难的艰难环境下,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她与受伤的年轻士兵王浦生互生情愫,为了能让奄奄一息的蒲生听到一首完整的琵琶曲,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已经被日军占领的翠禧楼寻找琴弦,却不幸遭遇日本兵,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和凌辱,最终悲惨死去。
而藏身教堂的女学生们,也因一次意外引起了日军注意,并被点名邀请前往驻地庆功会陪酒。因为很清楚赴约的后果,女学生们不甘遭受凌辱,准备集体跳楼自裁。
关键时刻,以玉墨为首的歌女们挺身而出,即使曾经受到偏见和白眼,毅然决定代替女学生去赴这场有来无回之约。她知道这一去意味着什么,但为了保护那些年轻纯洁的生命,仍然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那首令人心荡神驰的“秦淮景”,便是出自此时。来自秦淮河的女人们,褪去了华服浓妆,在残破昏暗的地窖里,给年轻的、不谙世事的学生妹留下了足以铭记一生的场景。
作为《金陵十三钗》中的核心人物,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玉墨这个角色展现出了复杂而又极具魅力的人性光辉。
初登场时,她身姿绰约、风情万种,举手投足间满是妩媚,是秦淮河畔的艳丽佳人。她显然对自己的容貌和风情有着清晰认知,并且懂得巧妙运用,但同时却并不因身处风尘而自轻自贱;
面对女学生们的冷嘲热讽,她虽愤怒却也克制,并未以恶语相击,犀利的言语只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表明大家都是为了活下去,不应该互相看不起。
她善良勇敢,重情重义,对身边的姐妹十分照顾,如同大姐一般,是小团队里“外置大脑”。与女学生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也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她理解女学生们的恐惧和无助,尽己所能给予安慰与帮助。
影片中的“十三钗”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大义,颠覆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传统认知。
而现实中,早在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学生的新思想以不可思议的广度传遍全国各大都市,当时的青楼女子便已经开始自发组织起了“青楼救国团”。
1919年6月,上海西福致里的青楼女子妙莲写下《敬告花界同胞书》,振臂高呼“我们中国到了将亡未亡的时候了”,不仅呼吁花界同胞“哀恳各界,一致救护被捕爱国学生“,还呼吁国民抵制日本货品、不收日本货币;
甚至还有青楼也参与“罢工”,高挂“谢征救国”四字,闭门停业。青楼救国团散发传单,《青楼救国会泣告》各界人士,“国贼不除、学生不放,誓死不休”。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不仅体现在英勇无畏的学生身上,亦体现在这些薄命女子的铮铮铁骨、拳拳之心中。
一条自己的路
《金陵十三钗》于2011年12月15日上映,两日后便提名了第69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在当年取得了5.8亿票房,豆瓣评分8.3。
女学生的旁白作为幸存者的证词,提供了历史叙事的合法性;伪装神父的约翰作为站在事件边缘的旁观者,则带有普世情怀的国际人道主义,兼顾了真实感和故事感,巧妙的视角也使得该片成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华语电影里,获得内地观众及媒体好评最多的一部。
玉墨这个角色,作为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必然需要精挑细选。导演张艺谋也表示,选玉墨是电影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
能选的范围很窄,演员要会英语,还要是南京当地人。因为现存演员中没有合适的,于是决定大胆启用新人,选中倪妮以后,又花了3年时间进行培训。
不仅要加强方言与外语的培训,确保能够流利地使用南京话和英语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找准角色定位。
要在专门搭建的具有上世纪 30 年代风格的培训工作室中生活,熟悉那个年代的氛围,让自己从行为到心理都能摆脱学生气,进入角色状态;
还要通过学习打麻将,模拟秦淮歌妓的社交方式,或故意制造矛盾,让演员能展现出自然的相处模式和情绪状态,倪妮几乎是在一次次吵架中学会了用语言和气势来体现 “大姐大” 的地位。
有了心理状态,还需要身体状态。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发现身体的美,并且懂得展现自己身体漂亮的一面,让摇曳生姿的摆臀走姿更具风情,同时熟悉符合那个年代的穿着打扮方式,全方位地贴近角色所处的时代和处境。
日复一日的训练才最终有了完美的呈现,23岁的倪妮初出茅庐就一炮而红,是当年备受关注的新人演员。
从气质和形象上来看,倪妮与过往的“谋女郎”形象大相径庭。
从《红高粱》的巩俐、到《我的父亲母亲》的章子怡,再到《山楂树之恋》的周冬雨,“谋女郎”的角色似乎总是走乡土风路线,而赵玉墨比以往的任何一个角色都要艳丽、成熟、妩媚,但又有一脉形成的敢爱敢恨,善良坚韧;
与角色一样,倪妮身上带着其他“谋女郎”所没有的特质,一种微妙的不羁与优雅的平衡,清纯入骨,又媚色天成,甚至放在整个娱乐圈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可她身上“谋女郎”的标签也很明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标准美女,她眼距宽、两腮方、鼻梁不够挺拔、唇形娇憨、下巴略短,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拥有极高的辨识度。
然而福兮祸所伏,以《金陵十三钗》出道是她的荣幸,却似乎也成了不可逾越与复制的巅峰。电影拍摄期间,张艺谋就与多年好友兼出品人张伟平产生了分歧。
2002年至2003年,两人合作《英雄》和《十面埋伏》大获成功,张伟平尝到了商业片的甜头后,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始频繁干涉张艺谋的创作。
《三枪拍案惊奇》中,张伟平强行将 “赵本山团队” 加入其中,打乱了张艺谋筹备三年的计划,导致影片口碑不佳,张艺谋多年好名声受损;《满城尽带黄金甲》为抢占年轻人市场,更是坚持让周杰伦出演主角。
此次拍摄《金陵十三钗》,张伟平又强势要求倪妮和贝尔上演亲密戏份,张艺谋认为此举不符合影片 “家国情义” 的主题,两人产生严重分歧。
电影上映后不久,张伟平通过媒体宣布与张艺谋结束16年的合作关系。次年,“张艺谋超生” 丑闻被爆,虽不能完全确定是张伟平所为,但爆料者何珺是张伟平助手的亲戚,“二张恩怨”愈演愈烈,直至2021年仍有新的起诉。
倪妮因当时战队张艺谋而受到波及,被张伟平所掌控的影视资源和渠道所排挤,导致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陷入无戏可拍的困境,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与其他谋女郎在出道后能的步步高生形成了反差。
幸好,短暂的沉寂并没有消磨掉倪妮的志气与灵气,经历了事业的起伏后,她也没有局限于大荧幕,而是积极拓展自己的赛道,涉足电视剧、时尚综艺等多个领域。
并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不断尝试和挑战,积累了丰富的演艺经验。
无论是《金陵十三钗》中是成熟妩媚的玉墨,《匆匆那年》中痴情静默的方茴,《等风来》中努力在城市中打拼的白领程羽蒙,还是《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中充满科技感的中国科学家林澜……
她能驾驭的角色和题材不受限制,与其他谋女郎相比,表演风格的跨度更大、更丰富,虽然一度被认定为“掉队”,但终究一步一步脚印走向了更大的舞台——并且带着来时的影子。
在春晚舞台上见到倪妮,有种既惊喜又合理的感觉。
她比刚出道时更从容、更沉稳,更自信、更大方。但很欣慰,从举手投足间仍然看到玉墨的韵味与影子。
恍恍惚惚间,仿佛是一位老朋友,跨越旧山河,在海晏河清、举家欢庆的日子里,短暂的和我打了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