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体时代,农村孩子们的暑假:当“童农”、挣工分、赚学费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7-24 05:49:13

文:郑学良

一年一度的暑假,是学生们最为期盼的假期。放假了,终于可以睡懒觉了,不用每天早起去上课,不用每天呆在教室受老师管束,也不用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一句话,就像打开笼中的小鸟一样,至少可以自由自在飞翔一段时间。

时代不同,暑假的生活安排也完全不一样。现如今学生们的暑假,逐渐演变成一种“第二课堂”或者特长班、兴趣班,小编敢保证,不要说高中学生了,就是那些初中生小学生,暑假,没有一个人是纯游玩为主的,要么是参加数奥、英语、作文等专业补习班,要么是参加各种名目的小提琴、舞蹈、古筝、篮球、游泳等特长训练班,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内卷下,没有一个家长敢放肆让孩子自主选择和享受快乐的假期。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学生们的暑假生活怎么安排?作为过来人,可以说,完全与现在不一样,那年代的暑假,作为农村娃,暑假最主要的事也不是玩,当然更不是补习班和特长训练,而是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当一回“童农”,挣工分,找“外快”,补贴家用。

小编家乡是南方水稻产区,当年农村农民最艰苦的农活就是“双抢”,在一年最炎热的季节(7月份),要进行和完成“双抢”,就是早稻抢收、晚稻抢插,非常艰苦的一项劳动,以至于现在人们回忆起来,仍感到畏惧,仍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过去,农业劳动全是传统耕种方式。就“双抢”来说,割稻、脱粒、整晒、犁田、拔苗、插秧等,全部是人工,除了劳动强度大外,效率也比较低,而“双抢”关键在于一个“抢”字,抢进度抢时间,所以,一到“双抢”时节,生产队的老老少少,都被动员起来,这其中,放暑假的学生,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放假时间里,都要全程参与“双抢”农业生产劳动。

放暑假时间与“双抢”劳动时间几乎完美契合,七月初放暑假,生产队“双抢”劳动也刚上场。我们这些刚扔下书包、来不及享受悠闲生活的学生们,就被组织起来,分到各个作业组,参与打稻插秧的劳动。

由于年纪小,学生们参加“双抢”劳动是作为一种辅助性力量。在抢收早稻上,主要负责递送稻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打稻的工具是打谷机,用脚使劲踩,带动禾把脱粒,分工也比较明确,男人负责踩打谷机脱粒,这是个力气活,妇女一般负责割稻,因要时刻保证踏板转动,为保障打谷者体力,提高效率,打稻时,就要专门安排人员搂、递稻把,就是把割倒码放地上的稻把递送给打谷的人,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这项工作就由小孩子承担,于是,每天就在田间来来回回无数次,相对而言,这比割稻和打稻还是轻松些。

在收割完早稻或者说在抢收早稻的同时,也间隔着抢插晚稻。相比于打稻,插田倒不是很艰苦,因为年纪小,大家可以偷懒,成年社员们也比较包容。插田最有趣的事就是抛秧,大人们担一得秧苗来到田埂上,我们争先恐后从田里上来抛秧,把秧苗均匀撒在田中央,看谁抛得最远和最准。

大集体时代,农村孩子暑假参加“双抢”劳动,也让我们自小起就经历和感受了劳动的艰辛。体现为 “热、累、苦”。热,“双抢”正值一年最热的三伏天,近四十度的高温下,大地似蒸笼一般,在这高温酷暑的野外,还要进行高强度的割稻打稻插田等劳动,可想而知要流多少汗要受多少苦,一季“双抢”下来,全身晒得乌墨黑,甚至胳膊、后背会晒掉一层皮;累,割稻、插田,就是典型的脸朝黄土背朝天,长久持续,腰酸背痛,有时累得直不起腰来;苦,为抢时间也为了尽量躲避酷热,凌晨四五点睡梦正酣时被大人叫起,踏着露珠来到田间割稻,天黑了还冒着蚊虫叮咬抢插田。

明知苦与累,但对于那时的孩子们来说,暑假能够参加“双抢”还是很高兴和荣耀的,人人都会抢着去、争着去,因为那时参加劳动不是无偿的,而是可以挣工分、有劳动报酬。大集体时期,成年男女社员才有资格评底分,而未成年的学生们,常规时间是没有评工分资格的,但是呢,在 “双抢”时节,生产队集体会临时给孩子们评工分,按照年纪大小,评上2-4分的底分,作为参加双抢劳动的计时报酬,小孩子劳动一天,就会得到相应工分,并记入家庭总工分中,年底参与生产队集体分红。记得,我们那生产队的工分值在0.8元左右,参加一季“双抢”,最少也能挣个40个工分左右,年底换算成工分值,每年能为家里分红3元上下,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那时的学费,每期才1.8元,一季劳动,差不多可以挣一年的学费了。

童年暑假当童农、挣工分的经历,不但让我们那一代人,从小起就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苦和生活的不易,磨砺了筋骨和意志,也让我们那一代人收获了劳动的价值,懂得了奋斗的意义、方向和目标。

0 阅读:0

谈谈农的鼓与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