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古代沙场的壮阔画卷

君达看文物 2024-11-26 04:46:55

古战争冷兵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近战兵器

• 刀:如环首刀,单面开刃,刀柄末端有圆环,是汉代常见的近战刀具,在战场上应用广泛,利于劈砍。

• 剑:双面开刃,有长剑、短剑之分。春秋战国时期,剑是很重要的兵器,如越王勾践剑工艺精湛,兼具礼仪与实战用途。

• 矛: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呈尖锐状,主要用于刺杀,在车战、步战中都常被使用,是古代军队的常规装备之一。

• 戈:一种带有横刃的兵器,可勾可啄,盛行于商周时期,在车战中能有效杀伤敌人,是当时重要的格斗兵器。

• 戟:结合了矛和戈的特点,既能刺杀又能勾啄,在汉代以前较为常用,是一种多功能的近战兵器。

远战兵器

• 弓:通过拉弦发射箭矢,射程较远,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不同材质和工艺制作的弓,其射程和威力各有差异。

• 弩:相比弓,弩有弩机装置,可延时发射,操作相对简便,且精度较高,如连弩可一次发射多支箭,增强了火力输出。

防护兵器

• 盾:有木质、皮质、金属质地等,形状多样,如圆形盾、方形盾等,主要用于抵挡敌人的近战攻击和远程箭矢。

• 甲胄:包括头盔和铠甲,材质有皮革、金属等,能有效保护士兵的身体免受兵器的伤害,如明光铠在唐代较为著名,防护性能出色。

这些冷兵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战争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也反映了古代军事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进步。

【诸侯联军灭倡阳之战】 周灵王九年(公元前563年),在晋悼公复兴霸业之战中,以晋军为首的众诸侯国联军攻灭偘阳国(今山东枣庄南)的作战。阳是西周时封建的姜姓小国。九年春,晋悼公为实施联吴制楚的战略,率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及齐太子光赴吴邑租(今江苏邳州西北)与吴王寿梦相会,以加强中原各国与吴国的联系。

夏,会见结束后,为扫除吴与中原各国在地理沟通上的障碍,晋悼公决定攻灭阻于二者之间的倡阳国,遂遣晋卿士荀偃、士句率与会诸侯军队自租邑北上进攻倡阳都城。倡阳都城小而坚固,诸侯联军久攻不下。

后,鲁人秦堇父设计撞开城门,一部联军将士乘机攻入城中。阳守军下放悬门,企图切断入城联军的退路,予以歼灭。幸赖鲁大夫叔梁纥(孔丘之父)奋力托住落下的悬门,方救出攻入城内的联军将士。鉴于倔阳城久攻不下,而雨季将至,荀偃、士向晋主帅荀请求撤兵,遭拒绝。荀、士二人遂身先士卒,亲率联军强行攻城。经激战,阳城破,国亡。晋悼公欲将其地赠子亲晋的宋大夫向成,被向成婉言谢绝。悼公遂将倡阳并入宋国。

【晋攻秦之战】周灵王九年(公元前563年),在晋悼公复兴霸业之战中,晋卿士荀率军进攻秦国(今陕西境)的作战。八年夏,秦乘晋发生灾荒之机,联楚攻晋。晋因致力于赈济灾荒,未予回击。九年夏,晋卿士荀率军西进攻秦,以报复其攻晋之役。

【十一国攻郑之战】周灵王九年(公元前563年)在晋悼公复兴霸业之战中,晋、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齐联军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八年冬,晋悼公率诸侯联军入郑,迫使上一年冬叛晋从楚的郑复从于晋。不久,楚共王率军攻郑,讨其叛楚。郑复背晋附楚。鉴于楚在中原地区的势力不断受到晋国的削弱,九年六月,楚共王遣令尹子囊率军攻宋。

郑简公亦遣郑卿士子耳领兵助战。楚、郑联军取道宋南部边邑訾毋(今河南鹿邑南)北上包围宋都商丘,攻其北门。与宋同附于晋且关系密切的卫国(今河南北部一带)国君卫献公闻悉商丘被围,率军进驻卫东部边邑襄牛(今山东范县一带),欲伺机入宋解围。

为阻止卫军救宋,郑奉楚命遣大夫皇耳领兵北上攻卫。卫军击败来犯之敌,乘胜追击,在宋地犬丘(今河南永城西北)俘获皇耳。七月,楚、郑联军因商丘久攻不下,遂释商丘之围,经鲁国西部南下,于八月十一日攻克宋东部边邑萧(今安徽萧县西北)。九月,郑卿士子耳又率军侵入宋北境。

值楚、郑联军攻宋之时,晋悼公为避免与楚军直接交战,未发兵救宋。待楚、郑联军撤走后,晋悼公决定率军攻郑。九月二十五日,诸侯联军在晋悼公与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之君及齐太子光的率领下进抵郑地牛首(今范县一带),欲伺机入宋解围。为阻止卫军救宋,郑奉楚命遣大夫皇耳领兵北上攻卫。

卫军击败来犯之敌,乘胜追击,在宋地犬丘(今河南永城西北)俘获皇耳。七月,楚、郑联军因商丘久攻不下,遂释商丘之围,经鲁国西部南下,于八月十一日攻克宋东部边邑萧(今安徽萧县西北)。九月,郑卿士子耳又率军侵入宋北境。值楚、郑联军攻宋之时,晋悼公为避免与楚军直接交战,未发兵救宋。待楚、郑联军撤走后,晋悼公决定率军攻郑。

九月二十五日,诸侯联军在晋悼公与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之君及齐太子光的率领下进抵郑地牛首(今河南通许东北)。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诸侯联军自牛首西进至晋于二年(前570年)所占郑之要邑虎牢(参见《晋攻许之战》条)。为加强城防,晋悼公指挥军队加筑虎牢邑,并命晋军在虎牢附近再筑梧、制一城,分别由晋将士鲂、魏绛成守,构成诸侯联军即将大举攻郑的态势。

当时,郑历经公族内乱不久,国力衰弱面对诸侯大兵压境,甚为恐惧,遂向诸侯乞和。冬,晋情公与其媾和,楚共王闻悉诸侯攻郑,遣令尹子囊率军上。十一月,诸侯联军进抵郑南部阳陵邑(今河南许昌西北),以阻遏楚军北上。晋军主帅荀主张联军稍撤以示弱于楚军,待其骄狂、松懈而后击之。晋下军主将栾厂对此竭力反对,并擅自率其所部南下迎敌。

荀下军有失,被迫率全军南下,于十一月十六日进至颍水北岸,与楚军隔水相峙。已与晋和的郑闻知楚军北上,遣使夜渡颍水,与楚结盟。栾欲领兵攻击郑军,讨其无信,被荀制止。荀尝认为晋军既无战胜楚军把握,又无法保障郑不再遭受楚攻击,则不如暂且退兵,晋悼公同意荀罄的意见,率诸侯联军经郑北部撤走。子囊见诸侯释郑而去,亦领兵回国。

【十二国攻郑之战】周灵王十年(公元前562年),在晋悼公复兴霸业之战中,晋、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联军两度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在晋、楚争霸战争中,介于两强之间的郑国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因而连年遭受两国的交互攻击,致使郑处于晋来降晋、楚来附楚的被动状态。

郑为摆脱这种困境,根据当时楚弱于晋的客观形势,决定诚意附晋为达到受晋保护,免遭楚侵伐的目的,郑卿士子辰向郑简公建议出兵攻打亲附于晋的宋国,借晋率诸侯救宋攻郑之机与晋媾和;待楚军北上救郑之时,再与楚和,诱使晋全力为郑击楚,令楚不敢再侵扰郑国。郑简公接受其建议。十年春,郑遣邻宋边境的部队向宋挑衅。

宋大夫向成率军击败来犯之敌并侵入郑国。郑以此为借口,遣卿士子展领兵大举攻宋。四月,晋悼公命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及齐太子光率军会同晋军攻郑。四月十九日,齐、宋军进抵郑都新郑东门外。

当晚,晋军进至新郑西郊。随后,晋军分一部兵力东进攻打被郑侵占的原许国旧地。不久,卫军亦侵入郑北部。六月,各国诸侯军在郑地向(今河南尉氏西南)会师。晋悼公与诸侯在向附近的北林邑(棐邑或棐林邑今河南尉氏西)会见。尔后,诸侯联军自向邑经新郑北的琐邑(今河南新郑北)包围新郑,并在其南门外阅兵,以炫耀武力。同时,晋军后续部队亦已渡过济隧(故黄河支流,在今河南原阳西,今已干涸),南趋新郑。郑遂遣使出城求和。

七月十日,诸侯与郑在亳北(商故都之北,今河南郑州北)会盟。郑从于晋。随后,联军撤走。诸侯攻郑之时,楚共王率军北上救郑。同时,共王遣令尹子囊赴秦请援。秦景公命右大夫詹率军随从楚共王救郑.楚、秦联军入郑时,诸侯联军已撤走。郑简公依照定计划,出迎楚共王,并于七月二十七日出兵会同楚.秦之师侵宋。九月,晋悼公再率诸侯联军进围新郑。郑简公遣大夫良霄、太宰石臭赴楚告急,请楚发兵援救。楚共王自料难以战胜诸侯联军,不肯发兵救郑,又恐郑降晋,遂将良、石二人扣押。郑简公遂命大夫王子伯骈向诸侯乞和。十二月初一,晋悼公率诸侯与郑简公在萧鱼相会。至此,晋完全掌握了对郑的控制权。此后20余年,郑未再叛晋。

【楚郑攻宋吕犬丘之战】周简王十四年(公元前572年),楚大夫子辛、郑大夫子然分率楚、郑军队进攻宋国吕(今江苏徐州东南)留(今江苏沛县东南)、大丘(今河南永城西北)的作战。十四年春,晋悼公为重振霸业,于发兵助宋收复彭城(参见《彭城之战》条)后,又率诸侯联军攻扰郑、楚、陈三国(参见《七国攻郑楚陈之战》条)。同年秋,楚共王命大夫子辛率军围攻宋东南部的吕、留两邑。郑成公亦遣大夫子然领兵入宋,取宋东南部的犬丘邑。

【齐攻莱之战】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齐灵公率军进攻莱国(又作厘国,今山东平度西)的作战。春秋时期,莱是东方小诸侯国,西邻强齐。周定王时,莱曾两度遭到齐军的侵扰。周灵王元年春,齐灵公率军攻菜。莱君命大夫正舆子精选牛、马各100匹赠予齐灵公的宠臣夙沙卫,请其劝说灵公罢兵。夙沙卫应允。不久齐灵公果然率军撤走。

【楚攻吴鸠兹衡山之战】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楚令尹子重率军进攻吴国鸠兹(今安徽芜湖东南)、衡山(今安徽当涂东北)的作战。吴国是西周时周太王之子太伯、伯雍创建的小国。春秋中晚期,吴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地区实力最强的国家。当时,中原北方的晋国与江汉流域强国楚国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正展开激烈的较量。为削弱楚国,周简王二年(前584年),晋景公遣逃亡在晋的楚大夫申公巫臣赴吴,游说吴王寿梦联晋抗楚,并传授吴军使用战车及排兵布阵之法。

晋之建议与吴王西向夺取楚势力范围的企图不谋而合。此后,吴通过一连串的武力征讨,将原归附于楚的东方蛮夷纳入其控制之下。吴因此国力大增,并开始了与中原各国的密切交往(参见《吴攻楚巢徐州来之战》。周灵王二年春,为遏制吴势力西进,楚共王遣令尹子重率精兵东进攻吴,取其西部鸠兹邑,进至衡山。随后,子重命大夫邓廖率精锐车兵300人、步兵3000人向吴纵深挺进。吴军设伏截击,大败邓廖军。邓廖被俘,其属下除车兵80人、步兵300人逃生外,余皆被歼。不久,吴发兵西进攻楚,进行报复,取楚东部重邑驾(今安徽无为境)。

【楚顿攻陈之战】周灵王三年(公元前569年),楚国、顿国军队进攻陈国(今河南淮阳)的作战。二年六月,晋悼公为巩固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在卫邑鸡泽(今河北邯郸东北)与鲁、宋、卫、郑、莒、邾之君及周大夫单顷公、齐太子光举行盟会。原附楚的陈国国君陈成公见晋国势强盛,遂萌生另找靠山之意,遣大夫袁侨赴鸡泽请盟,以示叛楚从晋。觊觎中原霸权的楚共王即于当年秋命司马何忌领兵北上,进驻楚北部边邑繁阳(今河南新蔡北),伺机攻陈。次年夏,楚将彭名领兵入陈,不克而还。冬,楚又指使其属国顿(今河南周口东南)乘陈新君初立之机发兵攻陈,反被陈军击败。陈军乘胜入顿,围攻其都城。

【邾鲁狐骀之战】 周灵王三年(公元前569年),邾军在邾地狐验(今山东滕州东南)击败鲁军的作战。三年冬,鲁襄公赴晋朝见中原诸侯盟主晋悼公,并向其请求允许鲁将鲁东南小诸侯国鄞国(今山东枣庄东)作为附庸。悼公应允。不久,部遭到邾、莒两国军队的进攻作为宗主国的鲁国有援救的义务,于是鲁襄公急命大夫臧孙纥率军南下攻邾救部,但在邾地狐骀被邾军击败。

【楚再攻陈之战】 周灵王四年(公元前568年),楚令尹子囊率军进攻陈国(今河南淮阳)的作战。三年,楚与其属国顿曾先后发兵攻陈(参见《楚顿攻陈之战》条)。四年秋,晋悼公率中原诸侯与吴王寿梦在卫国戚邑(今河南濮阳北)会盟时,命诸侯派兵成陈以备楚。冬,楚共王遣令尹子囊率军攻陈。晋悼公闻讯,遂亲率晋军与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之君及齐太子光所率军队在城棣(今河南原阳北)会师后南下入陈,迫使入陈楚军撤退。

【莒灭酆之战】 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莒军攻灭部国(今山东枣庄东)的作战。三年冬,东方小诸侯国鄯国沦为鲁附庸后不久,即遭到莒、邾两国军队的联合进攻。鲁大夫臧孙纥率军攻邾救部,惨败而归(参见《邾鲁狐骀之战》条)四年九月,鲁放弃对的控制权。五年秋,莒再度发兵攻,鲁未出兵援救。鄯遂亡于莒

【齐灭菜之战】 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大夫晏弱率军攻灭莱国(又作厘国,今山东平度西)的作战。春秋时期,齐、莱两国关系长期不睦。周简王十三年(前573年)春,齐发生内乱。齐大夫王湫叛逃至莱国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周灵王元年(前571年)春,齐灵公率军攻菜,后罢兵(参见《齐攻莱之战》条)。四年春,为对莱施加压力,齐大夫晏弱继元年奉灵公之命在齐东部近莱之地建筑东阳邑(约在莱都附近)后,再度率军加筑东阳邑。

随后,晏弱领兵进围莱都,环城堆筑土山以困之。至五年春,莱都被围已达一年之久。为摆脱困境,莱共公命王湫及大夫正舆子率城内莱军会同莱东南棠邑(今山东平度东南)的军队对围城齐军发起攻击,导致大败。齐军乘胜攻陷莱都。莱共公逃至棠邑。正舆子、王湫逃奔莒国(今山东莒县),后被营人所杀。冬十二月,晏弱率军取棠邑,杀莱共公。莱遂亡。

【郑攻蔡之战】周灵王七年(公元前565年),郑卿士子国、子耳率军进攻蔡国(今河南上蔡西南)的作战。夏,附晋的郑简公遣卿士子国、子耳率军南下侵入附楚的蔡国,击败蔡军,俘蔡司马公子燮后撤兵。冬,楚令尹子囊领兵北上攻郑。郑简公采纳主政卿士子驷的建议,向楚求和,同时遣大夫王子伯骈赴晋说明郑此举乃权宜之计。楚、郑两国和后,子囊率军回国。

【莒攻鲁东之战】周灵王七年(公元前565年),莒军进攻鲁国东部(今山东南部偏东)地区的作战。五年秋,莒出兵攻灭部国(参见《莒灭部之战》)时,鲁未发兵相救,却趁机侵占部国西部部分土地。七年秋,莒为勘定其所占原部国的疆域,发兵攻入鲁东部地区。

【秦攻晋西之战】周灵主八年(公元前564年),秦军进攻晋国西部(今山西西南)的作战。晋国在晋悼公继位后,推行“和诸戎狄以正诸华”的政策,“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使楚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受到严重削弱。周灵王八年夏,与楚结盟的秦欲乘晋发生灾荒之机攻晋秦景公遣大夫士雅赴楚,请楚发兵助秦攻晋。秋,秦军东进侵入晋国。楚共王率军北上,屯驻于楚北部边邑武城(今河南南阳北),作为秦军后援。当时,晋致力于救济饥荒,对秦军的入侵未子回击。不久,秦、楚撤兵。

【莒再攻鲁东之战】周灵王九年(公元前563年)莒军进攻鲁国东部(今山东南部偏东)地区的作战。九年夏,楚、郑两国联兵进攻宋、鲁等国,致使中原局势再度紧张(参见《十一国攻郑之战》条)。秋,莒乘机发兵西进侵入鲁东部地区。

【秦晋栎之战】 周灵王十年(公元前562年),秦庶长(秦爵名)鲍、武率军在晋地栎(今山西永济西南)击败晋军的作战。十年冬,秦景公乘晋悼公率诸侯之师南下攻郑之机,命庶长鲍、武率军攻晋。鲍率所部首先进入晋西南部。晋留守大夫士鲂率军迎击。士鲂因秦军人少,遂疏于防备。十二月五日,武率所部自辅氏(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入晋,与鲍军构成钳击晋军之势。十日,秦、晋两军在栎展开激战,晋军大败。

【莒攻鲁台之战】 周灵王十一年(公元前561年)莒军进攻鲁东部台邑(又作邰,今山东费县东南)的作战。十一年春,莒发兵西进侵入鲁东部地区,继而围攻鲁邑台。鲁大夫季武子奉襄公之命领兵东进,击退围台莒军。随后,鲁军转向东北,攻克亲附于莒的鲁国叛邑郓(又作运,今山东沂水东北)后退兵。

【楚秦攻宋杨梁之战】 周灵王十一年(公元前561年),楚令尹子囊、秦庶长无地分率楚、秦两国军队进攻宋国杨梁(今河南商丘东南)的作战。在春秋中晚期的晋、楚争霸战争中,晋采取联吴制楚的战略,使楚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楚亦利用因崤山之战(参见《崤之战》条)导致晋秦联盟破裂之机,实施联秦制晋战略,使晋腹背受敌。八年、十年,楚、秦两度联兵攻晋(参见《秦攻晋西之战》、《十二国攻郑之战》条)。十一年冬为报复上一年晋率诸侯攻郑之役,楚共王与秦景公分遣令尹子囊、庶长无地率军联兵攻宋。楚、秦联军击败宋军,进至宋都商丘东南的杨梁邑后撤兵。

【鲁灭部之战】 周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60年),鲁军攻灭郭国(又作诗国,今山东济宁南)的作战。春秋中期,亲附于鲁国的郭国是地处今山东西南部的小诸侯国。十二年夏,郭发生内乱,分裂为三。鲁襄公趁机发兵入部,尽占其地。郭遂亡。

【楚吴庸浦之战】 周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60年),楚司马子庚、大夫养由基率军在楚地庸浦(今安徽无为南)设伏,击败吴军的作战。春秋中晚期,值晋、楚两强在争夺中原霸权的较量中难分胜负之时,崛起于长江下游流域的吴国的势力迅速壮大,成为楚国的潜在威胁。晋国君臣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实施联吴制楚的战略,于周简王二年(前584年)派遣逃亡在晋的楚叛臣申公巫臣赴吴,传授吴军排兵布阵及使用战车之法使吴叛楚。

此后,吴不断西向用兵,吞并了原附属于楚的蛮夷诸部,成为楚之东方劲敌。周灵王十二年秋,楚共王亡逝。吴乘机发兵侵楚。楚司马子庚、大夫养由基率军迎敌。身为先锋将的养由基鉴于吴军轻敌且疏于防备,向子庚提出诱敌深入而后伏击的建议,被子庚采纳。随后,养由基率部分楚军进击已渡过长江的吴军两军交兵后,楚军诈败后撤。吴军不审虚实,尾随追击至庸浦。子庚指挥埋伏于该地的三处伏兵猛攻吴军。吴军猝遭突袭,溃败而逃。吴公子党被俘。

【十三国攻秦之战】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晋、齐、卫、宋、郑、鲁、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境)的一次军事行动。十三年春,致力于重振昔日文公霸业的晋国在与楚国争夺对中原控制权的较量中已稳操胜券,遂开始移军打击多次与楚联兵攻晋的秦国。四月,晋悼公命荀偃、栾等六卿士率军会同齐、卫、宋、郑、鲁、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国大夫所率军队攻秦。

名义是报复十年冬秦败晋栎之役(参见《秦晋栎之战》条)。其时,诸侯因连年发兵助晋征战,多有厌战之意。因此,当诸侯联军进至泾(水名,此指泾水渡口,在今陕西泾阳南)时,宋、齐等国军队不肯渡河入秦,后经郑大夫子娇、卫大夫北宫懿子的劝说,才勉强渡过泾水,驻于泾水西岸。秦国士卒在泾水上游投置毒物,致使诸侯军士因饮水中毒而亡者甚众。随后,联军西进至械林(今陕西泾阳西南)。晋下军主帅栾厂鉴于联军士卒厌战,士气低落,自料此役难以取胜,遂违抗晋军主帅荀偃的继续西进攻秦的命令率部擅自回撤。荀偃无奈,亦下令全军撤退。此战,诸侯联军徒劳无功,晋人称之为“迁延之役”。

【莒继攻鲁东之战】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莒军进攻鲁东部(今山东南部偏东)边地的作战。十一年,鲁大夫季武子率军击退侵鲁莒军,继而攻克亲附于莒的鲁叛邑郓(参见《莒攻鲁台之战》条)。十三年秋,为报复季武子取郓邑,莒发兵侵入鲁东部边地进行骚扰。

【吴楚皋舟之战】 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吴军在吴要隘皋舟(今江苏六合东南)击败楚军的作战。十二年,吴乘楚丧发兵攻楚失利(参见《楚吴庸浦之战》条)。十三年秋,楚新君康王为报复吴攻楚之役,遣令尹子赛率军东进攻吴,进至棠(今江苏六合西北),欲寻吴军决战。吴军采取以逸待劳、消耗敌军的策略,拒不出战。子囊求战不得,遂亲自垫后,指挥楚军撤退。吴利用楚军因此行未遇抵抗而产生的轻敌懈怠心理,遂以重兵截击途经吴要隘皋舟的楚军。被吴军拦腰斩断的楚军,队伍前后不能相顾,大败而归。楚公子宜谷被俘。

【齐攻鲁成之战】 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齐灵公率军进攻鲁北部边地成邑(今山东宁阳北)的作战。春秋晚期,曾一度称雄于诸侯的齐国就实力而论虽不可与以往同日而语,但仍不失为东方强国。十四年夏,齐灵公为扩充势力,率军侵入鲁北部边地,围攻鲁北部重邑成(今山东宁阳北)。鲁襄王领兵北上救成,至遇(在今山东曲阜与宁阳之间),获悉齐军已释成之围,遂止。随后,襄公命大夫季孙宿、叔孙豹率军在成邑外围建筑大郭,加强防务。

【邾攻鲁南之战】 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邾军进攻鲁南部边地(今山东曲阜以南)的作战。十四年夏,齐出兵南下攻鲁,无功而返(参见《齐攻鲁成之战》条)。秋,听命于齐的邾国发兵侵扰鲁南部边地,不久撤走。

【齐再攻鲁成之战】周灵王十五年(公元前557年),齐灵公率军再度进攻鲁北部边地成邑(今山东宁阳北)的作战。十四年夏,齐灵公为扩充势力,率军进攻鲁北部重邑成,无功而返(参见《齐攻鲁成之战》条)。十五年,齐灵公又乘诸侯盟主晋悼公新丧,晋新君平公初立,尚无暇他顾之机,两度率军侵入鲁北部边地,围攻成邑。鲁勇将孟速奉命领兵北上救成,挫败齐军。齐灵公率军回国。孟速随即领兵在成北的齐、鲁隘道设障以阻塞齐军入鲁之路。

【宋攻陈之战】周灵王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宋军进攻陈国(今河南淮阳)的作战。晋楚争霸战争中,宋主要附晋,陈主要附楚。十三、十四年,楚在皋舟及湛阪连败于吴、晋(参见《吴楚皋舟之战》、《湛阪之战》条)后,宋乘楚无力援陈之机,于宋平公二十年(即周灵王十六年)遣大夫庄朝率军攻陈。陈对宋疏于防备,仓促应战,招致大败。陈司徒卬被俘。

【卫攻曹重丘之战】周灵王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卫军进攻曹国重丘(今山东荷泽东北)的作战。这年春,卫国大夫孙蒯越境入曹狩猎于曹隧,后在曹邑重丘(今山东荷泽东北)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夏,孙及卫大夫石买率军攻曹,取重丘。卫、曹同为晋之与国,曹遂向晋君起诉。次年夏,晋平公遣使拘捕石买及孙蒯。

【齐鲁防之战】周灵王十六年(公元前556年),齐军进攻鲁北部防邑(今山东费县东北)的作战。十四年:齐军围攻鲁北部成邑(今山东宁阳北)。鲁襄公率军驰援。齐军撤走。鲁为加强防务,增修了成的郭城(参见《齐攻鲁之战》条)。十五年秋,齐灵公率军再度围城。鲁大夫孟速(即孟儒子)率军来援,企图从侧后攻击齐军,齐军屯兵城下,恐腹背受敌,再次主动撤军。孟速将齐、鲁之间隘道阻塞后返回。十六年秋,齐灵公第三次兴师攻鲁。灵公自率一部齐军围桃(今山东汶上东北),大夫高厚另率一部齐军围鲁臧氏采邑防。鲁襄公遣驻守阳关(今山东泰安东南)的鲁军解救被围困于防邑的鲁大夫臧纥,进至防邑附近的旅松(今山东泗水一带),因慑于齐军兵势,遂停止前进。叔纥及臧纥的两个弟弟率甲士300人夜袭齐军,突出防围,送臧纥至旅松后,又回守防邑。因防邑防守严密,久攻不下,齐军被迫撤走。

【邾再攻鲁南之战】周灵王十六年(公元前556年),邾军进攻鲁国南部(今山东曲阜以南)的作战。邾国是周初武王所封之曹姓诸侯国,因地近鲁都曲阜,为鲁所逼,于周顷王五年(前614年)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占有今济宁、滕州间地域。周灵王十四年,齐军围攻鲁北部成邑时,邾悼公乘鲁无力南顾之机,发兵攻扰鲁南部边境。十六年,齐军大举攻鲁时(参见《齐鲁防之战》条),邾再度发兵攻打鲁南部边地,因鲁军防守严密,无功而还。

0 阅读:4

君达看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