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悬赏3亿抓车臣匪首,遭嘲讽抓我的人还没生,结局如何?

顶楼得小邹 2025-04-02 17:56:18

3亿悬赏要他命,全球特工竟无人敢接!这就是让俄罗斯军警围剿十年、闻风丧胆的车臣悍匪巴萨耶夫。

到底是什么让他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头号心病?为何连最顶尖的特工都对他束手无策,甚至付出惨重代价?

信息来源:《高加索之狼巴萨耶夫毙命》,央视新闻,2006年7月11日。

巴萨耶夫的崛起

车臣,就在高加索山脉北边,地理位置相当关键。这里不光住着车臣人,还有很多其他民族混居在一起。

回顾历史,这块地方就没怎么消停过,总有外来势力想来插一脚。沙俄帝国扩张那会,就把车臣给划进了自己的版图。但车臣人骨子里那股独立的劲一直没灭,总想着摆脱控制,这念头几代人都没断过。

到了苏联时期,车臣虽然挂了个“自治共和国”的名头,可实际上,民族间的压迫感一点没少。大家心里都有疙瘩,矛盾越积越深,问题也越来越藏不住。

苏联一解体,高加索地区那股民族主义情绪一下子就起来了。在车臣,有个叫杜达耶夫的人站了出来,领着大家宣布要独立。

这可直接捅了马蜂窝,挑战了俄罗斯的底线——国家不能分裂。于是,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了。

这场仗打下来,对车臣社会简直是毁灭性的。无数平民家破人亡,经济彻底瘫痪,整个社会秩序都乱套了。

战争的残酷现实,把车臣人的民族情绪彻底点燃了,对俄罗斯的仇恨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像巴萨耶夫这样的人物,有了登场的舞台。

说起巴萨耶夫,他这身世还真有点复杂。他祖上据说是俄国的战俘,后来才融入车臣。这种根源,可能让他内心深处对于“自己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一直有点模糊。

更重要的是,他们家还有过被强制流放的惨痛经历。这段记忆,让巴萨耶夫从小就对俄罗斯憋着一股恨意。

后来他有机会去莫斯科上学,亲眼见识了首都的繁华,再对比家乡的落后,那种巨大的反差更加刺激了他,心里对俄罗斯的不满和怨气就更重了。

他开始主动联系那些流亡在外的车臣同胞,民族主义思想在他心里扎下了深根。

到了1991年,杜达耶夫宣布车臣独立。巴萨耶夫觉得,这是实现民族抱负的机会来了他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车臣,一头扎进了独立运动的洪流里,决心要为车臣的独立拼一把。

为了尽快搞出点名堂,巴萨耶夫策划了一场震惊世人的行动:他带人劫持了一架俄罗斯客机,强行让飞机降落在了土耳其。

虽然这次劫机没伤到人,但巴萨耶夫一下子就“红”了,在很多车臣人眼里成了敢作敢当的英雄。连杜达耶夫都亲自接见了他,并且大手一挥,批准他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从此,巴萨耶夫带着他的人马活跃在车臣和俄罗斯的边境线上,三天两头跟俄军发生冲突。因为他指挥打仗确实很有一套,尤其擅长利用地形打游击,慢慢地就闯出了“游击战神”的名号。

巴萨耶夫的强劲实力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巴萨耶夫和他那支装备远不如俄军的游击队,硬是凭着对高加索山区的熟悉,把俄军打得晕头转向,让对方付出了沉重代价。

尤其是在格罗兹尼那场残酷的巷战里,巴萨耶夫的指挥给进攻的俄军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伤亡,让俄军至今提起都心有余悸。

而真正让巴萨耶夫“名声大噪”甚至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是他策划的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他带了一帮武装分子,居然深入到俄罗斯境内,直接冲进当地一家医院。

他们控制了医院,把超过1500名医生、病人和家属扣作人质。目的很明确,就是用这些平民的命来要挟俄罗斯政府,逼他们从车臣撤兵。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巨大的压力下,俄罗斯政府最后不得不做出妥协。通过这次事件,巴萨耶夫在车臣内部的声望,可以说是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1996年,俄军一次空袭干掉了杜达耶夫,这一下,车臣内部群龙无首了。这时候,凭着之前打仗积攒下的名气和手里那点儿实力,巴萨耶夫顺势就抓住了车臣反俄武装的指挥权。

但权力这东西,也把他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越来越极端。这条路走下去,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开始满世界招揽那些想法激进的人加入,队伍是越来越大。表面上看,这让他的势力壮大了不少,但实际上,也给他后来彻底转向恐怖活动埋下了雷。

普京上台后,对车臣的态度变得非常强硬。俄罗斯动真格的,巴萨耶夫那套在山里打游击的战术越来越不好使,他手下的人损失很大。

眼看正面战场占不到便宜,巴萨耶夫彻底改变了策略,开始搞起了恐怖主义。他策划并指挥了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其中最让人头皮发麻的,就是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

那是2002年10月,巴萨耶夫派人冲进了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家剧院,里面有850多名正在看演出的观众,全成了人质。这事一出,全世界都惊呆了。

最后,俄罗斯特种部队强攻剧院,虽然救出了大部分人,但混乱中还是有一百多名人质不幸遇难。

除了这次,他还策划了莫斯科地铁的爆炸案、震惊世界的别斯兰学校人质惨案等等。每一次袭击,都给俄罗斯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难以磨灭的恐慌。

然而,这些血腥的事件并没有吓住普京政府,反而彻底点燃了俄罗斯民众的怒火,大家对恐怖主义恨之入骨。

巴萨耶夫自己,也从一个当初号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士”,彻底变成了国际社会都唾弃和谴责的恐怖分子。

巴萨耶夫搞的这些恐怖活动,彻底惹毛了普京。

尸骨无存的下场

俄罗斯政府随即启动了大规模的反恐行动,行动代号就叫“围猎”,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抓捕或击毙巴萨耶夫。

为了显示决心,俄罗斯政府直接开出了一千万美元的天价悬赏要他的人头。这个价码,清楚地表明了莫斯科方面对此事的极端重视和非要除掉他不可的坚定立场,但难度很大,无人敢接。

当然,这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的行动,更是俄罗斯向世界宣告其对恐怖主义零容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心。

于是,俄罗斯的特种部队和情报机构撒开了大网,在广阔的高加索山区到处搜捕巴萨耶夫。

双方爆发过多次激烈的交火,但巴萨耶夫确实非常狡猾,叫嚣抓他的人还没出生,总能想办法溜掉。甚至有一次在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几次硬碰硬效果都不理想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意识到,光靠武力强攻可能很难抓住这个老狐狸。他们改变了策略,决定采用更隐蔽的方式——派遣秘密特工,想办法渗透到巴萨耶夫的组织内部去。

这是一个漫长而危险的过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潜伏和精心布局,终于有一名FSB特工成功打入了核心圈,赢得了巴萨耶夫的信任。这一下,抓捕行动总算找到了关键的突破口。

机会终于在2006年7月来了。这名潜伏的特工抓住了一次军火交易的机会,不动声色地设下了一个圈套,成功引诱巴萨耶夫进入了伏击圈。

FSB早就提前在那批准备交易的炸药上动了手脚,秘密安装了遥控引爆装置。

就在巴萨耶夫亲自监督、负责运送这批“军火”的时候,FSB在远处按下了引爆按钮。一声巨响,巴萨耶夫当场被炸得粉身碎骨。这场持续了整整十年的漫长追捕,终于以这种方式画上了句号。

笔者认为

巴萨耶夫的死,对当时的车臣分裂势力来说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也基本宣告了他们依靠恐怖活动进行抗争的道路彻底走到了尽头。

笔者认为

回看巴萨耶夫这一生,确实让人唏嘘,从一个曾经被部分人视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一步步堕落成人人喊打的恐怖头子,最终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0 阅读:0

顶楼得小邹

简介:展示积极正能量的内容,尽显个人的特色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