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自卫队将小松基地F-15J换F-35A,称对抗中国歼-20,计划2025年底部署7架,终达40架。F-35虽五代机,但能否替F-15空优存疑,对中国歼-20、歼-16压制下,其数量恐不足。
日本急于换F-35因F-15J已过时,不敌中国歼-10C等。F-22无望,自研五代机不成,故购F-35。歼-20首飞与服役后,日本大批采购F-35以防掉队。但F-35主对地轰炸,空战非其所长,日本用法不当。
F-35短板明显:航程短(作战半径1100公里)、载弹量小(隐身模式4枚导弹)、机动性一般。而中国歼-20为双发重型机,超音速巡航、远航程(2000公里)、强机动性,可挂PL-15导弹,射程远超F-35的AIM-120。
若交战,F-35很可能被歼-20超视距攻击。且日本F-35维护成本高昂,出勤率低,去年运营成本超预算370万美元/架,可执行任务时间仅54%,实为“吞金兽”而非“空中利剑”。
美国人知F-35空战不佳,故近年大量部署日本,三军型号俱全,携意荷F-35共驻,构“隐身机包围”。然数量难补性能短板。中国歼-20已具战力(超200架,年增50-70),体系作战远超F-35,日40架F-35A难守东海。
关键在于,F-35实战隐身性能不佳。2022年美太平洋空军司令承认,F-35在东海被歼-20锁定而未察觉。这表明歼-20隐身与感知远超F-35,加空警-500支持,F-35在中国防空体系前难隐身。
讽刺的是,日本换F-35同时,斥资6000多亿日元升级F-15J,因F-35数量不足。升级后的F-15MJ仍不敌中国歼-16,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处F-15与F-35混编状态,后勤保障混乱。
日本仍有策略,购42架F-35B拟部署于“出云”级航母,构建轻型航母与隐身战机组合。但此配置对中国福建舰配歼-35无优势,且面临东风-21D、26威胁,两艘航母难保东海安全。
F-35B垂直起降需甲板高度耐热,美“美国”级舰曾因此大修。日“出云”级改装后甲板耐热存疑,且F-35B航程短,东海对抗中易成“短腿”,难以返回。
日本换装F-35似心理慰藉,因不敌中国空军却又不甘无为,遂随美“隐身机”趋势。但空战已非单机性能之争,体系对抗为关键。中国有多种先进战机与导弹,日本除F-35外,多为美二手及老旧F-15,差距难弥。
日本预警机不足20架,E-2D仅5架,而中国空警-500超50架且持续增长。陆基雷达中国领先,日本无法竞争。因此,F-35在中国预警体系下难隐蔽,被发现后将难以抵御歼-20与PL-15。
因此,日本媒体宣扬“F-35对抗歼-20”仅供一听。若深究,应问飞行员:敢否驾驶F-35与歼-20空战?答案或显真实,毕竟隐身机首要优势在于“隐蔽”,非“必胜”。
日本现面临的问题是国防工业体系受制于美国,F-35维护亦需依赖美方。而中国歼-20从发动机至雷达均国产,升级自主可控。此根本差距,非购几架美机所能填补。
未来十年,中国六代机项目进展将加剧日本空中自卫队劣势。届时,F-35将失去心理慰藉作用,仅余尴尬现实:高价购得的“先进战机”,在中国空军前仍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