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以,“懂车更懂你”为主题的“2025上汽之夜”,开了上汽集团"技术平权"战略的冰山一角。

回顾70年前上汽起源
上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汽车的需求,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初步尝试:1955 年,上海汽车装配厂(上汽集团的前身之一)利用国产发动机,配上从国外进口的部分总成和部件,成功装配出第一辆上海牌载货汽车,这可以看作是上汽早期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初步尝试,虽然当时技术和零部件依赖一定进口,但开启了上海本土汽车制造的大门。
自主轿车探索:1958 年,上海汽车装配厂又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这是上海汽车工业在轿车制造上的重要突破,标志着上海有了自主制造轿车的能力。此后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凤凰牌轿车逐步升级,为后续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品牌确立与发展:1964 年,凤凰牌轿车更名为上海牌轿车,该车型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成为了上海汽车工业的标志性产品。上海牌轿车不仅在国内政务、商务等领域广泛使用,还代表了当时中国汽车制造的较高水平,展现了上海汽车工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升。
从1955年凤凰牌轿车艰难起步,到2025年9400万全球用户信赖,上汽的70年进化史映射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蜕变轨迹。当智能驾驶技术突破L3级门槛,企业敏锐捕捉到:真正的技术平权不是参数竞赛,而是出行生态的重构。

• 车辆形态分化:首辆车回归通勤工具本质,第二辆车将成为移动生活空间,类似手机从通讯工具演变为智能终端的过程
• 服务模式革新:享道平台Robotaxi累计完成26万订单,验证出行即服务(MaaS)模式的可行性
• 成本革命突破:DMH混动系统实现2.49L/百公里油耗,续航超2200KM,破除新能源车价格桎梏
安全铁律:构建三维防护体系
在智驾系统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上汽建立起覆盖物理防护、智能避障到冗余控制的三维安全体系:
机械防护:全球统一碰撞标准车身,扭转刚度达40000N·m/deg
智能避障:VMC技术将主动安全性能提升至99.999%,预判响应速度150ms
冗余控制:双备份制动/转向系统,故障后0.2秒完成接管
"魔方"电池50万台零自燃的纪录,印证了高于国标30%的安全标准实效。正如资深车评人实测反馈:"智能驾驶的边界,应由安全性能划定"。

全球棋局:GloCal战略破壁
面对全球化竞争,上汽整合零束科技等资源形成组合拳:
技术输出:电子架构、智驾系统向合资伙伴反哺
模式创新:商用车板块L4级自动驾驶已规模化运营
标准引领:芯片国产化率超行业均值,构建自主产业链
当黄浦江的晨曦照亮儿童艺术剧场,这场持续70年的造车长征正开启新篇章。从蒸汽机轰鸣到智能终端迭代,上汽的实践印证:汽车革命的本质,始终是对人类自由出行本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