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我们不能忘记的,除了历史的恶,还有现实一直存在的恶

盐谈 2021-12-13 13:44:50

今天是2021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多万同胞。

每每这种日子,我就会想,我们经常说:勿忘历史。可是,我们不能忘的仅仅是“历史”吗?

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抢劫、奸淫、放火、屠杀......遇难同胞超过30万人。

如果以上文字不够具象,可以参见吴子牛导演执导的电影《南京大屠杀》,丹·史度曼执导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写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本文不会配任何相关图片,以免引起不适。

30万,是什么概念?

今天早上看到有个网友说:我所住的城,常住人口26万,30万那等于是一座空城。

我想说,那岂止是一座空城,那是一座“尸山血海”。你看到的是满目疮痍,你闻到的硝烟味和血腥味,你听到的是哭喊和更多听不到的无声的抽泣。当然不止这些,你还能看到日本人得意洋洋的嘴脸,闻到他们身上的恶臭,听到他们鬼叫鬼笑。

撰写《南京大屠杀》的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在整理和写作过程中,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一个在美国出生的ABC,一个智慧、理智的高级知识分子,看到史料尚且难以接受,如果是亲历者呢?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就如同张纯如所说:

“历史是确保权力制衡的一种方式……忘记历史只会增加人权被侵害和种族屠杀的可能性。因为这种遗忘让有些人以为,他们可以在谋杀之后逍遥法外,不会因自己的行为而被后世人审判。”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已经既定的恶,我们更不能忘记,这些恶还在现实中还在继续。

日本至今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数不清有多少日本首相、高层参拜过多少次“靖国神社”。现任日本首相菅义伟还在公开场合质疑中方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用意,称“南京大屠杀”为“南京事件”。他质疑死亡人数,辩称死亡人数是无法查证的,变相否认“南京大屠杀”。

想想真是可笑,说什么人数无法确认,当遇难者的尸体被堆放在长江边上集体焚烧的时候,真的没有哪个有良知的人忍心多看一眼。那熊熊烈火后,化为灰烬的中国民众的血肉之躯,早已变成历史的硝烟洒入长江。何须查证什么所谓的人数,每一滴长江水都是对日本战犯的血泪控诉。很想说,如果你不相信中国的数据,那不妨进你的“鬼社”,问问你的先祖,手上沾了多少无辜中华儿女的血。

“二战”是离我们渐行渐远,历史终将成为历史,但历史不该蒙尘,更不该被篡改。作为现世存在的人,对历史的态度,也是对未来的态度。

1970年12月,时任德国总理的维利·勃兰特在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惊世一跪”,严肃地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德国民众不以为耻,反而为他们的总理鼓掌,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一跪不代表懦弱,这一跪让德国在世界面前更加有骨气。

那日本呢?是天生没有髌骨,还是灵魂缺钙?

我们的华裔同胞张纯如女士,在写完《南京大屠杀》之后,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巨大的痛苦,让她的忧郁症不断加深,曾一度精神崩溃而住进医院。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这个曾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选择了一条荒僻的公路,在自己的白色小轿车里举枪自尽,时年36岁。

我们要记住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让厚重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根的一部分,让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更稳。我们看着当前的恶,要发出自己的声,不是要宣扬对立,而是为了要对得起自己的魂。因为只有真实,才能铸就民族的魂,才能擦亮自己的眼,看清未来的路。

盐谈:

作为一个经常写娱乐的自媒体,很想问问各位看客,在历史和现实面前,那些“亲日”的明星,你们真的还想看到,还想着追捧吗?

1 阅读:78
评论列表
  • 2021-12-13 17:45

    勿忘国耻

    盐谈 回复:
    勿忘国耻

盐谈

简介:做一个真实的表达者,做一个理性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