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问整编74师被俘众将:贵部为何单独行动?答曰:有两大意外

小咪乌龙茶 2025-03-19 17:17:02

“我一直不太明白,整编第七十四师有什么理由要孤军深入坦埠呢?”在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俘虏谈话的时候,陈毅很不解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听到陈毅的疑问,被俘的将官们无奈地笑笑。他们告诉陈毅,去坦埠有两个原因。

究竟是哪两个原因,导致整编第七十四师孤军深入坦埠呢?

【惨烈的孟良崮战役】

在国民党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后,他们开始对部分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一个是我党的老巢,一个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是国民党的首选之地。

陕北有胡宗南,山东则是由顾祝同全权指挥。顾祝同和胡宗南一样,都是老蒋的心腹爱将。

相比陕北,山东显然更加重要。所以蒋介石在山东布下重兵,不仅派出了汤恩伯集团,还将整编第七十四师放到山东。

汤恩伯明显吸收了之前打败仗的经验,一直让战士们抱团推进。这样一来,我军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进行逐个击破。

虽然我军在1947年实力已经增强,但面对抱成一团的国民党军队,我军并不会直接上去和他们硬碰硬。

如此一来,汤恩伯部在山东基本上可以说是畅通无阻。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内部才最容易出矛盾。

当时汤恩伯抱成一团,想要找到我军主力决战。我军发现了汤恩伯的阴谋,奉命收缩兵力,保存自己的实力。

但这个行为,却让国民党误以为我军害怕了,想要撤退了。因为国民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我军逼出山区,和我军在平原上决战。

顾祝同清楚地知道,在山区里,国军永远不是我军的对手。而此时,汤恩伯又得知了一个消息,坦埠一带有我军指挥部,但只有少量解放军。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汤恩伯就动了占领坦埠的心。他派出了张灵甫做先锋,让李天霞和黄百韬做左右翼,一起进攻坦埠。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坦埠不仅有我军指挥部,还有等待时机的我军主力。而恰好张灵甫为了独吞功劳,和左右两翼渐渐拉开了距离。

这样一个送上门来的机会,粟裕又怎么会错过?他迅速部署作战计划,要将张灵甫隔成一支孤军,然后歼灭他。

在粟裕动手之前,谁都没想到粟裕会有这么大的野心,居然想吃掉整个七十四师。而张灵甫在陷入包围之后,并没有惊慌失措。

张灵甫很清楚,沂蒙山区的地方很小。只要他能坚持住,那就一定能等到援军,有了援军,胜负还不一定是在谁手上呢。

张灵甫知道的事,粟裕自然也十分清楚。一旦被张灵甫等到援军,他的布置就会功亏一篑。

所以这场战役不仅要赢,还要快速的赢。粟裕一边派人拦截张灵甫的左右翼,一边全力围歼张灵甫。

按照张灵甫的准备,他会在14日进攻坦埠,但在13日晚上,华野一纵、八纵就开始对七十四师实施正面阻击。

随后,华野逐步切断了七十四师和其他部队的联系,张灵甫成了一支深入包围圈的孤军。

张灵甫一边收缩部队,一边联系外面等待救援。但粟裕丝毫不给他机会,直接下令战士们强攻。

就算张灵甫只是被我军包围的孤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斗力依旧不低。再加上张灵甫并未放弃,这场战役打得极为艰难。

虽然最后张灵甫被成功歼灭,但我军也付出了一万多伤亡的代价。而我军但凡再慢个一两天,张灵甫就能等到援军。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张灵甫被击毙,整编第七十四师沦为俘虏。但此战结束了,陈毅心中却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

【孤军深入的原因】

陈毅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之前国军部队紧紧抱团,却在孟良崮这里分开了?而这个疑问,被几个俘虏给解开了。

为了改造国军的思想,陈毅经常和被俘的将官们举行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陈毅向七十四师的俘虏问出了这个问题。

听到陈毅的这个问题,这些被俘将官们一下子炸开了锅,叽叽喳喳说什么的都有。陈毅实在听不清楚,就让一位少将旅长先说。

少将旅长想了想,说国军这次的失败,和蒋介石的胡乱指挥是有很大关系的。

三个兵团为什么要脱离大部队,单独向坦埠方面进军,全是蒋介石下的命令。而蒋介石这样下令,和国民党的情报系统分不开。

根据国民党情报系统的情报,在坦埠的是粟裕的指挥部和我军的一个纵队。其他纵队离得很远,基本上没有回来支援的可能。

蒋介石得到这个情报之后,认为这是消灭粟裕的最好时机。他亲自上阵指挥,下令三个兵团突进。

汤恩伯的铁桶阵虽然很好,但在山东战场的进程很慢。这和蒋介石想看到的速战速决,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对于蒋介石喜欢插手指挥这件事,汤恩伯早就习惯了。面对蒋介石的瞎指挥,他一向是能拖就拖。

但汤恩伯想拖,张灵甫却是不能拖。毕竟张灵甫这条命是蒋介石救下的,蒋介石的命令他不敢不听。

张灵甫要动,那就不能让他自己动。汤恩伯没办法,只能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让李天霞和黄百韬当张灵甫的左右翼。

但在张灵甫出发之前,汤恩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一定要紧密相连,不能露出一点破绽。

和我军交手这么多次,汤恩伯深知我军抓破绽的能力非常强。一旦这三个兵团漏出了破绽,很可能就会被我军围攻。

不过当时谁都没想到,粟裕有那么大的胃口,居然吃下整个七十四师。就连张灵甫自己,在被击毙时都没想到这个结果。

其实一开始,张灵甫和左右两翼是齐头并进的状态。但老蒋觉得这个速度太慢,就命令三个兵团加速前进。

其他两个兵团心有忌惮,不敢行动太过迅速。但张灵甫为了在蒋介石面前表现,带着七十四师一阵冲锋。就这样,张灵甫将自己送入了绝路。

【张灵甫的坏人缘】

其实张灵甫被我军包围之后,他的左右两翼是有机会来救他的。虽然当时黄百韬和李天霞都遭到了阻击,部队却没什么损伤。

如果李天霞或者黄百韬能豁得出去,不惜一切代价,在前期是可以突破我军的防线,救出张灵甫的。

但很明显,李天霞和黄百韬并不想那样做。在他们看来,张灵甫整编第七十四师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要远高于他们。

张灵甫一定会突出重围,虽然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但张灵甫受到损失,和他们又没有关系。

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李天霞和黄百韬在和我军的阻击部队作战时,也都没有拼尽全力。

也不知道汤恩伯怎么想的,将李天霞和张灵甫派到了一起。要知道这两个人,一直以来都是死对头。

张灵甫能成为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师长,是因为他得到了蒋介石的喜爱。蒋介石喜爱什么样的人呢?他喜欢会奉承、能谄媚的。

张灵甫就是靠着自己的圆滑,对着蒋介石阿谀奉承,得到了蒋介石的真心喜欢。

和张灵甫不一样,出身商人家庭的李天霞,最不喜欢的就是处处讨好之人。哪怕在官场上,李天霞也是对别人不屑一顾。

尤其是张灵甫之前还是李天霞的下属,现在张灵甫成了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师长,就经常拿他们当成下属呼来喝去。

这让本来就不对头的两个人,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而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发生的涟水战役,则是让张灵甫得罪了更多同僚。

张灵甫自恃有着王牌七十四师,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同样的看不起。他曾公开说,涟水74师完全能打下来,28师只用进城守就行了。

然而实际上,张灵甫的74师损失颇多。张灵甫不仅没能让74师赢得荣誉,反而一片落井下石之声。

即便他后来打了胜仗,别人也在讽刺他,74师这么强的装备,在他手上都给浪费了,发挥不了一点作用。

这样的声音多了,张灵甫对这些同僚恨得牙痒痒。他干脆穿着我军军服去见蒋介石,说国军的军服还不如我军的厚实。

这下子,蒋介石可是真的恼了。国军还比不上我军,这在蒋介石看来是天大的笑话,一定是有人吃回扣了。

蒋介石下令彻查,却发现除了李天霞的部队,其余部队都在吃回扣。张灵甫这下子,基本上算是得罪了所有人。

而张灵甫得罪了人也不自知,他孤军深入坦埠,以为自己就算出什么事,同僚们也一定会来救他。

结果前期黄百韬和李天霞为了保存实力,不想和我军硬碰硬。后期再想去救张灵甫的时候,也已经晚了。

而张灵甫原本想着坦埠不是我军主力,可以在蒋介石面前好好请功一番。所以他急功冒进,最终导致葬身孟良崮。

由此可见,战场上任何一丝疏忽,都会导致万劫不复的地步。张灵甫的一点失误,被粟裕抓住后,成功葬送了自己和整编第七十四师,也是命运弄人。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