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病逝,遗体被存放半个月,曹秀清郑洞国为何气愤不已

橘子鸭分享 2023-03-14 12:19:32

俗话说人死如归,入土为安。

然而在1981年5月7日,著名的抗日将领杜聿明去世之后,他的尸体却被存放了半个多月。

而杜聿明的妻曹秀清和好友郑洞国,因为这件事气愤不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到底杜聿明的尸身被存放了半个多月?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蒋介石的爱将

1904年11月28日,在陕西米脂一个富裕的家庭当中,杜聿明出生了。

杜聿明的父亲是举人,家中有着丰厚的资产。因此,杜聿明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成年之后,他感叹于国家的现状,萌生了参军报国的想法,但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但杜聿明心意已决,不顾父亲和家人的阻拦来到了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可当他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来到广州,却发现自己错过了报考的时间。

见状,原本杜聿明想要放弃,等到明年再来报考。但与他同行的人得知了他父亲和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是至交时,便建议杜聿明亲自给于老写封信,让他老人家疏通一下。

于右任收到杜聿明的信后,直接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送给杜聿明,同时还写了一封推荐信。

杜聿明等人拿到信和对联求见蒋介石,得到了一次补考的机会。

蒋介石在看到于右仁写得那副对联时,可谓是爱不释手,连连夸赞于老的书法出神入化。

杜聿明也是个机灵的人,立刻就明白了蒋介石的意思,将那副对联拱手相送。

没过多久,杜聿明顺利通过了考试,进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的学生。

但由于杜聿明在军校当中的表现不大活跃,因此不曾给蒋介石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可杜聿明却是蒋介石十分仰慕,认为只有蒋介石才能拯救中国的未来。

1925年,蒋介石下令讨伐叛军陈炯明,杜聿明在攻打淡水县城战役当中,他和陈赓用计打开了淡水县城的大门,让大部队进入城内,歼灭了剩余的敌人。

由于出色的表现,杜聿明收到了蒋介石的夸奖,也给老蒋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军为了截断中国的西南国际交通线,派出大量兵力对华南地区发起进攻。

有着“钢军”之称的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凭借着强大的火力相继占领了南宁、昆仑关等地区。

眼看就要拿下整个华南,蒋介石下令指派杜聿明带领第5军反攻昆仑关。

按理说,彼时蒋介石的手下有许多能用的军队和大将,为什么偏偏要指名杜聿明的第5军前去和日军对战。

这就不得不说起国民党第五军的历史。

第5军以先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理念和战绩,成为了蒋介石嫡系部队当中赫赫有名的“五大主力”之一。

在杜聿明担任了第5军的军长后,继续对部队进行了全方面的操练。在1939年3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校阅当中,第5军的军事训练被列为全国第一。

对于这支唯一的机械化军队,蒋介石视若珍宝,甚至将其划归自己直接掌握,不肯轻易投入战场使用。

此时,如果不是日军逼近,蒋介石还舍不得拿出自己的这张“王牌”。

12月10日,杜聿明指挥队伍来到了昆仑关附近的密林当中,在距离日军前沿阵地只有三四里的地方,下令构筑阵地。

并且,杜聿明还下令将一排排的大炮对准了日军的阵地。

这是日本“钢军”和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机械化部队第一次硬碰硬的对阵。

扼守昆仑关的板垣师团第21旅在关口的两侧,又坚固的堡垒工事,组成了交叉火力网,易守难攻。

面对这样的情况,杜聿明别无选择,只能仰攻昆仑关,打通南下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南宁。

可如果采用强攻的方法,必定会承受巨大的损失。杜聿明看着眼前的地图,只觉得一阵头疼。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再加上对地形地势和敌我双方兵力火力分布等等种种因素之后。

杜聿明决定先集中优势兵力,打掉关口两侧包围的日军堡垒和高地,然后逐渐缩小包围圈。

紧接着,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和戴安澜的200师为主力,对昆仑关的日军发起正面的强攻,吸引日军的援兵。

同时,派邱清泉的22师在日军援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将其一举拿下。

12月18日,战斗正式打响。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杜聿明还亲自来到前线指挥作战。

第5军的战士们在炮兵和战车坦克的掩护下,向昆仑关的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迅速突破了前沿,向日军的主阵地推进。

霎时间,整个昆仑关都回荡着枪炮声,以及战场上战士们的喊声,战斗空前惨烈。

很快,战斗便到了白热化阶段,第5军的官兵们拿起大刀和铲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冲破了日军设置的铁丝网,占领了大部分的山头阵地。

与此同时,杜聿明安排的打援部队也向日军的侧后方迂回,攻占了公路桥,切断了昆仑山日军的退路。

曾经骄横且不可一世的日本“钢军”陷入了绝境当中。

到了12月31日,杜聿明带领第5军队攻克了昆仑关,全歼第21旅团五千多人。

并且,还击毙了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了抗日战争当中第一次攻坚战的胜利。

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喜,立刻给杜聿明发去电报以示表彰。

1942年1月,为了支援英军抗击日军,保住中国西南的大后方。

蒋介石以第5军为主力,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并且任命杜聿明作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

第5军在入缅后初期,杜聿明就创造了著名的斯瓦逐次阻击战,让美国等其他同盟国拍手叫好。

但是在之后,由于中国远征军的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并没有采纳杜聿明的建议,导致第5军被迫撤退。

而在撤退的途中,杜聿明又执意采用蒋介石规定的撤退路线,取道荒无人烟的野人山回国,结果损失惨重。

这个消息传到蒋介石的耳中时,他不仅没有怪罪杜聿明,反而升了他的职位,并安慰杜聿明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之后好好表现就行。

在蒋介石看来,杜聿明的能力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忠诚。

兵败被俘,爱将成为眼中钉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意愿,悍然发动了内战,对我军的解放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945年10月18日,已经成为了蒋介石最器重的杜聿明奉命前去东北,和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抢占东北。

杜聿明和林彪,两人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他们两人所率领的部队,一个是国民党的“王牌军队”,一个是共产党的“王牌之师”。

在抗战初期,他们都打出了威风,林彪在平型关,杜聿明在昆仑关。

如今,这两个队伍相遇,就如同两只实力相当的猛虎相遇,大战一触即发。

尽管林彪先人一步进入东北,但彼时杜聿明经过两年的征战,已经拿下了辽西和沈阳外围的铁岭和抚顺等地。

1947年6月30日,杜聿明率军解除了四平之围后,和林彪形成了对峙局面。

但林彪也并非等闲之辈,这样的局面让杜聿明绞尽了脑汁想对策。

可由于此时的杜聿明重病,不得不在7月8日离开东北前去上海治病。杜聿明离开后,东北的军事就暂由陈诚来负责。

经过一年的治疗,杜聿明的身体基本康复。

但蒋介石并没有让杜聿明重新回到东北,而是将他调到另一个徐州,担任“剿总”副总司令。

在此期间,东北战局发生了逆转并且开始接近尾声。

接替杜聿明的陈诚与卫立煌两人在东北战场上相继惨败,导致锦州失守。东北通往关内的唯一通道也被林彪给切断了。

见此情形,蒋介石急忙将杜聿明重新调回东北,希望他能力挽狂澜,起死回生。

然而此时,局势已定,即便是他杜聿明有再大的能耐,也无法挽回。

辽沈战役失败后,蒋介石并没过多责怪杜聿明。

此时此刻,老蒋的心里很清楚,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倘若因此杀了杜聿明,得不偿失。

还不用重用他,不仅能够让杜聿明戴罪立功,还能彰显自己的“宽宏大量”。

当时,淮海战役已经打响,蒋介石又匆忙召回杜聿明,对他委以重任。让其与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和刘伯承进行对峙。

这是最后的决战,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战。

蒋介石最精锐的五大主力,有两个都集中在这里。

面对这样的局面,杜聿明尽管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报蒋介石当年的“知遇”之恩。

但最终却是无力回天,数十万的国民党士兵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包围。

杜聿明本人,也在河南永城的陈官庄被俘。

被俘后的杜聿明曾多次自杀,认为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蒋介石对自己的信任。

不过好在我军的战士及时发现,并成功将其救下。

之后,为了防止杜聿明再次自杀,中央决定将他和其他的重要战犯一块送到北京的功德林站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

在这里,杜聿明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及共产主义。他的思想也在慢慢地开始改变。

杜聿明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的时候,他妻子曹秀清正带着他们的孩子居住在上海。

杜聿明被俘后,蒋介石派人告诉曹秀清,杜聿明已经被共产党杀了。并且还让曹秀清带着家人跟着自己一块前去台湾,承诺等到了台湾之后,他们全家的生活费和子女的学费由自己全包。

对于这个消息,曹秀清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蒋介石所说的,带着孩子和家人一块前去台湾。

等曹秀清到了台湾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蒋介石的骗局,不仅没有住的地方,就连生活费也没有。

无奈之下,曹秀清只好前去找宋美龄和蒋介石,希望他们能履行之前的承诺。

可每次,老蒋都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脱。

实际上,蒋介石之所以会让曹秀清来到台湾,目的就是以他们作为自己的人质,让共产党不敢轻易使用杜聿明。同时,也要让杜聿明自己心存惶恐。

在蒋介石看来,被共产党俘虏的国民党军官,自己很难再继续信任。

因此,从杜聿明被俘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成为了蒋介石的一枚弃子。

面对杜聿明妻子的请求,蒋介石选择视而不见。

最后,曹秀清找到了杜聿明的老部下,求得了一份差事。

靠着这份微薄的薪水,曹秀清养活着一家七口人,过着十分惨淡的日子。

但对于曹秀清来说,不幸接二连三地出现在这个家当中。

先是婆婆念子心切,得病去世,紧接着长子杜致仁也自杀身亡。

而他自杀的原因则是因为生病,让他无法打工帮母亲缓解眼前的困境。

曹秀清为了给长子治病,向蒋介石申请了补助。蒋介石批给她一千元,并且还规定两年给付。

杜致仁得知这件事后,感到十分气愤,他认为自己的父亲给蒋介石卖命,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一气之下,杜致仁吞食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身亡。

长子的去世,让曹秀清备受打击,她给大女儿杜致礼写信,告诉她这一消息。

尸身停放半个月

杜致礼从信中得知母亲的困境,已经弟弟的死讯后,悲痛欲绝,决定要把他们带到美国生活。

巧的是,杜致礼的丈夫是杨振宁。两人结婚后的第八年,杨振宁获得了诺尔贝奖。

这就让蒋介石夫妇对曹秀清的态度,有了十分微妙的改变。

为此,宋美龄还单独找到曹秀清,希望她能前往美国,将杨振宁带回台湾。

曹秀清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心里想的却是如何把自己的几个孩子全都带走。

然而这一点,宋美龄自然也想到了,她只允许曹秀清一个人前去美国。

即便是对方提出带一个儿子陪着,宋美龄都不同意。并且,她还规定了时间,只有六个月。

曹秀清在达到美国后,直接把返台的机票给退掉了。很显然,她并不打算遵守和宋美龄的约定。

而在曹秀清走后,她的几个孩子处境也愈发的艰难。不仅每天都要忍受着特务的监视,就连最基本的生活也受到了干扰。

二儿子杜致勇无论找什么工作都会被拒绝,甚至还把自己的房子出租了。三儿子杜致严为了生活不得不辍学去开计程车。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被特赦,他给远在美国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告知他自己现在已经不再是战犯,并希望妻子能带着孩子回来,他们一家人好团聚。

曹秀清得知杜聿明的消息后,感到十分激动,立马就准备买票回到丈夫的身边。

但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暗中阻拦,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1963年10月,曹秀清回到了祖国,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

然而夫妻两人是团聚了,只是他们的孩子却还在台湾,无法见到他们的父母。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去世。

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见见自己多年未见的几个孩子。可陪在他身边的只有自己的妻子曹秀清和大女儿杜致礼。

实际上,早在杜聿明生病住院的时候,曹秀清就给蒋经国发去了好几份电报,希望他能够让自己的几个孩子来看他们父亲最后一眼。

然而,曹秀清发出去的这些电报全都石沉大海。

杜聿明的战友郑洞国得知这件事后,也大骂蒋氏父子冷漠残忍。可怜杜聿明早些年给他们做牛做马,如今就连临终前想见见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做到。

就这样,杜聿明至死也未能见到自己那几个远在台湾的孩子。

杜聿明去世后,曹秀清并没有第一时间将他安葬,而是将尸身存放在医院,并给蒋经国再次发去电报,哀求他能让自己的孩子回来,从他们父亲最后一程。

可这次,蒋经国依旧无动于衷。

杜聿明的尸身存放了半个月的时间,蒋经国那边依旧是没有任何消息。

无奈之下,曹秀清只好将丈夫的尸体入土为安。

事后,曹秀清和郑洞国公开谴责了蒋经国的冷漠行为,认为他的行为和小人无异。

迫于舆论的压力,蒋经国在不久后向杜聿明的家属表示歉意。

然而这份歉意,却并不能抚平杜聿明和家人分离的痛苦和煎熬。

杜聿明作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早些年为了蒋介石东征西战。

可没想到,晚年的时候不仅要忍受着和自己孩子分离的煎熬,自己的几个孩子在台湾也没有得到蒋家父子的善待。

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人寒心,蒋家父子背信弃义,也是蒋家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之一。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