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地轨道有一个被称为“太空百慕大三角”的区域,它位于南大西洋上空,从智利延伸到津巴布韦。
科学家发现这个区域的磁场相比于范艾伦辐射带的其他部分要弱得多,这意味着航天器或者空间站在路过这个地方时,受到的宇宙辐射也要比其他地方更强,比如2016年日本的“瞳”卫星在穿越这个区域时就因为宇宙辐射而坠毁了,甚至哈勃望远镜经过这个区域的时候也要关掉电子设备。
至于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在进入异常区之前有时候会到防辐射舱段躲躲,或者是用水袋墙中和一下辐射,因为液态水里的氢元素能吸收辐射,不过就算是这样宇航员们在太空中受到的辐射也还是要比地球上的人多得多的,因此研究人体在太空环境中的变化一直是科学家的重点课题。
然而地球作为太阳系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全球性磁场的行星,地核附近的液态铁镍一直在切割磁感线形成磁场,为什么这种全球性的磁场会厚此薄彼,产生一个南大西洋辐射异常区域呢?
答案和地球本身的形状有关虽然我们看到的地球仪上的地球,以及从太空拍到的地球照片都是圆形的,但地球本身并不是规则的球形天体,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这种特性会让地球的物理中心和磁场中心相差500公里,从而导致宇宙辐射更容易接近地球赤道附近凸起的地区,其中就包括了南大西洋上空的辐射区。
不过这种过量辐射只能在太空中被感觉到,因为地表上的部分空间仍然在地球磁场的笼罩范围之内,所以不论是海洋上的船舶还是居住在这片区域内的人,都不会受到太空辐射的威胁,只有真正位于太空的航天器和宇航员们会遇到这个麻烦。
根据NASA目前的监测,由于地球南北磁极正在漂移且未来有可能发生颠倒,所以南大西洋的异常区也在发生变化,更准确来说是这片区域的磁场强度又减少了15%,这意味着来自太空的辐射在这片区域有增强了15%,而且从2019年到现在,这个异常区域有向西移动的趋势,甚至还有可能分裂成两个异常区域。
从未来的太空开发的角度来看,近地轨道是一定会生活大量人类的,届时在不考虑人造重力的情况下,会有大量的人在微重力情况下工作生活,他们会一次次穿过辐射异常区域,从而造成身体上的各种变化,然而对于这种变化科学界目前还在研究的过程中,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太空环境绝对不是地球上的严酷环境,和太空相比地球上不论是撒哈拉沙漠还是南北极都算天堂了。
总体来看不论是北大西洋上空的辐射异常区域,还是未来的大规模太空开发,太空时代是必然会到来的一个时代,人类文明虽然诞生在地球,但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地球这个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