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零添加”旗号的营销噱头是时候退场了

见微直播 2025-03-31 09:20:58

在这个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大家在选购食品时是不是都格外小心?眼睛紧盯包装上的各种标识,希望能挑到最安全、最健康的那一款。尤其是看到 “不添加”“零添加” 这样的字眼,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觉得这肯定是纯净无 “科技” 的好东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最近,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 59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其中关于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规定,可是引发了轩然大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走进超市,货架上各种标着 “零添加” 的食品琳琅满目,价格往往还比普通食品贵上不少。商家们把 “零添加” 当成了金字招牌,大肆宣传产品不含这、不含那,似乎只要贴上这个标签,食品就瞬间变得高大上了。就拿 “无糖” 饮料来说,很多人以为真的一点糖都没有,放心大胆地喝,结果一看配料表,虽然没有葡萄糖、蔗糖这些常见的添加糖,可里面却添加了甜味剂作为 “代糖”。这不是明摆着利用大家队 “零添加” 的信任,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嘛!还有更离谱的,像 “壹号土猪”,乍一听,以为是纯纯正正的土猪,结果 “壹号土” 居然只是个商标,和猪的品种没啥关系。

一段时间以来,“不添加”“零添加” 等宣传铺天盖地,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不少人在购物时,会下意识地被这些字眼吸引,觉得这样的食品更天然、更健康。可实际上,很多企业正是利用了大家这种追求 “天然”、对食品添加剂存在担忧的心理,打着 “零添加” 的旗号,抬高价格,“收割” 消费者的钱包。

面对这些乱象,国家终于出手了!3 月 27 日公布的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一规定简直是直击要害,直接戳破了某些企业的虚假宣传泡沫。以后,大家再也不会被这些模棱两可的字眼迷惑了。

这一举措可不是随便出台的,它有着重要的意义。食品标签的核心作用,是要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那些 “不添加”“零添加” 的声称,不仅容易误导消费者,还让大家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过度的误解和恐惧。要知道,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不会危害健康的,而且在食品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等。这次新规的实施,就是要让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不再被虚假宣传牵着鼻子走。

除了禁止 “零添加” 用语,这次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还有不少亮点。比如说,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要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含量。以后大家买 “燕窝月饼”,就能看到里面到底有多少燕窝了,再也不用担心被 “忽悠”。还有,为了降低食物过敏的风险,新标准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对于那些有食物过敏问题的人来说,这可太重要了,以后买东西看一眼标签,就能避开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方面,也有了新变化。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等 6 个产品类别,专门为患有特殊疾病或处于特殊医学状况的宝宝提供更精准的营养支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也进行了修订,在产品品类、营养成分指标、添加糖供能比等方面做了补充,更符合宝宝的营养需求。

另外,新版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也有调整。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从 “1+4” 扩展到了 “1+6”,增加了糖和饱和脂肪(酸),这样大家就能更清楚地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合理控制饮食。而且,数字标签也将陆续应用到食品包装上,通过扫描二维码,大家可以获取更详细的食品信息,还能实现页面放大、语音识读等功能,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字体小看不清标签了。

虽然有了新规,但要让 “纸上标准” 真正变成 “盘中安全”,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相关部门要加强全链条监管,对于那些继续误导宣传、不规范使用商标的企业,要严厉查处,绝不能手软。企业更要严格遵守规定,诚信经营,把心思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而不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擦亮眼睛,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学会看配料表、营养成分表这些食品标签信息,不被各种概念炒作迷惑。

健康食品不是靠 “标榜” 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品质。当高标准的规定和严格的监管形成合力,那些混淆视听的营销手段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只有企业都自觉遵守标准,诚信经营,我们消费者才能真正 “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