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3月20日春分,平分了昼夜,也平分了春色。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气里。
老人常言:“春分3不吃,福气不进门”,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和养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1.春分不宜吃寒性食物
经过漫长冬季,人体阳气在春季逐渐升发,春分时节,阳气虽有进一步发展,但仍未完全强盛。像绿豆、苦瓜、螃蟹等寒性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阻碍阳气的正常生发。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受损,营养吸收就会受影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从传统中医养生角度看,人体应顺应四季变化调整饮食。
春季需顾护阳气,食用过多寒性食物,会打破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让身体易受外邪侵扰,福气自然难以降临。
比如,春分时节若贪吃螃蟹,因其性寒,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痛腹泻,消耗身体能量,又何谈迎接福气呢?

2.春分要避免吃辛辣食物
春季肝木当令,肝主疏泄,过多食用辣椒、花椒、大蒜等辛辣食物,会使肝气过旺。肝木过旺则克脾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在这阴阳平衡的关键时期,维持身体各脏腑间的协调至关重要。辛辣食物还易引发上火,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破坏身体的平和状态。
传统养生注重人体自身的平衡,以及与自然的和谐,春分吃辛辣食物,打破了这种平衡,不利于身体健康,福气也就难以顺遂进门。
像一些人,习惯每餐必吃辣椒,在春分若不克制,可能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调,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3.春分不宜吃油腻食物
随着气温回升,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但消化功能,并非一蹴而就变得强大。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的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
肠胃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易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在这个万物蓬勃生长的时节,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阳气生发和新陈代谢。
而油腻食物,不仅难以提供有效营养,还阻碍营养吸收,使身体处于“营养缺乏”和“消化负担重”的矛盾状态。

从传统观念来看,健康的身体状态,是福气的根基,身体不适,福气便难以亲近。比如油条这类常见的油腻早餐,春分时节,若经常食用,肠胃易积滞,影响一整天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
春分的这些饮食忌讳,并非迷信,而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养生之道,是对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深刻认识的体现。

遵循这些传统饮食原则,合理调整饮食,我们不仅能收获健康的体魄,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分时节,从餐桌开始,顺应自然,迎接福气,让传统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滋养我们的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