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巴斯,这个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小岛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一直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自1979年宣布独立以来,基里巴斯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2003年,该国迎来了第一位华裔总统——汤安诺,随之而来的则是与中国断交的决定。令人意外的是,几年后,当基里巴斯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重新寻求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这一历史的转折,带出了一个重要的外交问题:国家利益和外交关系的变迁,是如何在现实的考量下逐步演化的?
基里巴斯与中国的首次外交接触可以追溯到1980年。两国当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并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合作。然而,2003年,基里巴斯迎来了新的领导人汤安诺。当时的选举异常激烈,汤安诺与其兄弟汤哈瑞争夺总统宝座。令人意外的是,台湾地区暗中支持汤安诺,为其提供了竞选资金。这一支持不仅帮助汤安诺赢得了选举,也导致了基里巴斯与中国的外交断裂。
当时,汤安诺在上任后迅速与台湾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宣布与中国断交。这一举动打破了两国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外交关系。汤安诺的决策,在当时看似出于政治考虑,但也为基里巴斯未来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进入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开始对基里巴斯的生存构成威胁。作为由多个小岛组成的国家,基里巴斯的土地面积极为有限,而气候变化带来的海水上升威胁着这些岛屿的生存。汤安诺和基里巴斯政府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他们的国家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
为此,汤安诺提出了一个将基里巴斯民众迁移到其他国家的计划。他的目标是找到一个适合安置基里巴斯国民的地方,并考虑在斐济购买土地。然而,资金问题很快成为实施这一计划的最大障碍。在无力支撑迁移计划的情况下,汤安诺转向了台湾地区,寻求进一步的援助。然而,台湾地区在经济上并未能提供足够的支持,这让汤安诺和基里巴斯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随着基里巴斯政府逐渐意识到台湾地区无法为他们提供实质性帮助,汤安诺开始反思与中国断交的决定。他在任期内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最终在2016年下台。新上任的总统塔内希·马茂,深知基里巴斯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上任后积极寻求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2019年9月,马茂总统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并表达了恢复外交关系的强烈意愿。几天后,中基双方正式签署了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回暖。在此后的合作中,中国向基里巴斯派遣了医疗团队和农业专家,帮助基里巴斯提升公共卫生和农业生产水平。此举不仅改善了基里巴斯的民生状况,也为两国在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恢复外交关系后,中基两国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基里巴斯成为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的重要伙伴之一。两国在渔业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探索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合作模式,旨在促进双方在渔业资源开发方面的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基里巴斯政府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与中国的合作为该国带来了更多的外交和经济机会。2022年,基里巴斯政府请求中国派遣警务人员协助,解决国内的治安问题。中国迅速回应,派遣12名警察前往基里巴斯,协助该国开展社区警务项目、建设犯罪数据库等工作,这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合作。
太平洋一个岛小国基里巴斯沉没海底,与中国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小国家不要理他们不可以吗?
一个太平洋的小岛国基里巴斯沉没海里与中国有什么关系,这个的国家不要理他们不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