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 八瓜鱼
在香港娱乐圈,古天乐的名字几乎与“慈善”划等号。
除了《神雕侠侣》中“杨过”一角。
他留给大众的印象便只剩“慈善家”。
有人夸他低调又善良,有人却怀疑他道貌岸然。

古天乐的慈善情怀与他早年的坎坷经历密不可分。
1970年,他出生于香港的普通家庭。
15岁辍学打工的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等底层工作。
20岁那年,“讲义气”的他替朋友顶罪入狱。
却在狱中遭遇女友背叛。
绝望之余,他多次与人发生冲突。
最终刑期从18个月延长至22个月。
这段经历也让他深刻体会何为“无知的深渊”。

出狱后,他因自卑一度不敢求职。
直到一位70岁修女的劝诫点醒了他。
“人生常有挫败,只要有勇气面对,终会站起来。”
这句话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此后,他通过模特工作踏入娱乐圈。
并在张国荣的提携下崭露头角。
但年少时的阴影始终萦绕。
他曾在采访中坦言:“每多建一所学校,就可能少一所监狱。”
这种对教育的执念,成为他慈善事业的核心动力。

2008年汶川地震,震碎了无数家庭。
也让古天乐的慈善事业正式启航。
他第一时间捐款100万港元。
并成立“古天乐慈善基金会”。
只为专注于灾后重建与教育援助。
此后,他开启“疯狂拍戏”模式。
无论剧本质量如何,只要片酬到位便接拍。
甚至被冠以“烂片之王”的称号也无动于衷。
面对质疑,他直言:“我需要钱,更多人需要我。”

截至2024年底,基金会已在内地捐建139所学校。
除此之外还包括20余所医疗所和50多口水窖。
这些善举覆盖贵州、甘肃、广西等偏远地区。
但外界却有人对这些以“古天乐”命名的学校颇有微词。
认为是明星的刻意“作秀”之举。
可事实上,这些学校以“古天乐”命名并非出于虚荣。
而是香港慈恩会的明文规定:
即个人捐赠项目需标注捐款者姓名。
即便如此,他从未公开宣传。
甚至为避免打扰村民,他从不亲自探访学校。

古天乐的慈善行动不仅限于教育。
他深知贫困地区的多重困境。
因此项目涵盖医疗、饮水、灾难救援等多个领域。
2009年,他向受灾地区捐赠价值2000万美元的紧急物资。
2020年,他资助肝癌晚期的演员李兆基治疗,并承担20万元手术费。
此外,他还在甘肃会宁县捐建50眼“爱心水窖”。
解决了当地居民饮水难题。
碰上武汉疫情爆发,他捐赠1000万元。
而在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间,他又捐赠3000套检测试剂和130万个口罩。

作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古天乐对同行同样慷慨。
演员吴志雄因投资失败欠下巨债,他无偿资助1000万港元。
疫情期间,他还发起“疫境支援计划”。
为失业艺人发放9000港元救济金。
老戏骨曾伟权患癌离世前,他不仅支付医疗费用。
还受托管理其遗产,延续慈善事业。
可尽管善举无数,他依旧遭人质疑。

2020年,卓伟声称他“借花献佛”。
暗示他利用企业资金做慈善。
然而,经纪人澄清基金会资金全部来自个人片酬。
且透露古天乐本人坚持亲自监督工程进度。
而面对流言,他从未辩解。
只是淡淡的表示:“慈善不是为让别人知道。”
这种低调源于他对“施与受”的深刻理解。

古天乐的善行不仅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
更激发公众对公益的关注。
2021年,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同年,一种新发现的昆虫物种被命名为“胡古叉襀”。
只为致敬他与胡歌的环保贡献。
他的故事证明:慈善并非富人的专利。
而是每个人都能践行的微光。
正如他所说:“有能力时帮助他人,是我对自己的承诺。”

回看古天乐的慈善之路,会发现他脚印清晰。
所行善事既做到了低调,又实现了留痕。
他的善举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细水长流的坚持。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他的坚持弥足珍贵。
或许正如网友打趣他所说:“除了太阳,没人可以黑古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