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州都会在清明前后去郊区祭拜自己的祖先,有所谓前三后四的说法,一说是在清明节正日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祭拜是最适合的,二说是亲人过世的前三年必须在清明节正日子祭拜,后四年只要去祭拜就行了,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日期,七年后就不必每年要到现场祭拜了。
很多老苏州亲人过世后一般会选择祖先墓地附近安葬亲人,但是墓地放满后或动迁后就必须重新选择公墓,苏州风水好的公墓如东山华桥和西山名流都有一个小缺点,那就是祭拜拥挤,原因是祭拜私家车大军和旅游春游车队的重叠。
对于收入普通的苏州居民无论选择山陵文化旗下的公墓还是选择胥陵文化旗下的公墓,只要看得顺眼的一般的价格都在十五万以上,中等偏上的起码二十万以上,而且每过几年都会涨价,所以说对普通人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近几年由于土地资源匮乏,苏州人口激增,苏州民政局出台了限制非苏州户籍人员去世者购买苏州墓地,原来部分墓地许可苏州户籍满八十岁以上的居民提前购买也取消了,很多苏州老人想节约成本和提前布局人生大事变得难度大大增加了。
很多新苏州人已经是三代人长期居住在苏州了,第一代虽然没有苏州户籍,但是第二代和第三代都出生在苏州,成长和生活工作在苏州,很难想象他们以后每年清明节会为第一代离开苏州去第一代的老家外地祭拜,这样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一部分新苏州人需求苏州墓地是实实在在的,但是按照现有政策似乎无解。
价格经济的树葬和壁葬推广了很多年了,但是叫好不叫座,这条路依然是任重道远,有人认为这些推广树葬只对客户有优惠,对所有的殡葬一条龙没有好处,所以大部分一条龙没有动力,不会介绍推广树葬,新生事物在最后一公里被短路。
前几年上海周边的小镇上一些小户型的商品房内突然出现了一些神秘的买家,主人一年只有来一次,其实他们就是只花费几十万元钱把购买的商品房改为骨灰安放房间,满足同一家族的人集体安放(平均下来每个只有一二万或者更低),这些行为不仅违规,而且对正常购买商品房左领右舍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冲击。
据说苏州新一届殡葬理事会成立了,不知道他们新探讨的是啥课题,对于新近出现的塔葬和庙葬是啥态度,对互联网祭拜和有偿服务代祭拜墓地是啥态度?
期待有智慧和宽容心的高人能够破题考虑解决当下清明节实实在在人们遇到的困惑!
(留言讨论苏州人新苏州人选择风水墓地和优惠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