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下岗,我断供女儿4000房贷,亲家母急了:我3000打牌钱谁出?

晓美说故事 2025-04-16 16:26:33

01

我叫赵淑芬,今年57岁,初中文化,早年从小山村嫁到一个小县城里,婚后一直在当地一家食品厂做工,干了二十多年,直到前些年厂子倒闭,拿了一笔微薄的补偿金就算退休了。

老伴韩志国比我大两岁,是县里的供电所职工,干了一辈子,前几年还算稳定,但去年突然下岗了,单位改革,把一批老职工给清走了,虽然说是提前退休,但每月也就拿个两千多块钱,日子顿时紧巴了起来。

我们有一个女儿,叫韩雪,今年32岁,大学毕业后在市里一家外企做行政,工资不高,但工作稳定。

她三年前结了婚,丈夫叫刘晨阳,是做销售的,收入还不错。

婚后两人贷款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房贷每月八千,他们两口子凑一半,剩下的部分原来是双方父母轮流补贴。

我们家每月要出4000元房贷,这三年几乎没有间断过。

原本想着孩子压力大,我们做父母的再苦点也得帮衬着点。

可如今情况变了,老韩下岗,我的退休金也就三千出头,家里日常开销不小,实在是负担不起了,我只好咬咬牙,和女儿说咱这边以后不出了。

没想女儿还没说话,她那亲家母刘淑兰倒先急了,她竟然打电话问我:“你们不出,那我每月三千打牌的钱谁出?”那一刻,我真是又气又心寒。

02

我和老韩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为了供女儿读书,我们省吃俭用。

她是我们唯一的孩子,从小我们就把她当宝一样捧着。

那年她考上大学的时候,我高兴得一晚上没睡觉,老韩也乐得嘴都合不拢。

可那会儿学费、生活费样样都要钱,我们两口子一人干两份活,连年节都没休息过。

韩雪读大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刘晨阳,那男孩长得高高大大,说话也文质彬彬,第一次上我们家时还挺客气。

我们本以为他是个踏实人,哪知后来才看出来,嘴甜心不实。

他工作虽说收入还可以,但花钱大手大脚,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啥钱。

两人刚结婚时,我们家出了十万块彩礼,还给添了两万块家具钱,女儿那边几乎没让娘家省心。

婚后不久,他们要买房,说是市里限购,再不买就来不及了。

我和老韩商量了一宿,最后决定把老房子卖了,借了亲戚几万块,又搭上我们多年积蓄,凑出首付。

可贷款还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韩雪打电话来说:“妈,我们两口子一个月能出四千,剩下的你们和亲家商量着出吧。”我当时心一软,就答应了。

那时老韩还没下岗,我们还能勉强挤出4000块。可后来厂子一倒,我每月只剩3000多退休金,真的是力不从心。前段时间老韩身体不好,住了几天院,花了五六千块,我心里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

我试探着和韩雪说:“雪儿啊,咱家最近困难,房贷那边……要不你和晨阳自己先扛一段时间?”她那边沉默了几秒,说:“妈,我知道你们难,但晨阳妈已经说了,她不想出那么多了。她说咱家负担大,应该多担点。”

我听了心里五味杂陈,没说话。

没两天,亲家母刘淑兰自己打电话过来了,一开口就火药味十足:“赵姐,我听雪儿说你们不打算出了?

那我每月三千打牌的钱谁出?

你们这还讲不讲道理啊?”我一时懵了,没想到她竟然这么说。

我忍着火气说:“刘姐,我们家老韩下岗了,我也就那点退休金,实在没办法……”她却打断我:“你们女儿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女儿吧?

她住的房子不是我儿子一个人住吧?

你们该出就得出!”我听完真是心寒得很,原来在她眼里,孩子的房贷,是我们义务,我们不出,就是不讲理。

我越想越气,和老韩商量:“咱们以后就不出了,孩子得学会独立。”老韩点头:“是得让她们自己扛了,咱们再撑,也撑不起了。”

可没想到这边刚刚断供,那边女儿就开始冷淡了。以前每周都打电话、视频,现在一连好几天没联系。过年也只是匆匆回来吃个饭,没坐热凳子就走了。看着她匆匆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

前阵子韩雪打电话过来:“妈,我和晨阳打算要孩子了,你们要帮我带。”我说:“雪儿啊,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老韩这边也走不开。”她在那头沉默良久,说:“妈,你们以前不是说最疼我、最爱我吗?

现在怎么都不肯帮了?”

我听着她这话,眼泪哗地就下来了。不是我不疼她,是我真的撑不住了。她结婚、买房,我们尽了全力,可她似乎从来都没考虑过我们俩的日子。老韩身体不好,我自己也老了,哪还有力气再去带孩子?

我们曾是她坚强的后盾,如今也需要被理解和体谅。可她却只看到我们“不出房贷”、“不带孩子”,却没看到我们两鬓斑白、步履蹒跚。

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从未真正理解过我们。

03

女儿后来再也没提让我们出房贷的事,但也不怎么联系了。亲家母依旧活跃在麻将桌上,每次见面,还会冷嘲热讽几句:“现在人真是,自己的孩子都不管。”我听完也只是淡淡一笑,不再辩解。

生活还要继续,我和老韩种了点菜,养养花,日子虽清苦,却也有了些自己的节奏。我们把节省下来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女儿的路,她必须自己走下去了。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为她走一辈子路,也不能为她撑一辈子的伞。 爱不是无限度的付出,而是让她学会担当。

也许有一天,她会理解我们。到那时,我们依旧在这小县城的一隅,等着她回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