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山林逍遥游

无语者爱文化 2025-02-17 12:01:13

一生长是爱山人,何处逢君便得真。

不用黄金成作骨,却随白发到红尘。

眼前富贵皆非我,天下英豪自属神。

只愿此心无住著,莫言贫贱即通津。

这首诗描绘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表达了对世俗富贵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内心超脱、逍遥自在境界的追求。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阐述,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首联:“一生长是爱山人,何处逢君便得真。”开篇即点明一生钟爱山林隐逸之士,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

用“何处逢君便得真”来表达与山林隐逸之士相遇时的喜悦和满足,因为只有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启示和感悟。

这种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对自然、对自由、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颔联:“不用黄金成作骨,却随白发到红尘。” 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俗财富的不屑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黄金无法铸就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我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满足。

而岁月的流逝让人不得不面对红尘的纷扰,但并不因此而沮丧,反而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

这里的“黄金成作骨”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以强调世俗财富的虚无缥缈,而“却随白发到红尘”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接受。

颈联:“眼前富贵皆非我,天下英豪自属神。” 进一步阐述了对世俗富贵的淡泊态度,认为眼前的富贵并不属于自己,而是过眼云烟。

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和满足,认为真正的英豪应该拥有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这里的“神”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脱世俗、拥有更高智慧和精神力量的存在,是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尾联:“只愿此心无住著,莫言贫贱即通津。” 表达了对内心超脱的追求和对贫贱与通达的深刻理解。

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束缚,保持一种自由、平和的状态。

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将贫贱视为通往超脱的捷径,因为真正的超脱需要内心的修炼和觉悟。

这里的“无住著”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状态,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山林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对世俗富贵的淡泊态度,展现了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真正的自我不在于外在的财富与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全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让人在品味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