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资本围剿?同行搞鬼?百雀羚事件持续发酵,网友评论炸锅!

星河尘埃漫舞 2024-12-23 15:53:22

百雀羚,一个承载几代人记忆的品牌,竟然也出事了!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拉着我在小商店里挑百雀羚的那一抹绿.

那可是“国货之光”的象征,意味着纯净和安全。

然而,这一次,百雀羚却给了我们一记措手不及的“回忆杀”,但这杀的是信任?

近日,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答复书掀起了舆论风暴:百雀羚被举报涉嫌添加禁用原料!

举报内容基本属实,已进入立案调查阶段。

一时间,消费者的情绪如同“水嫩净透”的洁面乳泡沫般破碎!

究竟怎么回事?

据药监部门调查,百雀羚的部分产品使用了“圆叶牵牛提取物”,一种曾经允许添加但在2021年被列为禁用的新规原料。

虽然企业解释称,这些产品都是在法规生效之前生产的,但消费者的质疑声还是像无数根针扎进了百雀羚的品牌招牌。

百雀羚的回应好比一个“考场上的临时补救”,解释说:事情有依据,是时间的错,是新规太快。

但消费者的想法很简单——家里的百雀羚洁面乳还敢用吗?

甚至还有网友开始怀疑:

“看来越是品牌的,越是历史悠久的,越需要专业部门去检验,

更需要社会力量的监督,因为老百姓用得多,用的量大,如果是有瑕疵的话,那危害也更大!”

一张答复书引发了全民大讨论,甚至还有人把这件事比作“化妆品界的三鹿事件”。

这次事件不仅让百雀羚蒙羞,也牵动了整个国货行业的神经。

国货崛起不易,我们一直以为国货正在迎头赶上国际大牌,但这次风波却像一盆凉水泼在消费者的热情上。

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人质疑是不是“同行搞鬼”——有人举报,有人跟风,可苦了那些无辜掏钱支持国货的消费者。

从一个“绿色铁盒”到如今的舆论泥沼,百雀羚的转变让我们唏嘘。

信任,就像一块精美的瓷器,摔碎了,再补也难回原样。

百雀羚,这一次还能站起来吗?

2. 网友评论

更有网友怀疑,背后是“外资大牌在整国货”,一句“百雀羚这次可真成了国内版的三鹿”直接点燃争议。

还有人站出来呼吁:“支持国货没错,但前提是国货争气!

否则,消费者买的是情怀,收获的却是健康隐患。”

这种声音获得了不少赞,显然,大多数人对国货还是爱之深、责之切。

有网友冷静分析:“其实‘圆叶牵牛提取物’不是剧毒物质,只是新规中环保风险较高被禁用,不会直接危害人体。”

一番理性分析,为百雀羚争取了一些理解,但也被怼:“环保风险就不是风险了?!”

一些网友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次爆料的百雀羚被查了,那其他品牌呢?没有被曝光就一定没问题吗?”

甚至有人呼吁:全行业来一次彻查,别让问题产品成为定时炸弹。

评论区里,情绪五花八门,有愤怒、有冷嘲、有不舍,更多的是对国货未来的担忧。

从百雀羚事件看品牌信任:一失足,千年难回!

百雀羚这次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添加禁用原料的风波,更是一次消费者信任的巨大滑坡。

对化妆品品牌来说,消费者买单的不仅是产品效果,更是对品牌安全和道德的信赖。

这让人想起2018年的某国外品牌添加重金属事件,当时那家品牌硬是靠着豪掷千金的公关战打了一场“翻身仗”。

然而,国内品牌却不具备同样的资源和国际话语权。

如果国货再不能以质量立足,消费者的信心很可能会转移到海外品牌身上。

此外,这起事件也反映了消费者与监管之间的“信任鸿沟”。

为什么一个品牌的问题要靠消费者“举报”才能揭露?

监管的力度是否应该加强?

从百雀羚到前些年的“蜂花”风波,国货一再经历信任危机,是不是该重新审视整个行业的底线?

消费者的期待其实很简单:

希望买到的每一份产品,都值得信赖,不需要每次购买之前还得化身“质检员”。

“爱之深,责之切!但国货不能一再让人失望。

百雀羚这次事件是一次沉痛的教训。

对消费者而言,我们希望国货自强,而不是总用“情怀”绑架信任。

百雀羚,你可以再绿一点,但不要再“凉”一次了。

事件过后,希望百雀羚能够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不是拿政策做挡箭牌。

希望这只曾经的“护肤之雀”,还能重新飞翔,而不是成为历史的一抹悲剧。

大家怎么看?你还会支持百雀羚吗?或者,你对国货未来还有信心吗?评论区见,咱们唠唠!

#百雀羚涉嫌添加禁用原料基本属实#\u0002

#爆料#\u000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