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有一些不喜欢电动汽车的人,吐槽说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说氢能源汽车才是,还说什么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在日本这类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个大菜,直接来聊一聊氢能源市场现在的格局到底是个啥样子。
我们先来做个简单对比,中国氢能源汽车和日韩美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如果硬要说差距的话,总结下来大概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产销量中国不占优势。根据欧盟燃料电池及氢能合作组织某董事提供的数据,氢燃料汽车美国销量最多,为7450辆,日本第二,为3129辆,欧洲合起来是1731辆。中国和日本总数差不多,但中国主要是商用车和公交车,私家车的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是加氢站数量中国全面落后于欧美日。欧洲有134个加氢站,日本有108个,美国41个,中国呢只有30座加氢站。
第三嘛,讲得是中国研发氢燃料起步比较晚,不在一个段位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研发,所以他们的技术和产业链相对成熟。具体来讲就是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上面有差距,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催化剂、空压机这些重要零部件,中国可能还依赖进口,或者说技不如人。
但是不好意思哈,这其实是2019年的资料。说这些也是为了先让部分人爽一下,我还是很愿意照顾别人感受的。
那么言归正传,现在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2022年,日本有家研究机构叫Astamuse,曾经发布了一份“全球氢技术专利竞争力排行榜”,把日本排在第一位,然后把中国排在了第二位,并声称未来中国有可能超越日本。报告说,日本在2011年至2020年9年时间共提交氢能相关技术专利申请34624项,但比起更早的2001年至2010年这个期间却减少了30%,速度在放缓。但是同期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却飞速增长,以21235项的记录快速超越了美国、韩国和德国。
该机构的研究还认为,氢技术共分五大类,但中国已经在四类技术上超越了日本,那就是制造、存储、安全控制和运输。日本的尖端技术虽然仍具领先地位,但在专利的覆盖面上并不比中国的强。而且中国的加氢站建设也速度惊人,已经从2019年的30座加氢站骤增到了2024年的428座,占全球总数的38%,排名上已经稳拿第一。
以上是日本人说的,我们再看一下台湾同胞是怎么说的。
台岛的“中时新闻网”6月6日报道说,中国大陆已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产氢国和氢气消费国,大陆每年可生产22万吨绿色氢气,比全球氢产量的总和还多出6000吨,提前完成了2025年20万吨的目标。这个听起来还怪吓人的。
其实我还有两个好消息要向大家通报一下。
2023年6月2日,中国的谢和平院士团队发明的海上风电无氮化海水电解氢技术在福建实验成功,意味着以往的制氢技术成本将由每公斤12.64元降至4.94元,将正式引领全球。
另外,中国的科学家还发明了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将氢储存在具有石墨烯界面纳米阀结构轻质金属储氢材料中,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样分量的氢气,用这种材料储存,只有日本丰田公司储存罐体重量的1/2、体积的1/25。看来日本人确实没瞎说。
如果您还认为日本氢能源汽车厉害的话,那我们也不抬杠,请你去查一下丰田Mirai的销售数据。
所以,中国的氢能源到底怎么样,结论也是明显的。只要中国想要,氢能源的未来还是在中国,只要氢能源真的是战略需求,中国必然也会两条腿同时起跑,以中国的规模效应,日本想捧起氢能源这块的蛋糕,基本也是力不从心的。
我们了解并正视国外的先进技术当然是对的,但我不明白的是,有些人为什么骨子里就有种贬低中国的习惯呢?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啊,您看不上中国可以选择移民,但是中国人连自己都不了解,就去忙着为别人唱赞歌,不觉得很悲哀吗?
好了,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涨知识听有见地的观点,老铁们再会!
几百年前世界著名科学家卡文迪许揭示氢是一种可燃元素后,燃氢汽车,燃氢飞机,氢氧燃料电池,氧氧火箭等多种氢能动力接连问世,但除氢氧火箭不顾成本广泛用于航天领域外,均未能广泛商业化推广应用,因为氢能技术一直停留在在传统西学多工艺环节技术,均工艺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市场竞争力弱。有待向单工艺环节氢能技术创新发展,大幅度减少工艺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力,氢能才能广泛商业化推广应用。详见《氢能创新研发应用文集》相关论述。龚木益
氢能源 不仅 解决了奠c 只会单一 SsR的问题 还弥补了奠c 不会爆炸 s人不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