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看来,李丹的工作并不完美:山东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曾经的新东方英语老师,现在却当起了只有10个孩子的托管班老师。
但在李丹看来,这真正是一份属于自己的“完美”工作。
此前,李丹是李沧区虎山路街道岳湖社区的一名宝妈,女儿出生后,为了兼顾家庭和孩子,她放弃了职场竞逐,一心选择从事灵活就业岗位。为此,李丹用心准备,在做全职妈妈期间,考取了中国蒙台梭利协会高级教师资格证和英语教师资格证。
一切似乎水到渠成。正赶上社区居民有托管服务需求,于是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在李沧区人社部门和虎山路街道的帮扶下,李丹在岳湖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从事起托管服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也得以实践她的教育理念。
至此,一份工作完美或是不完美,当我们开始探寻这背后的逻辑成因,似乎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

李丹和她托管学生的合影,后排右一是她的女儿
10个孩子一个岗4月23日下午四点整,岳湖社区的“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李丹开始了一天最忙碌的时段。孩子们马上就要放学了,她趁这空当再次梳理一遍早就准备好的托管课内容。
托管班里一共10个同龄的孩子,都居住在社区周边,放学后就集中在这里学习,其中就有李丹自己的女儿。
38岁的李丹,女儿今年10岁了,在读小学四年级,“正是关键时期”。方便照顾女儿,是她选择从事这份工作最主要的原因。

这是前几年李丹(后排左一)在幼儿园教学时,师生合影
下午四点半,孩子们放学后陆陆续续走进岳湖社区。学校距离社区很近,孩子们放学后不用穿行马路,所以不用到校门口去接,他们很短时间内就蹦蹦跳跳地到了托管班。
时值春日,室外天清气朗,放学归来的孩子们,“首个任务”是户外活动,尽情释放着活泼快乐的天性,直到下午5点,都自觉回到托管班的教室里写起作业。在此期间,李丹会随时为孩子们的语、数、英三科答疑解惑,孩子们不懂的问题,她都能一一辅导,讲解明白。

学生在托管班写作业

李丹在托管班辅导学生写作业,右二是她的女儿
目前,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到七点半,是托管时间。“小学生在校托管最迟可以到下午四点半,但是家长们很难在这个时间点下班接孩子。所以眼下托管服务就是学生家长日常最需要的。”这也是李丹下决心办托管班的原因之一,除了照顾女儿,不能忽视有个庞大的市场等待挖掘。


这是前几年李丹带着女儿,如今女儿已10岁
除自己女儿外的9个孩子,每人每月800元托管费,这支撑起李丹这项工作的主要收入。此外,每周六会有初中生跟着她学英语,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形式进行课外辅导。
在社区里办起托管班,李沧区人社部门、虎山路街道的着实助力良多。此前,岳湖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的就业服务专员了解到,李丹在新东方做过英语教师,还在一对一辅导教育培训机构做过培训教师,后来在家全职带娃期间,又考取了中国蒙台梭利协会高级教师资格证和英语教师资格证,有如此优越条件,专门帮忙对接了职业指导专家赵建平,为她定制个性化和精细化职业规划。
“我有教师资格证,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有教学经验。规划根据我自身的技能,结合周边社区家庭需求,孩子需求,市场需求,定制了符合我的就业规划方案,精准、精细。”李丹说。
有了明确方向,就业服务专员继续跟进,又为李丹定制了就业帮扶方案,最终帮助其入驻社区,支起托管小课桌。有了社区提供的场地,让李丹的托管班收费得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据了解,周边同类的托管班收费,至少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
工作跟着女儿走在李丹看来,选择灵活就业而不是找一份全职工作,是她当下最好的选择。
2010年从山东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李丹的就业路线就一直圈定在教育领域:
先去了新东方做英语老师,教了一年小学生青少年新概念英语;
而后在位于香港中路的一家一对一培训学校工作三年,辅导小学、初中学生;
再后来,去了一家培训学校做分校校长,为中考失利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孩子培训职业技能;
从这家学校辞职后,加盟北京的一家艺考学校,做了一年艺考培训……
那些年,李丹几乎接触了全年龄段孩子的教育。当然,这些都发生在她结婚生子之前。
待到李丹走进婚姻,生了女儿,便开启了她的全职带娃时光。女儿从出生长到3岁,李丹做了3年全职妈妈。
“在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李丹说,那时候要伸手问老公要钱,虽然按道理讲合情合理,老公也十分体贴,她却始终觉得伸手要钱不舒服。
“我觉得,大家能在自己有限的条件下,经济独立会更好。”李丹说,她全职带娃那三年都在这种不安中度过。
“但现在想想也并不后悔。因为可以全心全意地用所有的母爱、光辉,尽心尽力地带好孩子。”在李丹看来,全职带娃的经历正是现在自己能从事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
女儿上了幼儿园,李丹总算腾出手来,可以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思来想去,她还是放不下教育,于是就去学习了3至6岁的中国蒙台梭利教育,以教师的身份加盟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的一家旗舰园。

这是前几年李丹在幼儿园教学时带小朋友做游戏

这是前几年李丹在幼儿园教学时,小朋友在课堂上的情景
于是,李丹和女儿同一天走进了同一所幼儿园,女儿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李丹在这里实践自己的所学。
3年后,女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不久,李丹也从幼儿园离职,来到女儿所在的小学做兼职教师。不巧的是遭遇疫情影响,兼职未能持久。
再之后,就是经过了一段在家待业的日子后,在人社部门和街道帮助下,李丹落脚岳湖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开启托管班。“我挺满意,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能兼顾我的家庭和孩子。”
说起来,李丹和托管班的孩子们渊源不浅,自打幼儿园时,李丹就是孩子们的幼儿园老师,后来他们上了小学,李丹又在他们读书的小学做兼职教师。2024年4月起,李丹办起托管班,孩子又“追随”在了她的身边。如此长期稳定的关系,让他们彼此间形成了很强的“黏性”。

这是前几年李丹在幼儿园教学时,带小朋友看医生
“我自己带10个孩子很轻松,也已经和这10个孩子还有他们背后的家庭形成强链接,黏性也很强。”李丹之所以如此形容,是因为这些家庭中也有全职带娃的宝妈。寒暑假时,她们也来托管班帮忙,并且受李丹影响,多位宝妈分别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社工证。
每天下午孩子要吃加餐,有位宝妈专门去学了烘焙,时常会在家给孩子们做各种零食小吃。在李丹看来,这种黏性链接,也是一种带动。
这给了李丹很大的鼓励,她相信未来如果还有孩子需要加入托管班,她也可以收下,“再来10个孩子也能接纳得了,我们也有其他老师可以一起合作、搭档。”
选择不应设限李丹对现有工作状态的满足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她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对未来有着明确打算:再过两年,这10个孩子就会升入初中,孩子们面临人生转折关口,她也为此做了职业规划转折的准备。比如,她的计划中就有初中的晚托班,或者初中学生英语辅导服务。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李丹不给自己设限。“如果我白天有空,有合适的工作我也可以去做。现在夜市经济、摆摊经济很火,晚上七点半以后我也可以去试试。”她说,人生选择不应该限制于个人所学专业和所学技能,大家都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适合自己的道路。
如今,工作起来的李丹感觉无比自由。她甚至利用闲暇时间到职业培训学校学习了养老护理专业,“未来,我们都会变老,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照顾父母,正好可以学学。还有更多的老人需要我们去照顾,在养老需求增多的情况下,我也可以去做养老护理行业。”
关于工作的问题,李丹和女儿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你说这世界上什么职业最赚钱?我想挣钱。”
“未来可能有非常多的工作是妈妈意想不到的。目前来看,妈妈做的是朝阳产业,每个孩子都很阳光、很开心、很正能量。但每个人都会老,养老行业也是个很好的职业。”
“妈妈,我挺喜欢做育婴师的。虽然现在有机器人出现了,但我觉得机器人不会很好地照顾,没有多的温暖。”
“我们不应该限制自身。任何工种都可以去尝试,只要敢想,敢去实践,敢去做,都可以。”
李丹觉得现在的工作堪称“完美”,“人生就是用来体验的。只要去用心做,在任何工作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她用“开心”“自由”两个词语描述现在的生活状态。“我挺开心的,我上午的时间很自由,会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去参加读书会,去运动、练瑜伽。下午的工作也很轻松。我觉得我的状态还挺开心、挺自由的。”
参加读书会这件事,李丹已坚持了两年。每周,她会抽一个上午或整个白天去参加读书会。“读书、运动,都可以提升自己,让自己的内在更好地成长。我并不觉得空闲的时间会让自己无聊、焦虑、忧心忡忡,我的状态还挺好的。”
链接 在家门口支起一片天自托管班入驻以来,李丹有效兼顾了事业与家庭,还带动小区其他邻居“家门口”就业。
岳湖社区党委书记张雪梅说,社区有4956户,是新建小区,新市民多,18岁以下孩子2000多人,社区前有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后有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还有两个幼儿园。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宝妈的就业需求也越来越多。岳湖社区先后建立了两个“妈妈之家”微信群,用于衔接资源,为宝妈提供对接,提供就业岗位。像李丹一样,还有宝妈在做起了收纳师、陪诊师等。
岳湖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整合了青岛林海职业培训学校、青岛李沧康德医院、青岛民建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为宝妈提供免费培训,除了“妈妈岗”培训,还开展了品茶活动、“小小茶艺师”亲子活动、妈妈课堂等,李丹等宝妈作为志愿者也参与其中。
岳湖社区年轻人多,没上幼儿园的0至3岁孩子也多,在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一位日常负责社区0至3岁亲子早教的老师介绍,社区会时常举办做手工、绘本阅读等公益活动,邀请宝妈带着0至3岁的宝宝参加,“平时,我会在服务站准备课程,比如设计海报、做课程计划、备课,组织‘妈妈岗’等培训开课。”
在青岛,像岳湖社区“就享家”这样的乐业服务站,如繁星般被一盏盏点燃,照亮了不少家门口创业、灵活就业者的路。
在市北区洛阳路街道周口路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每周二的下午,是社区宝妈们最期待的时间。她们早早地从家中到服务站跟随手工技能“达人”张玉花学习编织技艺。一根小小的蜡绳,在老师指导下,变成了精美的蜡线挂饰、主题摆件等。
宝妈们学会以后,还可将作品售卖给服务站合作的工艺品公司,一款绳结挂饰最高售价达399元,一件绳艺莲花盆摆件最高售价达2000元。“以前在家闲着,现在靠编织手链贴补家用,生活充实多了,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来社区学习,特别方便。”学员王秀丽说。
这些站点完善“培训+就业”服务链条,通过技能培训进社区活动,创新打造培训夜校模式,培育出像李丹一样的实践型老师,还开展手工编织、国潮面点、烘焙咖啡、短视频制作等培训,带动一批社区居民就业。
李丹、张玉花等人以自身职业技能带动周边人群就业,是青岛市“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就业服务专员精细化服务的一个缩影。随着服务场景重塑升级,服务质量也需提档增效。青岛市人社部门融通力量,建强队伍,凝聚起“劳务经纪人+劳动保障协理员+公岗从业者+网格员+就业服务专员”服务群众“强磁场”。
“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发挥扎根社区、熟悉居民、即时联系等优势,通过入户访民、电话联民、站点问民等形式,建立《居民求职培训需求台账》和《企业用工需求台账》,精准掌握居民就业需求,靶向提供求职登记、培训赋能、职业指导、岗位推介、创业扶持、帮办代办等服务。探索试点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供给专业化服务,为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添智赋能。
下一步,青岛市“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打造素质测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招聘、模拟市场等智慧化服务场景,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实现企业招聘精准高效,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智能化、便捷化、精准化。
“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妈妈,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由、独立、温暖的个体,都值得被爱,被关注。当我慢慢走出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胡思乱想,不再执着于别人的理解和肯定,不再有非说不可的事情和非要去理解的人,我学会了接纳真实的自己。相信每个人都会活出属于自己的喜悦人生。”李丹在一次分享中这样说,“我想对全世界拼了命想证明自己的妈妈们说,当你觉得自己快被榨干时,请你记得你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女神,她熬过产后的焦虑情绪,经历过育儿的艰辛,她在职场里也曾风风火火,她把原生家庭的经历酿成了蜂蜜。要相信哦:命运给每一位女神都偷偷留了糖。愿大家都能在时光里打捞出属于自己的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采访结束后,李丹说她又想了很多,最终总结成一段话发给了记者:“学历不是枷锁,学历只能提升人的下限,而上限是靠的机遇和阅历;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如果人生没有最好的选择,做好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李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