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闯荡娱乐圈,84岁成影后:看到她,我就不焦虑了

爱抠搜的文化 2025-02-07 12:30:49

文|茉莉

01 | 皱纹,也是礼物

“少女心” “独立” “自由” “时尚”——如果这些词和一位87岁的奶奶联系在一起,大多数人会觉得有些违和。但当这位奶奶叫吴彦姝时,却没有人觉得奇怪。相反,人们会心一笑,甚至忍不住加上一句“优雅”“可爱”。

吴彦姝的形象,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72岁,她以“新人演员”的身份进入影视圈;84岁,凭借电影《妈妈!》获得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

脸上布满细纹的她,比任何人都散发着生命的光彩。她说,皱纹是岁月送给她的礼物,是她生命故事的印记。

这种对年老的从容态度,仿佛一剂良药,抚平了许多人关于变老的焦虑。因为她告诉我们,美丽与青春从来不是靠容貌定义的。

很多人因为害怕“老去”,竭尽全力对抗时间:面部填充、切眉手术、拼命染发,甚至为了取悦他人,改头换面。但在焦虑之中,他们忘了:若连自己都不接受真实的模样,如何能活得自在?

而吴彦姝面对岁月的态度很特别,她淡定地说:“我活到这个年纪,还有什么可怕的?皱纹就是我的人生。”

02 | 自己的生活,自己决定

在很多人眼里,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子孙绕膝,颐养天年。而吴彦姝,却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她独居了12年,和女儿外孙分开生活。想念了就见面,不必时时刻刻绑在一起。即便生病发烧40℃,她也一个人打车去医院,不麻烦别人。她坚持独立,认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刚刚好”。

她的女儿开玩笑说,别人家是孩子反叛期和父母对着干,吴彦姝则是“老年叛逆期”。而这种“叛逆”,恰恰是她活得最鲜活的秘诀。

她不觉得年纪可以限制生活的可能性,“谁说到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喜欢什么就去做!”

84岁的她,一边爱演戏,一边热衷吃冰激凌;她带着布偶娃娃“小开心”去吃饭、坐飞机,还给娃娃织毛衣;

忙完拍戏,她坚持每天散步、做平板支撑,还时不时学年轻人用网络流行语。

吴彦姝的独立和自由,打破了世俗对“老年龄段”的刻板印象。她无拘无束地活着,证明了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03 | 热爱,是对抗时间的武器

从72岁第一次进入影视圈,到87岁还在片场,吴彦姝的“晚年人生”比年轻人都要忙碌。

她一边拍戏,一边学习新技能,比如学开车、学外语。在出演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时,她成了剧组第一个拿到美国签证的演员。

第一次出国,她不懂英文也没有依靠人,用翻译软件和机场服务员沟通,靠拍照记路认方向,一个人完成了所有转机。

有人觉得吴彦姝“太拼了”,她却云淡风轻:“忙起来才快乐,我喜爱每个角色,也热爱每一段体验。”

她不是为了名利而奋斗。对于此前拿奖或落选,她一贯云淡风轻:“谁得奖都好。我是演员,只要有人找我演戏,我就很满足。”

吴彦姝的努力来源于她对表演的纯粹热爱。她常常为了一句台词,念上几十遍,只为了揣摩出最自然的表达。她认为,哪怕是老太太的角色,也要演出不同的层次。“如果演一个模样,我会觉得自己失败了。”

热爱,是她对抗时间最强大的武器。而这种从热爱中汲取力量、活出生命宽度的方式,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04 | 生命没有太晚的开始

关于开端,吴彦姝总有一种特别的从容。72岁参演《手机》,她以一个“新人演员”的姿态正式踏进影视圈。

在此之前,她是一个在话剧舞台上勤勤恳恳几十年的“幕后人”。她本可以安安稳稳退休,颐养天年。但她却从头开始,在全新的领域重新出发。

从此,她不断塑造一个个“奶奶”形象:有高贵优雅的南孙奶奶,有活泼可爱的“少女心奶奶”,还有悉心照料患阿尔兹海默症女儿的母亲……虽多是“小角色”,她却演出了不同的层次和意义。

正因这份坚持追求的信念,让她的人生始终充满了探索的活力。

纵观吴彦姝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起电影《普罗旺斯的夏天》里的一句台词:“时间不可逆,我们无法阻止生命老去,但我们可以选择让每一天,都过得鲜活。”

人生的意义,从来不是看你起步有多早,而是看你有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以及把每一天“活出新的可能性”的决心。

看到吴彦姝,我们或许可以更勇敢地投入自己的热爱;也可以少一点对衰老的畏惧,少一些被刻板印象束缚的焦虑。

因为我们终将明白:真正决定生活宽度的,只在于热爱的深度。

0 阅读:7

爱抠搜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